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兵河:高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發布時間:2022-06-06 11:07:00來源: 新京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兵河 高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長期致力於(yu) 乳腺癌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抗腫瘤新藥研發,研究成果寫(xie) 入多部國內(nei) 外規範和指南。

  1977年恢複高考時,19歲的徐兵河是湖北大冶一所小學的民辦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幫學校食堂師傅挑水、做飯之後,他才能抽出時間準備考試。從(cong) 湖北醫科大學畢業(ye) 後,徐兵河見證了中國腫瘤學科的發展。作為(wei) 國際知名腫瘤內(nei) 科和乳腺癌內(nei) 科治療專(zhuan) 家,他坐鎮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nei) 科,在國內(nei) 數個(ge) 版本的醫院和科室排名中位列首位。40多年後的今天,徐兵河說,“高考和上大學,給我提供了一個(ge) 學習(xi) 的機會(hui) ,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高考老鄉(xiang) 騎車帶我往返考點

  新京報:您是哪年參加高考的?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徐兵河:我是1977年,也就是恢複高考的第一年參加(高考)的。那時我19歲,高中畢業(ye) 剛兩(liang) 年。高中畢業(ye) 後我回家鄉(xiang) 湖北大冶,先在林場工作,後來又當起了民辦教師,教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數學、物理。我還是班主任,要備課、教學,還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其實任務挺重的,沒有太多閑暇時間。

  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學校食堂那時隻有一個(ge) 師傅,年紀也不小了,我又是學校裏比較年輕的老師,一有時間,就去幫著師傅挑水、做飯。

  知道恢複高考的消息後,我就開始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複習(xi) 功課。其實挺匆忙的,準備起來也不容易,因為(wei) 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分為(wei) 農(nong) 技班、農(nong) 機班、會(hui) 計班等,我是會(hui) 計班的,語文、數學都挺好,但物理、化學知識相對貧乏,有點偏科。

  我當時跟一個(ge) 老鄉(xiang) 一起複習(xi) ,他的物理成績很好,我語文成績不錯,我們(men) 就互相幫助。

  新京報:當時高考,有什麽(me) 印象深刻的事情?

  徐兵河:我所在的小學離考點有十多裏路,一位一同參加高考的老鄉(xiang) 每天騎車把我帶過去。高考那幾天,我早上六點起床,自己帶點幹糧中午吃,下午考完,那位老鄉(xiang) 再把我帶回來。那會(hui) 兒(er) 基本都是土路,也少不了上下坡,不像現在這麽(me) 便利。

  大學頭半年成績並不好

  新京報:為(wei) 何選擇醫學專(zhuan) 業(ye) ?

  徐兵河:我其實一開始想報考工學、軍(jun) 工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但後來被湖北醫科大學錄取了。

  可能因為(wei) 所學專(zhuan) 業(ye) 不是自己的第一選擇,我大學頭半年的成績並不好,當時就老想著是不是有機會(hui) 再考一年,能重新選個(ge) 自己喜歡的專(zhuan) 業(ye) 。當時班裏有25個(ge) 人,第一個(ge) 學期的成績出來,我排在中下遊水平。

  但我骨子裏是個(ge) 很要強的人,對這個(ge) 成績並不滿意,就開始用功,也在這個(ge) 過程中慢慢喜歡上了醫學專(zhuan) 業(ye) 。後來,我每門課成績基本都在90分以上,畢業(ye) 時的平均成績達到了92分,當時畢業(ye) 留校要求平均成績達到85分,我排名第二。

  我個(ge) 人的感覺是,很多人在年輕時,其實並不十分清楚自己要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不是自己十分喜歡的專(zhuan) 業(ye) ,一樣能學好,在了解的過程中會(hui) 重新認識。

  新京報:您之後又如何進入了腫瘤科這一領域?

  徐兵河:因為(wei) 成績不錯,我獲得了留校的機會(hui) ,在學校附屬醫院腫瘤科工作。那時候,大家都願意選擇到內(nei) 科、外科這樣的大科室工作,像腫瘤科這樣的小眾(zhong) 科室,幾乎無人問津。那個(ge) 年代,腫瘤的發病率比現在低,大家把腫瘤幾乎等同於(yu) 絕症,應對辦法也有限,除了手術和放療,基本就是姑息治療,不像現在方法這麽(me) 多。

  新京報:為(wei) 何一直在走繼續求學之路?

  徐兵河:我自己覺得,還是應該到外麵的世界去看看,老在武漢待著,視野還是不夠開闊。

  當時工作兩(liang) 年後就可以考研究生。1984年,我考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nei) 科,以當年第一名的成績,成為(wei) 孫燕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nei) 腫瘤學界泰鬥)的第一個(ge) 研究生。

  我後來又到國外工作了幾年,1991年-1993年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5篇科研文章,涵蓋了當時的幾家頂級醫學期刊。我的導師希望我留下來,但我堅持回國。

  1993年底,我回到國內(nei) ,好多同行都說我傻,但我沒想那麽(me) 多,我就覺得出去是學東(dong) 西的,東(dong) 西學到了,就回來,而且國內(nei) 的環境也更適合我。我又在1996年至1999年在國內(nei) 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習(xi) 。

  高考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

  新京報:如何看待高考對您人生的意義(yi) ?

  徐兵河:高考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心存感激。

  在我上學那個(ge) 年代,還是很窮的,吃飽都很難。小時候,家裏窮得想吃點幹飯都很難,都是喝很稀的粥,雞蛋、肉更是隻有過年、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吃到。除了窮,我們(men) 在各方麵也都還很落後。我格外珍惜高考的機會(hui) ,高考和上大學,給我提供了一個(ge) 學習(xi) 的機會(hui) ,也改變了我們(men) 這些大學生的人生軌跡,所以大家在大學裏學習(xi) 都很刻苦,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xi) 機會(hui) 。

  新京報: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您有怎樣的寄語?

  徐兵河:堅持自己的夢想,願意為(wei) 夢想付出努力。為(wei) 夢想而奮鬥,努力就有收獲,奮鬥必有結果!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lan)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