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演唱會頻頻破圈 周傑倫王菲崔健紛紛加盟
周傑倫(lun) 王菲崔健紛紛加盟“雲(yun) 演唱”,動輒過億(yi) 點擊量令人心跳
線上演唱會(hui) 新技術帶來新風口
本報記者 韓軒
上周末,周傑倫(lun) “地表最強”“魔天倫(lun) ”兩(liang) 場演唱會(hui) 線上重映,累計獲得近億(yi) 次的點擊量,一時間朋友圈、微博通通被刷了屏。本周五,羅大佑首場視頻號線上演唱會(hui) 和孫燕姿抖音線上唱聊會(hui) 又將登場。疫情以來,王菲、五月天、陳奕迅、崔健等明星紛紛在線上演唱會(hui) 亮相,成為(wei) 網友們(men) 特殊時期的深刻記憶。作為(wei) 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的線上演唱會(hui) ,它有什麽(me) 獨特的運營方式?為(wei) 何很多明星選擇讓觀眾(zhong) 免費看?商業(ye) 模式上又有什麽(me) 新的嚐試?這是全行業(ye) 都在探索的問題。
線上演唱會(hui) 頻頻破圈
周傑倫(lun) 這兩(liang) 場演唱會(hui) ,可以說是疫情以來線上演唱會(hui) 的巔峰。其實這兩(liang) 場演出並非線上直播,而是周傑倫(lun) 幾年前演唱會(hui) 的重映,但這絲(si) 毫沒有削弱它的影響力,累計觀看人數逼近一億(yi) 人次。
周傑倫(lun) 唱到《青花瓷》《彩虹》等歌曲時,當年演唱會(hui) 現場的觀眾(zhong) 舉(ju) 著熒光棒大合唱,如今屏幕前的網友們(men) 也跟著唱了起來,還把自己跟唱的照片、視頻發到網上,屏幕內(nei) 外又一次形成合唱的聲浪。更多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表達著自己對線下演唱會(hui) 的懷念,曬出當年的票根、熒光棒等紀念物。“一波回憶殺!希望疫情結束,我還要看周傑倫(lun) !”那兩(liang) 天的網絡上,充滿著歌迷對偶像的癡迷,也充滿了網友們(men) 對恢複線下演出的期盼,共同促成了這場“全民觀看”。
要說疫情以來的線上演唱會(hui) ,重映的並不算多數,更多是現場直播,或錄製後線上播出。2020年疫情開始後,線上演唱會(hui) 最初以“臥室彈唱”的形式走入觀眾(zhong) 視線,歌手藝人們(men) 在有限的空間和條件下錄製播出,給全國人民加油打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微博、網易雲(yun) 音樂(le) 、大麥等主辦的“相信未來”線上義(yi) 演,王菲和常石磊演唱《人間》,治愈係的嗓音溫暖了很多人。“相信未來”首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就達1.04億(yi) 人次,四場演出累計在線觀看人次達4.4億(yi) ,這是線下演出無法想象的。
隨著疫情的好轉,音樂(le) 人們(men) 開始在專(zhuan) 業(ye) 場所直播或錄製規格較高的演出,在線上播出。網易雲(yun) 音樂(le) 開啟“點亮現場行動”,聯合LiveHouse和音樂(le) 人,共同策劃線上付費演出,並將收入支付給音樂(le) 人,幫助他們(men) 複工複產(chan) 。後來,很多歌手也把專(zhuan) 輯的首發儀(yi) 式轉移到了線上,李健就在擁有600年曆史的北京智珠寺演唱了新專(zhuan) 輯中的作品,他和餘(yu) 華、嶽雲(yun) 鵬的風趣對話更是火遍熱搜。
兩(liang) 年間,很多“巨星”級的音樂(le) 人都曾舉(ju) 辦過線上演出,他們(men) 每次出現,都在全網造成震動,引發全民關(guan) 注。2020年夏季五月天的線上演出,讓全網齊刷藍色的電子票根;陳奕迅兩(liang) 個(ge) 時段慈善音樂(le) 會(hui) ,陪伴歌迷同看日出日落;不久前,搖滾老將崔健的線上演唱會(hui) ,4600萬(wan) 人重溫搖滾情懷;如今,周傑倫(lun) 的演唱會(hui) 重映,點擊量又上了一個(ge) 等級。
巨星演唱會(hui) 何以免費
周傑倫(lun) 、五月天、崔健這些巨星要是舉(ju) 辦線下演唱會(hui) ,勢必一票難求,但這幾次線上演唱會(hui) ,他們(men) 卻有一個(ge) 共同的選擇:免費!
