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國新藥研發再創曆史新高,創新成效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22 11:09:00來源: 光明日報

  2021年審評通過47個(ge) 創新藥——

  新藥研發再創曆史新高,創新成效如何

  “2021年審評通過47個(ge) 創新藥,再創曆史新高。”國家藥監局日前發布《2021年度藥品審評報告》指出。這份針對我國藥品注冊(ce) 審評的報告提出結論——我國“醫藥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

  無獨有偶。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近日發布的另外一份報告——《中國新藥注冊(ce) 臨(lin) 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2021年我國新藥臨(lin) 床試驗數量增長顯著,“隨著新藥Ⅲ期臨(lin) 床試驗數量不斷增加,預期中國新藥上市申請數量會(hui) 增加,進程會(hui) 加快,滿足中國患者的新藥治療需求”。

  中國新藥研發進展如何?從(cong) 這兩(liang) 份報告中可一窺究竟。

  新藥注冊(ce) 申請和臨(lin) 床試驗數量均快速增長

  作為(wei) 藥品注冊(ce) 上市的技術審評機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每年都會(hui) 總結梳理我國藥品審評審批和臨(lin) 床試驗進展情況,並形成報告。

  《2021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21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藥品注冊(ce) 申請11658件,其中創新藥注冊(ce) 申請1886件,比上年增長76.1%。如果把時間周期拉長,2017年的創新藥注冊(ce) 申請是506件,不到2021年的三分之一。新藥研發之熱情,可見一斑。

  從(cong) 臨(lin) 床試驗來看,新藥研發後勁十足。

  《中國新藥注冊(ce) 臨(lin) 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2021年,我國藥物臨(lin) 床試驗登記與(yu) 信息公示平台登記的臨(lin) 床試驗達3358項,較2020年增加29.1%。其中,新藥臨(lin) 床試驗登記2033項,占比60.5%。

  對比近三年的數據可以發現,新藥臨(lin) 床試驗數量占比逐年提高。2020和2019年,新藥臨(lin) 床試驗占比分別為(wei) 56.6%和52.7%。在臨(lin) 床試驗總量保持快速增長的前提下還能保持占比的提高,這意味著新藥臨(lin) 床試驗的數量不斷增加。

  創新藥獲批數量再創曆史新高

  從(cong) 快速增長的新藥注冊(ce) 申請,我們(men) 看到了醫藥界創新的熱情。但創新的成效到底如何,還得看審評審批結果。

  《2021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21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批準或建議批準創新藥注冊(ce) 申請1628件,同比增長67.32%。其中,絕大部分為(wei) 創新藥臨(lin) 床試驗申請。獲批的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為(wei) 69件,同比增長130%,涉及47個(ge) 品種。69和47,看似不多,卻極為(wei) 不易,均為(wei) 曆史新高。

  據記者梳理,2021年審評通過的47個(ge) 創新藥,涉及新冠病毒、腫瘤、免疫係統、血液係統、內(nei) 分泌係統等眾(zhong) 多領域,其中多個(ge) 為(wei) 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

  比如,適用於(yu)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性肺癌患者的甲磺酸伏美替尼片,適用於(yu) 複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優(you) 替德隆注射液等,均為(wei) 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1類創新藥。適用於(yu) 紅斑狼瘡患者的注射用泰它西普,也為(wei) 我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它們(men) 的獲批上市,為(wei)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此外,中藥創新也值得關(guan) 注。多個(ge) 符合中醫藥臨(lin) 床治療優(you) 勢和特點的中藥創新藥批準上市,如用於(yu) 治療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中醫辨證屬脾肺氣虛證的益氣通竅丸等。

  藥品研發創新同質化問題須警惕

  藥品研發和創新的熱情高漲,但不乏隱憂。

  《2021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21年,審評結論為(wei) 不批準或建議不批準的注冊(ce) 申請542件,其中183件注冊(ce) 申請主要存在申報資料無法證明申請注冊(ce) 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質量可控性等缺陷問題。而且,因藥品開發立題合理性問題而未獲批準的注冊(ce) 申請數量,增加趨勢明顯。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分析指出,在研發立題方麵,一些藥物研發的臨(lin) 床定位不清,適應症選擇不合理;劑型或給藥途徑選擇不合理;已有研究數據提示藥效作用不明顯,作用靶點和機製不清晰,成藥性風險高;聯合用藥違背臨(lin) 床診療和用藥原則,或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數據支持等。

  適應症和作用靶點的選擇,決(jue) 定了藥物研發創新的方向。但讓藥品審評人員擔憂的是,當前藥物研發創新存在一種盲目的一窩蜂現象,藥物靶點和適應症高度集中,同質化嚴(yan) 重。除了藥物靶點“紮堆”,對老年人、兒(er) 童和罕見病患者等群體(ti) 的關(guan) 注明顯不夠。

  據了解,2022年,國家藥監局將持續深化藥品審評審批製度改革,支持鼓勵企業(ye) 在現代醫藥新技術、新靶點、新機製方麵開展創新,堅持鼓勵以臨(lin) 床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新藥好藥以及罕見病用藥、兒(er) 童用藥、重大傳(chuan) 染病用藥、公共衛生方麵的臨(lin) 床急需藥品研發創新。

  (本報記者 陳海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