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高考語文卷關注傳統文化 《紅樓夢》書名解釋入題

發布時間:2022-06-08 15:2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語文卷關(guan) 注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北京特色 《紅樓夢》書(shu) 名解釋入題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zhuan) 家表示,2022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延續近年的命題理念,在試卷結構、題型設置、考查內(nei) 容等方麵基本保持穩定。試卷還突出關(guan) 注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北京特色,並與(yu) 教材深度呼應。

  關(guan) 注傳(chuan) 統文化

  體(ti) 現北京特色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zhuan) 家介紹,首先,北京語文卷體(ti) 現傳(chuan) 統文化的素材,有利於(yu) 考生理解、認同、熱愛中華文化。多文本閱讀選取中國古代典籍的話題,兩(liang) 則材料著重介紹了古籍的價(jia) 值、用傳(chuan) 承性保護讓古籍活起來,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處理古籍的前沿技術,材料古今兼顧,通俗易懂。又如,文言文閱讀取材於(yu) 《漢書(shu) ·賈誼傳(chuan) 》,文章圍繞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禮義(yi) ”展開,講述了賈誼主張在實行賞善罰惡的法治同時,要注重道德禮義(yi) 的教化,材料對禮義(yi) 教化作了有說服力的論證,其中“夫禮者禁於(yu) 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yu) 已然之後”“絕惡於(yu) 未萌,起教於(yu) 微眇”“禮義(yi) 積而民和親(qin) ”等思想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yi) 。

  同時,北京卷還體(ti) 現了北京特色,有利於(yu) 考生加深對北京文化的認識。文學作品閱讀取材於(yu) 謝冕先生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憶述了自己從(cong) 家鄉(xiang) 來到北京,在半個(ge) 世紀的生活中逐漸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他的生命的過程。文章不僅(jin) 寫(xie) 了考生們(men) 熟悉的北京的飲食、風物與(yu) 生活情調,還展現了北京作為(wei) 政治文化中心的曆史底蘊和精神氣韻,體(ti) 現了前輩學者來北京追求真理與(yu) 正義(yi) 的堅定以及將北京當作精神家園的幸福。

  內(nei) 容呼應教材

  注重活用、化用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zhuan) 家還提到,本屆考生是第一批使用國家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學生。因此,試卷在繼續發揮育人功能、落實課標要求之外,還在通過呼應教材來導引教學方麵作了積極的探索。本次語文卷設置是要求學生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活用、化用,而不是簡單地把課文作為(wei) 命題素材。2022年北京卷命題重視與(yu) 單元學習(xi) 任務的聯係。如《紅樓夢》整本書(shu) 閱讀,教材在“閱讀指導”中提出要“把握前五回的綱領作用”,在“學習(xi) 任務”中設置“體(ti) 會(hui) 《紅樓夢》的主題”。基於(yu) 此,試卷第15題引用《紅樓夢》第一回的部分文字,要求考生能夠聯係作品內(nei) 容、主題解釋書(shu) 名。

  教材“學習(xi) 任務”中的很多闡釋也與(yu) 試題密切相關(guan) ,比如“《紅樓夢》是‘無材補天’的頑石在人世間的‘傳(chuan) 記’”正是以《石頭記》為(wei) 書(shu) 名的理由;而“目睹了‘金陵十二釵’等女子的不幸人生,體(ti) 驗了封建大家族盛極而衰的巨變,從(cong) 而對社會(hui) 人生有了獨特感悟”則是以《紅樓夢》為(wei) 書(shu) 名的原因。試題關(guan) 注前五回的綱領作用和作品的主題,緊緊圍繞書(shu) 名這一凝縮了小說情節主線、思想主旨、價(jia) 值取向、關(guan) 鍵人物以及悲劇意蘊等的關(guan) 鍵信息,讓考生通過闡釋書(shu) 名與(yu) 作品內(nei) 容的關(guan) 聯,理解《紅樓夢》的多重價(jia) 值,試題體(ti) 現出整本書(shu) 閱讀“整”的閱讀途徑和學習(xi) 思想。

  重視設置情境

  提倡探究與(yu) 開放性

  北京卷還提出素養(yang) 立意,重視設置情境和任務,指向問題的解決(jue) ,在綜合運用中提倡探究與(yu) 開放。例如,多文本閱讀第1題、第3題,其命題思路是基於(yu) 材料情境設計的真實問題或任務,要求學生理解從(cong) 文中獲得的古籍知識,運用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判斷,這樣既考查實用類文本的閱讀能力,又考查運用知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從(cong) 而也體(ti) 現出綜合考查的思想。

  再如,微寫(xie) 作的第1小題要求為(wei) 學校社團寫(xie) 招新啟事,第2小題要求學生為(wei) 核酸檢測點設計兩(liang) 米間隔線的標誌,從(cong) 寫(xie) 作上看前者強調“說服”,後者強調“說明”。試題通過設置社會(hui) 生活情境,要求考生激活相關(guan) 經驗,考生由於(yu) 生活積累、思考深度的差異,形成多元開放的答案的同時,也鮮明地反映了考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思維水平。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