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皇冠上的明珠”是這樣裝配的

發布時間:2022-05-24 14:15:00來源: 工人日報

  從(cong) 上一個(ge) 工位到下一個(ge) 工位,精密的部件逐一集結,航空發動機井然有序地產(chan) 出

  【走進高科技企業(ye) 中的班組⑤】“皇冠上的明珠”是這樣裝配的

  本報通訊員 趙蕾 段蓉 本報記者 趙劍影

  閱讀提示

  中國航發南方航空發動機裝配中心脈動生產(chan) 線按照打造政治引領好、任務完成好、工作創新好、質量安全好、基礎管理好、文化建設好、人才培育好的“七好”班組建設要求,構建數字化管控平台、優(you) 化裝配流程、細化精準配送,班組的裝配周期逐步縮短、產(chan) 品質量持續改善、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藍色的工作台整齊劃一,一盞盞柔和而明亮的無影燈下,操作者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從(cong) 上一個(ge) 工位到下一個(ge) 工位,精密的部件逐一集結,產(chan) 線的末端,被譽為(wei) 現代工業(ye) “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動機正井然有序地產(chan) 出……走進中國航發南方航空發動機裝配中心脈動生產(chan) 線,就能看見這樣的場景。

  負責這條生產(chan) 線的班組是一支年輕人組成的隊伍,現有員工70名,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達到80%,擁有高級技師1名,技師6名。班組曾獲“全國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這一係列成績得益於(yu) 近年來,中國航發南方航空發動機裝配中心脈動生產(chan) 線按照中國航發打造政治引領好、任務完成好、工作創新好、質量安全好、基礎管理好、文化建設好、人才培育好的“七好”班組建設要求,以AEOS(中國航發運營管理體(ti) 係)建設為(wei) 突破口,構建數字化管控平台、優(you) 化裝配流程、細化精準配送,班組的裝配周期逐步縮短、產(chan) 品質量持續改善、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流程改進,生產(chan) “穩”了

  “搞生產(chan) 的最怕產(chan) 品不穩定,這不僅(jin) 會(hui) 造成工作反複,還會(hui) 消耗更多資源”。從(cong) 一名裝配人員成長為(wei) 脈動生產(chan) 線線長,董雲(yun) 龍在零件堆裏摸爬滾打了10餘(yu) 年。他見證著一型發動機部件組合由多人裝配優(you) 化為(wei) 單人作業(ye) ,不僅(jin) 質量穩定,單台裝配時間還縮短了6小時。他十分清楚,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源自這些年大家共同推進的精益探索。

  7時57分,董雲(yun) 龍已經完成了現場的第一輪巡查,正站在班組SQCDP(生產(chan) 績效管理)看板前更新數據。3分鍾後,每日例行的班前會(hui) 將在這裏召開。

  “我們(men) 先來回顧一下各項指標完成情況……”以SQCDP為(wei) 牽引,從(cong) 產(chan) 品質量講評、生產(chan) 交付情況到異常問題反饋,10分鍾不到,班組成員便對前一天的班組運行及作業(ye) 情況、當天的重點工作有了較為(wei) 全麵的了解,同時也把手頭需要協調的問題向董雲(yun) 龍拋出。

  將目光轉向現場,從(cong) 一群人圍著裝配台共同作業(ye) ,到一人一工位、一工位一部件的“獨挑大梁”,裝配方式的變化最為(wei) 直觀。基於(yu) 人機工程學的工位設計和“私人定製”的工作台上,工具工裝與(yu) 作業(ye) 標準盡在眼前,工具拿取、裝配作業(ye) 無須離開工位即可完成,裝配效率的提高成了每一個(ge) 操作者最深切的體(ti) 會(hui) 。

  “減少尋找工具和零配件的時間,減少移動距離,操作者在工位上的時間都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時間!”董雲(yun) 龍說。

  工藝優(you) 化與(yu) 結構重組是產(chan) 線運作的內(nei) 在技術基礎。大家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總裝流程進行了再設計,剔除了不增值的環節,並按年度總裝需求計算節拍,在優(you) 化和平衡中找到最佳點,產(chan) 品裝配的可靠性顯著提升。轉型後,裝配過程中的斷點、堵點進一步消減,航空發動機裝配流程更加流暢,煥發出新活力。

  信息搭橋,運轉“快”了

  班前會(hui) 結束後,大家紛紛返回崗位。對每一個(ge) 部件裝配工來說,點開工位上的電子觸控屏,從(cong) “我的任務”中獲取今天的工作,就是一天的開端。順著係統的指示,他們(men) 按部就班地組裝,一個(ge) 發動機部件在手下逐漸成型。當最後一步組裝完畢,輕輕一點,信息便傳(chuan) 遞到了下道工序。

