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在社交媒體曬照片 當心隱私信息“一鍵泄露”

發布時間:2022-06-14 11:23: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社交媒體(ti) 曬照片 當心隱私信息“一鍵泄露”

  Exif是一種標準信息,它可幫助用戶在查找、管理、使用照片的過程中進行分類處理。更重要的是,數碼照片區別於(yu) 膠片的關(guan) 鍵在於(yu) 後期的數字化編輯,正是Exif記錄著攝像過程中的一些專(zhuan) 業(ye) 數據,可輔助攝影愛好者做一些專(zhuan) 業(ye) 的調試。

  近日,“發原圖或暴露隱私”話題衝(chong) 上微博熱搜。一時間,保護個(ge) 人隱私信息再次得到廣泛關(guan) 注。

  報道中,記者將隨手拍攝的一張原圖照片發送給專(zhuan) 家,專(zhuan) 家很快便讀取出照片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不僅(jin) 包括拍攝時間、拍攝設備以及拍攝所在的具體(ti) 位置,而且如果將經緯度信息輸入地圖軟件,還能立即準確找到照片拍攝的建築物。這讓網友驚呼:天呐,再不敢發原圖了!

  事實上,在微信、郵件裏發送原圖,都會(hui) 將照片和信息一同發送,任何人都可以讀取。這些信息是如何產(chan) 生的?哪些處理技術能最大程度保護用戶的個(ge) 人隱私?公眾(zhong) 又應當如何增強個(ge) 人防護意識?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一線網絡安全專(zhuan) 家。

  隱私信息潛藏於(yu) 數碼圖像生成時

  “當我們(men) 以原圖或者原文件的形式發送信息時,Exif信息會(hui) 一並發送出去,這與(yu) 是否使用微信發送無關(guan) 。”安天移動安全資深安全專(zhuan) 家潘博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一張數碼照片中都有一組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的信息,簡稱Exif,它是照片在拍攝時生成的自帶信息,主要包括拍攝時的準確位置和時間,以及拍攝設備的唯一ID號。“這些信息在使用智能手機或者數碼相機拍攝照片時會(hui) 自動生成。”潘博文說。

  那麽(me) ,照片中為(wei) 什麽(me) 要存儲(chu) 並顯示這些隱私信息,它們(men) 有何不可替代的作用呢?潘博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Exif是一種標準信息,它可幫助用戶在查找、管理、使用照片的過程中進行分類處理。更重要的是,數碼照片區別於(yu) 膠片的關(guan) 鍵在於(yu) 後期的數字化編輯,正是Exif記錄著攝像過程中的一些專(zhuan) 業(ye) 數據,可輔助攝影愛好者做一些專(zhuan) 業(ye) 的調試。

  當前,華為(wei) 、小米等智能手機的相機程序都提供關(guan) 閉自動記錄地理位置信息的開關(guan) 。當關(guan) 閉“記錄、保存地理位置信息”後,手機將無法使用相冊(ce) 中根據拍攝位置來篩選和查看照片流的產(chan) 品功能。“這樣,在照片原始文件中就不會(hui) 包含地理位置信息,但拍攝時間和設備標識信息依然會(hui) 存在。”潘博文補充說。

  從(cong) 全流程視角看,因拍攝內(nei) 容而暴露或泄露隱私涉及的一個(ge) 關(guan) 鍵環節是“圖像情報分析”。在層出不窮的典型案例中,相關(guan) 人員往往能夠通過照片中的建築物、標誌、角度等各類信息分析出拍攝者所處的位置,有的甚至可以精確到拍攝者所在的具體(ti) 樓層。基於(yu) 此,再結合照片文件中自帶的拍攝時間戳信息,依舊會(hui) 導致隱私泄露的情況發生。潘博文提醒,“所以在拍攝過程中去掉地理位置信息確實能夠提高隱私安全性,但也不能一勞永逸。”

