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古琴演奏家康夫:以東方音樂藝術為鑰 開啟文化交流之門

發布時間:2022-06-27 11: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雲(yun) 南大理6月26日電 題:古琴演奏家康夫:以東(dong) 方音樂(le) 藝術為(wei) 鑰 開啟文化交流之門

  作者 羅婕

  走進中國雲(yun) 南大理古城旁的古院落,古琴演奏家康夫演奏著中國傳(chuan) 統十大古琴名曲之一《流水》。這首古琴曲曾跟隨美國“旅行者”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尋找“知音”,也在古琴演奏家康夫的演繹下奏響於(yu) 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家。

  “在中外交流中拿出中國最本質、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效果會(hui) 更佳。”康夫表示,音樂(le) 無國界,以東(dong) 方音樂(le) 藝術為(wei) 鑰匙,開啟文化交流之門,既是文化自信的體(ti) 現,也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康夫從(cong) 事古琴演奏已有20餘(yu) 年,先後在成都、廣州、深圳以及雲(yun) 南多地舉(ju) 辦個(ge) 人獨奏音樂(le) 會(hui) ,在中國各地舉(ju) 辦古琴雅集、講座數百場。

  康夫的音樂(le) 之路開啟於(yu) 西洋樂(le) 器手風琴和鋼琴。鋼琴家顧聖嬰的從(cong) 藝經曆啟發了他,通過學習(xi) 太極拳以突破鋼琴演奏瓶頸。“顧聖嬰打得一手漂亮的太極拳,我相信太極影響著她對於(yu) 音樂(le) 藝術的認知和理解,就像是一把鑰匙,以東(dong) 方文化打開與(yu) 西方音樂(le) 交流的另一扇門。”這把鑰匙隨即將康夫的音樂(le) 藝術之路引向了古琴。

  古琴傳(chuan) 說由伏羲創製,從(cong) 先秦一直活態流傳(chuan) 至今,已有至少3000年曆史。其音色低沉、餘(yu) 音悠遠。2008年,古琴藝術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2001年,康夫離開定居的深圳,去往山東(dong) 、揚州等地拜訪古琴諸城派、廣陵派等名派,與(yu) 名家交流學習(xi) ,鑽研古琴演奏。四年後,他開始從(cong) 事古琴演奏與(yu) 教學。

  2015年起,他陸續去往斯裏蘭(lan) 卡、尼泊爾、印度、新加坡等國家,以古琴為(wei) 媒,進行文化交流。

  隻有七根弦的琴是如何演奏出如此氣勢磅礴且充滿魅力的音樂(le) ?這是多次對外交流古琴音樂(le) 時,康夫最常聽到的來自外國友人的好奇。

  “其實古琴演奏最大的魅力來自於(yu) 其靈活性和自由度,音樂(le) 的呈現與(yu) 演奏者的狀態緊密相關(guan) 。”康夫介紹,“古琴曲中無盡的變換和悠遠的意境讓外國觀眾(zhong) 發出讚歎,‘沒想到中國古琴音樂(le) 這麽(me) 美’。”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前往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的演出計劃不得不擱置。2019年,康夫轉而來到雲(yun) 南大理定居,在蒼山洱海的自然靈韻中,他對古琴藝術的傳(chuan) 承生發出新的向往。

  “作為(wei) 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古琴演奏者、傳(chuan) 承者中的一個(ge) ,我想盡力通過古琴去傳(chuan) 遞中國人的精神,以音樂(le) 為(wei) 載體(ti) ,讓更多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的音樂(le) 藝術思想。”康夫說。(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