崔健演唱會(hui) 和周傑倫(lun) 演唱會(hui) 重映的商業(ye) 模式十分典型。前者由著名車企讚助,後者由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推出,而騰訊音樂(le) 也正好是周傑倫(lun) 在線音樂(le) 播放的版權方。對於(yu) 在線音樂(le) 平台來說,誰擁有了版權,誰就擁有“大秀肌肉”的權力。除了騰訊的加持,某飲品廠商的標誌也始終出現在重映的屏幕上,作為(wei) 讚助方顯示了極強的存在感。
“平台把自己擁有的版權變現,讓讚助方來買(mai) 單,而對讚助方來說,這是一個(ge) 很好的品宣機會(hui) 。”在樂(le) 評人盧世偉(wei) 看來,有這兩(liang) 大平台的互動,自然不需要觀眾(zhong) 再掏錢,“品牌方看中的是周傑倫(lun) 的影響力,免費反而可以讓品牌的推廣到達更多人。”
對觀眾(zhong) 來說,一場演出隻分為(wei) “免費”或“不免費”,但對從(cong) 業(ye) 者來說,線上演出背後要有足夠的商業(ye) 邏輯支持、有持續穩定的商業(ye) 模式才能持續。大麥的“平行麥現場”以另外一種形式探索商業(ye) 模式。大麥將傳(chuan) 統品牌“天漠音樂(le) 節”搬到線上直播時,選擇了全新的玩法,音樂(le) 節不僅(jin) 有了品牌冠名,而且ETA伊塔、房東(dong) 的貓等音樂(le) 人剛結束了舞台表演,就走入了淘寶直播間,用品牌方提供的通話功能與(yu) 粉絲(si) 交流。
大麥依靠的是背後阿裏係雄厚的商家資源,實現文娛消費場景與(yu) 電商體(ti) 係的打通,平台、商家和粉絲(si) 各取所需,商品鏈接可以出現在演唱會(hui) 的實時畫麵中,粉絲(si) 可以直達電商平台變身消費者。顯然,對於(yu) 主辦方來說,他們(men) 更希望將觀眾(zhong) 吸引到這個(ge) 全新的消費場景中,而不隻是把需求停留在演出票銷售這個(ge) 環節。
盧世偉(wei) 表示,線上演出免費並非就一定意味著虧(kui) 錢,還要看舉(ju) 辦這場演出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麽(me) ,“就像歌手發專(zhuan) 輯打歌的時候,做活動、通告一般都不收錢,就是宣傳(chuan) 期嘛”。對於(yu) 品牌商合作的項目,就像傳(chuan) 統線下演唱會(hui) 也有很多讚助,有些明星演唱會(hui) 結束時,歌手念讚助商名字的環節就能持續好幾分鍾,很多演唱會(hui) 在讚助環節已經能夠抵消成本,後續票賣得少也不見得會(hui) 賠。
運營模式仍在探索中
線上演唱會(hui) 並不發源於(yu) 疫情後,但不得不承認,疫情極速推動了它的發展,對於(yu) 這個(ge) 新生事物,它的商業(ye) 模式是否唯一,行業(ye) 內(nei) 也沒有定論。
在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看來,現在的在線演唱會(hui) 市場是“贏者通吃”的局麵,一線藝人與(yu) 知名平台、品牌方實現共贏,但普通音樂(le) 人可能就難以通過線上演出獲得影響力和足夠的收入。疫情以來,盧中強隻與(yu) 平台合作過一次線上演唱會(hui) ,那是“煙火有聲·民謠在路上YUN音樂(le) 節”,萬(wan) 曉利、馬條、張瑋瑋、張尕慫等音樂(le) 人線上登場。
“當時是平台方出錢,給了一個(ge) 基礎費用,藝人團隊去解決(jue) 錄製等技術問題。”盧中強坦承,在線下演出受阻的情況下,音樂(le) 人首先麵對的是生存的問題,平台給予的基礎費用可以達到不虧(kui) 錢的程度,但這多少有些權宜之計的意味。對於(yu) 線上演出的商業(ye) 模式,他承認有多樣化的可能,“但我覺得最穩固的收入方式,還是線上售票和線上周邊產(chan) 品的銷售。”
音樂(le) 人出身的盧中強,對音樂(le) 的質感與(yu) 現場感有著極高的追求,如果一場線上直播演出,台下沒有觀眾(zhong) ,歌手還要假裝下麵有觀眾(zhong) ,“我覺得很痛苦。”出於(yu) 這種追求和考量,盧中強更看好音樂(le) 紀錄片,或以往現場演出時錄製的、帶觀眾(zhong) 的視頻,“那些帶觀眾(zhong) 的現場,我看起來會(hui) 覺得更自然,或者早期的音樂(le) MV,我個(ge) 人更喜歡。”他也看到很多同行在做嚐試,新技術的發展讓他十分期待,“比如VR演唱會(hui) ,新的技術可以更好地豐(feng) 富用戶體(ti) 驗。”
隨著“元宇宙”等概念的爆火,資本市場也早已有了動作。早在2020年6月,VR演出服務商Wave完成了在Maveron領投下的3000萬(wan) 美元融資。同年底,Wave與(yu) 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向虛擬演唱會(hui) 進軍(jun) 。2021年11月,賈斯汀·比伯與(yu) Wave合作,帶來元宇宙演唱會(hui) 。雖然虛擬人的形象和動作都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虛擬演唱會(hui) 還是一片藍海。
一邊是資本的運作,一邊是音樂(le) 人的堅持,無論線上演唱會(hui) 何去何從(cong) ,它的發展都指向了同一個(ge) 方向:用新的玩法吸引觀眾(zhong) 走近,用高科技貼近線下的真實體(ti) 驗。畢竟,好多歌迷在看偶像線上演唱會(hui) 的同時,都會(hui) 由衷地發出一句感歎:“等疫情結束,我們(men) 現場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