  社交平台與(yu) 設備廠商可繼續提質升級

  信息的傳(chuan) 輸依靠渠道,高清原圖的傳(chuan) 送渠道大都為(wei) 社交平台。

  為(wei) 了信息傳(chuan) 送便捷和個(ge) 人隱私保護,當用戶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上傳(chuan) 或者分享照片文件時,程序會(hui) 默認對文件進行裁剪或壓縮處理。“在此過程中,照片不僅(jin) 會(hui) 變小,原始的Exif信息也會(hui) 被移除或者修改,這是對隱私信息的一種保護。”潘博文說。

  例如,在微信中分享照片文件時會(hui) 有“原圖”選項,這種程序性的設置對用戶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提示與(yu) 選擇,即是否要將高清原圖進行傳(chuan) 送,決(jue) 策權在用戶手中。

  潘博文建議,對於(yu) 社交平台而言,為(wei) 幫助用戶避免照片原圖暴露隱私,可以在用戶選擇上傳(chuan) 圖片或者分享圖片時,給予前置性的檢查功能,當檢測到存在疑似敏感信息時,提醒用戶安全風險的存在,或者對其進行刪除。當然,為(wei) 了提高交互性體(ti) 驗,社交平台也可提供內(nei) 置的自動刪除圖片Exif信息的功能。

  而當用戶在用手機拍攝圖片時,生成的照片能否自動進行信息保護?對於(yu) 拍攝廠商而言,這對手機等設備的拍攝功能提出了升級優(you) 化的新要求。

  特別是在照片拍攝生成時,拍攝設備可寫(xie) 入一個(ge) 隨機的信息或者模糊的信息,如拍攝設備信息可以隨機,拍攝時間可以用當天的一個(ge) 模糊時間,當然,這些也可以提供給用戶作為(wei) 設置中的選擇。而智能手機的“相機”或者“相冊(ce) ”工具或者類似功能的App,也可以主動提供批量刪除照片Exif信息的功能,以此來加強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

  築牢隱私安全意識至關(guan) 重要

  正如前麵所提到的,刪除Exif信息並不能完全消除用戶泄露隱私的風險,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ti) 等產(chan) 品時自身的隱私安全意識至關(guan) 重要。潘博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於(yu) 隱私保護,技術手段的應用是客觀條件,關(guan) 鍵在於(yu) 主觀意識的提升。

  “現在有種類繁多的社交產(chan) 品供用戶分享日常生活,在這個(ge) 過程中,用戶如果設置了不恰當的訪問權限,特別是設置陌生人可以公開訪問到這些信息內(nei) 容,對於(yu) 個(ge) 人隱私安全來說將是災難。”潘博文說。

  例如,一個(ge) 媽媽可能剛剛拍完孩子的照片就分享到社交平台,並且未設置私密訪問或者限製訪問,此時陌生人便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提供的“附近”的分享狀態功能,訪問和查看到這位媽媽剛剛分享的信息。那麽(me) ,即使照片本身沒有附帶位置信息,同樣會(hui) 造成個(ge) 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潘博文提醒,對於(yu) 普通用戶來說,在分享、上傳(chuan) 和個(ge) 人隱私相關(guan) 的照片之前,應務必檢查自己所使用的社交平台的訪問權限設置,將社交平台的“隱私和權限”設置為(wei) 僅(jin) 朋友可訪問;如果存在分享時間的設置,盡量設置短一點。另外,如果拍攝的照片存在明顯的位置標識,可以選擇裁掉再發送。“而且,我們(men) 建議,家長要謹慎分享自己孩子的照片內(nei) 容。”潘博文說。

  最近幾年,政府機關(guan) 和監管部門高度關(guan) 注互聯網和互聯網產(chan) 品涉及個(ge) 人信息保護、隱私安全和數據安全方麵的問題,國家立法工作也在有序展開。鑒於(yu) 工作中常見的情況,潘博文提示,即使互聯網平台遵守合規要求,重視用戶的隱私安全和數據安全,用戶因為(wei) 自身原因導致的個(ge) 人隱私泄露風險問題依然會(hui) 存在。

  “這需要社會(hui) 各界通過科普宣傳(chuan) 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用戶隱私安全意識。同時,互聯網平台在保障自身產(chan) 品的隱私安全合規的同時,也要考慮用戶在使用平台時可能出現的隱私泄露風險,並且在產(chan) 品的功能設計上進行合理規避。”潘博文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