  當前脈動生產(chan) 線使用的這個(ge) 信息化係統,將工藝、計劃、物流、質量、設備等不同業(ye) 務單元劃分為(wei) 基礎模塊,是一個(ge) 分層分類構建的裝配全業(ye) 務域綜合管控係統。在係統內(nei) ,一切生產(chan) 線上需要的物料、工藝、計劃、生產(chan) 準備信息,都可直接落實到工位,現場裝配人員不必離開作業(ye) 場所,“想看哪裏點哪裏”,輕鬆掌握現場各類數據。涉及需要計算的數值,係統還會(hui) 自動套用公式,不僅(jin) 省時,也避免了人工計算導致的誤差。

  “這是怎麽(me) 回事?這個(ge) 裝配環節為(wei) 何無法持續進行了?”位於(yu) 01工位上的操作工潘俊偉(wei) 自言自語。幾番嚐試未果後,他按下了屏幕上的“異常問題反饋”按鈕。與(yu) 此同時,工藝室主管袁野的辦公電腦突然彈出一條求助信息:“01工位零件裝配出現問題,請及時處理!”他放下手頭工作,立即趕往裝配現場。

  這就是裝配數字化係統的又一個(ge) 被員工點讚之處:打通裝配平台與(yu) 工藝平台之間的數據互聯,讓裝配操作信息隨時能通過工控終端反饋至工藝人員,工藝人員也能隨時調取、查閱每台航空發動機的裝配信息,迅速判斷並解決(jue) 問題。

  潘俊偉(wei) 遇到的問題尚在處理之中,生產(chan) 副線長金浩已從(cong) 產(chan) 線前的大屏上獲悉相關(guan) 信息。他迅速將問題記錄下來,與(yu) 其他問題匯總到一起,作為(wei) 下一輪生產(chan) 安排的參考要素。

  金浩是線上的計劃管家,每天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利用中心的MES(製造執行係統)為(wei) 大家“派工”。盡管生產(chan) 線已經實現了信息的高度集成,但遇上臨(lin) 時性問題,仍需要金浩來對既有計劃進行二次校正,確保各項任務能夠有效落實。

  配送護航,組裝“準”了

  有著多層貨架的物流推車,裝載著可以目視化識別零件匹配與(yu) 否的影子模板,這是當前脈動生產(chan) 線上應用最為(wei) 廣泛的零件配送工具。在裝配工作開始前,裝配所需的零件便會(hui) 以單台集約的方式被配送到工位旁,這種“所見即所得”的配送方式讓裝配過程更為(wei) 快速、高效。

  “準”,第一層含義(yi) 是“準確”。

  單台集約,聽上去簡單,實則是一個(ge) 係統工程。

  “配料這項工作,以前需要專(zhuan) 人對照零件表單去倉(cang) 庫逐一領取,沒有從(cong) 事過裝配的人絕對幹不來”。主管精益配送的黃強有過多年的裝配經驗,十分了解配送的重要性。裝配一台發動機所需的零件成千上萬(wan) ,每一個(ge) 都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缺一不可,多一也不可。

  為(wei) 了全麵掌控零件行蹤,大家在“可視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先是為(wei) 每一個(ge) 零件“量體(ti) 裁衣”,讓大至軸件盤件,小至螺釘螺母的每一個(ge) 零件都有自己專(zhuan) 屬的“房間”,精準對號入座,缺件情況一目了然;然後優(you) 化信息係統,現場設置實時展示零件入庫交接情況的電子大屏,輔助發料,及時報缺補位,為(wei) 現場配送業(ye) 務提效插上翅膀。

  “準”,第二層含義(yi) 是“準時”。

  為(wei) 了滿足脈動生產(chan) 線要求,配送計劃往往提前生產(chan) 計劃1個(ge) 月下達。

  一旦接收到相應“信號”,配送組組長唐柳便會(hui) 第一時間前往立體(ti) 倉(cang) 庫,從(cong) 係統中導入訂單,讓高達數十餘(yu) 米的自動化倉(cang) 庫按照訂單快速“吞吐”各類零件並集結到位。

  當裝配計劃下達後,會(hui) 有專(zhuan) 人將集合完畢的零件逐個(ge) 拆包檢查,並將其一一對應安置到影子模板裏,裝載入車。這個(ge) 過程中,每個(ge) 零件都會(hui) 接受掃碼檢閱,利用條碼將零件與(yu) 配送托盤、模卡一一綁定,以便實時跟蹤零件去向。

  當一切準備完畢,物流小車便會(hui) 進入等待區,靜候生產(chan) 現場的召喚。

  從(cong) “人等料”到“料等人”,精益配送讓生產(chan) 過程更為(wei) 精準、高效。對比建立之初,脈動線裝配效率、質量提升顯著,一型發動機裝配時間較從(cong) 前縮短30%以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