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人”蔡旭哲:為了這一刻等待12年
“太空新人”蔡旭哲:為(wei) 了這一刻等待12年
6月4日,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yu) 媒體(ti) 記者集體(ti) 見麵。作為(wei) 這次“太空出差三人組”中唯一的新麵孔,蔡旭哲的亮相備受期待。
次日,他和陳冬、劉洋一起從(cong) 這裏飛天。為(wei) 了這一刻,他準備了12年。
46歲的蔡旭哲和陳冬、劉洋一樣,也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他們(men) 朝夕相處、並肩戰鬥,共同經曆了12年的學習(xi) 和訓練。
首次出征太空的蔡旭哲,既高興(xing) 又自豪,他說:“太空出差半年,我最期待的就是問天、夢天實驗艙與(yu) 核心艙對接以後,太空家園建成的那一刻。”他想在工作之餘(yu) ,盡情地領略太空的美景,拍一拍美麗(li) 的地球和偉(wei) 大的祖國,看一看長江黃河,找一找家鄉(xiang) ,與(yu) 大家一起分享。
楊利偉(wei) 一飛衝(chong) 天點燃了航天夢
蔡旭哲出生在河北深州的一個(ge) 農(nong) 村。他們(men) 家那片經常有戰鬥機從(cong) 屋頂飛過。每當戰機的轟鳴聲響起,他都要衝(chong) 出來,著迷地看著,瞪大眼睛仔細分辨飛機的顏色、形狀、大小,一直目送飛機消失不見。那時,他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也會(hui) 駕駛戰鷹從(cong) 無數次凝望過的天空掠過。
當同學們(men) 追捧的都是“四大天王”這些港台明星時,蔡旭哲的偶像則是時任空軍(jun) 司令員王海。王海是抗美援朝一等功臣,他帶領的“王海大隊”與(yu) 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jun) 激戰80餘(yu) 次,擊落擊傷(shang) 敵機29架。他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深深感染了蔡旭哲。
隨著時間的推移,蔡旭哲的夢想也逐漸清晰起來:當一名空軍(jun) 飛行員!
19歲那年,他背著行李,興(xing) 高采烈地進入空軍(jun) 長春飛行學院保定分院。
父母看著他的背影,有不舍更有擔憂,擔心這個(ge) 一直受寵愛的幺兒(er) 受不了當兵的苦。軍(jun) 校的苦大家都知道,紀律嚴(yan) 明,令行禁止,訓練特別苦,一般人都難以堅持。
空軍(jun) 學員一般要經曆一年八個(ge) 月的預校學習(xi) ,緊接著在飛行學院進行兩(liang) 年四個(ge) 月的飛行技術訓練,就單單這兩(liang) 個(ge) 階段下來,參訓學員就會(hui) 淘汰一半以上,最終能當飛行員的人也就是20%左右。
這是一場殘酷的競爭(zheng) ,蔡旭哲深知,競爭(zheng) 的背後,其實是與(yu) 自己的較量,他堅定地認為(wei) ,自己一定要足夠優(you) 秀,才能飛出來。
當年從(cong) 衡水地區一起走進飛行學院的3名學員中,隻有蔡旭哲獲得了飛行資格。這次不僅(jin) 讓他再次懂得了奮鬥的意義(yi) ,也同時讓他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在愛人的眼裏,蔡旭哲對飛行的熱愛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她坐月子的假期裏,蔡旭哲也請假陪護照顧她,然而他每天隻要有空,或趴在窗戶前看著天空,自言自語道:“今天天氣能見度高,適合飛行。”或一屁股坐在地上,鋪著一張大白紙,畫著密密麻麻的座艙細節圖進行研究。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wei) 一飛衝(chong) 天,圓滿完成了我國的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蔡旭哲坐在電視機前,深深地被航天員這一職業(ye) 所吸引,他向往飛得更高,飛向神秘而廣袤的太空,去探索新的未知。
說來也巧。當招收第二批航天員的通知到達他們(men) 團時,蔡旭哲正好在外執行任務,返回部隊時,報名時間馬上就要截止了,他抓緊報上名,幸運地搭上了“末班車”。
2010年5月5日,是蔡旭哲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和其他6名戰友,走進夢寐以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成為(wei)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從(cong) 飛行員到航天員,要經曆脫胎換骨般的淬煉。不但要重新走進課堂學習(xi) 枯燥的基礎理論,還要完成包括體(ti) 質、心理、航天專(zhuan) 業(ye) 技術等上百門科目的艱苦訓練。每個(ge) 科目挑戰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蔡旭哲沿著這100多個(ge) 科目的登天台階逐步攀登而上。
多年不能公開自己的航天員身份
雖然所有航天員都通過考核,全部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但是由於(yu) 飛行任務次數限製,蔡旭哲一直沒有機會(hui) 飛向太空。
曾經也是空軍(jun) 飛行員中的佼佼者,來到航天員大隊10年間,看著戰友們(men) 陸續飛天,蔡旭哲的心中也有遺憾。
他太渴望飛行了,無數次夢見自己駕駛飛機翱翔在雲(yun) 端。
他也時常想起爺爺對自己的期望。爺爺有5個(ge) 孫子,個(ge) 個(ge) 都有體(ti) 麵的工作和待遇。蔡旭哲排名老三,爺爺逢人便誇他說:“我家這老三,幹的可是國家的事業(ye) 。”
“我入伍了!”“我入黨(dang) 了!”“我飛出來了!”“我入選航天員了!”……每當有好消息,他第一時間就要跟爺爺分享,爺爺總是激動地說“好!”“好!”
但是,自從(cong) 成為(wei) 航天員後,這10年來,蔡旭哲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頻繁地給爺爺報告好消息了。每次回老家時,爺爺總是欲言又止。他知道爺爺期待著一個(ge) 答案,但他也無法回答。甚至這些年來,他都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
2019年12月,他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可惜,這個(ge) 消息來得晚了點,蔡旭哲的爺爺奶奶在之前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相繼去世,他不能親(qin) 口告訴爺爺奶奶這個(ge) 好消息。
眼看丈夫蔡旭哲要赴“太空出差”半年,妻子王顏晴精心畫了兩(liang) 幅國畫。一幅是海裏漂浮著一葉小舟,寓意為(wei) “一帆風順”。另一幅畫的是兩(liang) 隻燕子飛行在桃花叢(cong) 中,寓意為(wei) “比翼雙飛”。她說,這其中一隻燕子就是她自己,伴隨著丈夫一起飛。
王顏晴了解航天員這一職業(ye) 需要良好的身心素質。每次丈夫回家時,王顏晴監督他一定要按時睡覺,還特意學了中醫推拿,給丈夫按摩放鬆。丈夫情緒不佳時,她變著法兒(er) 讓丈夫轉移注意力,哄他開心。
“每個(ge) 人都像一片樹葉,不可複製,你在我眼裏就是獨一無二的。”王顏晴鼓勵著丈夫。
10多年來,丈夫一心一意地準備著飛天,哪怕孩子參加高考,他都沒請過假。對此,王顏晴沒有任何怨言,全力支持。
對於(yu) 丈夫即將要執行任務,王顏晴認為(wei) 時機剛剛好。父母身體(ti) 安好,孩子已經上了大學,丈夫可以輕裝上陣了。在蔡旭哲作為(wei) 神舟十三號任務備份航天員奔赴發射場前,上大學的女兒(er) 鄭重跟爸爸談心:“在我眼裏,您是一個(ge) 好爸爸,我非常愛您。”
一切剛剛好。他們(men) 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用愛陪伴蔡旭哲,在夢想的太空,展翅翱翔。
占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