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帝後禮佛圖》的“80後”:用心講述中國故事
中新網洛陽7月6日電 題:複活《帝後禮佛圖》的“80後”:用心講述中國故事
中新網記者 韓章雲(yun)
在龍門石窟前,禮佛的北魏孝文帝與(yu) 文昭皇後重逢;在古風T台上,魏晉、盛唐、兩(liang) 宋的服飾、妝容一一呈現……通過裝束複原和情景演繹,國寶得以“複活”,穿越千年時光與(yu) 現代人重逢。這些被網友爭(zheng) 相轉發的視頻出自一支年輕的團隊之手。依托互聯網,這群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多姿多彩的中國故事。
鞏文是這支團隊的領頭人。今年38歲的他是河南品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洛陽市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聯誼會(hui) 副會(hui) 長。走進他的公司,牆壁上寫(xie) 著“行必用心,事必有應”八個(ge) 紅色大字。“這是我們(men) 公司的價(jia) 值觀,引導我們(men) 踏踏實實做事。”鞏文說。
2012年,鞏文隻身來到洛陽創業(ye) ,希望利用移動互聯網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生活資訊服務。彼時,移動互聯網的大幕剛啟,智能手機還未普及,大眾(zhong) 對移動互聯網還不太認可,幾乎沒有傳(chuan) 統商家願意為(wei) 此付費,這讓公司的發展舉(ju) 步維艱。
“甚至一度發不下工資,幾乎要撐不下去。”鞏文回憶,創業(ye) 初期困難重重,但他生性不服輸,堅信這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的價(jia) 值。隨著移動互聯網逐步普及,2015年公司終於(yu) 迎來轉機,有了更多客戶,積累了一定資金,在洛陽互聯網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
創業(ye) 、安家、結識朋友,鞏文已在洛陽紮根10年。成為(wei) 新洛陽人的他,愈發為(wei) 這座曆史底蘊深厚的城市著迷。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白馬寺的晨鍾暮鼓、大唐盛世的華彩篇章……他決(jue) 定立足互聯網信息技術優(you) 勢,用全新手法講述“洛陽故事”。
“2019年,公司正式開啟文化創意內(nei) 容製作,最初是依托自媒體(ti) 挖掘老洛陽的人物、風物。”在鞏文的引導下,記者看到,老巷裏的咖啡館、特立獨行的皮鞋匠、龍門石窟的老石匠、時尚街區的潮玩店都出現在他公司旗下“在洛陽”公眾(zhong) 號裏。精美的圖片、風格鮮明的文章,吸引不少網友評論、點讚。
“在洛陽”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洛陽。通過“在洛陽”人物說、風物誌,不少外地人按圖索驥到洛陽尋找“古味”,越來越多的本地人訝異自己生活的城市居然如此豐(feng) 潤、如此美麗(li) 。
2021年,鞏文團隊策劃實施了《帝後禮佛圖》“活化”項目,通過裝束複原和情景演繹的方式,原本模刻在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卻遭盜鑿流失的《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後禮佛圖》浮雕得以再現。
這則視頻中,伊河畔、龍門石窟前,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後攜諸王、中官、貴婦、宮女、禦林軍(jun) 相向而行,人物表情嚴(yan) 肅虔誠、妝容服飾古韻十足,微風吹拂下,演員們(men) 衣袂飄飄,曆史猶如“活”了一般。
不足一分鍾的視頻,一經推出就傳(chuan) 遍全球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閱讀量超2.8億(yi) 人次,收獲數以萬(wan) 計評論。視頻火了,讓鞏文和團隊備感慰藉,“用心做出來的東(dong) 西被大家喜愛,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短視頻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鞏文介紹,拍攝這則視頻最難的在於(yu) 人物服裝、妝容如何複原。“我們(men) 希望把曆史演‘活’,但不能杜撰、不能戲劇化,不能偏離曆史本身。”為(wei) 此,團隊聯合龍門石窟研究院,查閱大量北魏時期史料,谘詢考古工作者、曆史學者,向國內(nei) 頂級服裝造型團隊請教,反複對比揣摩,從(cong) 服裝、道具到妝發、神態、動作逐一進行研究。在尊重曆史的基礎上,通過多番求證、論證,大膽設想,確定了最終的服裝、妝容、道具的設計方案。“僅(jin) 這個(ge) 過程就花了一兩(liang) 個(ge) 月時間。”
數字技術也是《帝後禮佛圖》“活化”的重要保證,文物修複工作者利用數字技術把《帝後禮佛圖》輪廓進行還原,鞏文團隊再用互聯網對其進行製作、包裝、輸出……不足一分鍾的視頻,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視頻推出後,受到網友們(men) 大量點讚,“把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深度挖掘,並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大力宣傳(chuan) ,這個(ge) 思路非常好。”“帝後重逢了,中國人也與(yu) 流落海外的國寶重逢了。”
鞏文說,這些留言讓他既激動又自豪。“我們(men) 的作品能出海向全球輸送並得到大家喜愛,這其實是我們(men) 所熱愛的中國文化的魅力。”
除了《帝後禮佛圖》“活化”項目,鞏文和團隊還策劃實施了“牡丹霓裳”裝束複原秀,製作了《這裏是洛陽》《2022與(yu) 洛陽重逢,和美好同在》《洛陽 We are young》《你好,我是洛陽博物館》等一係列反響熱烈的城市宣傳(chuan) 片,將古老的洛陽、青春的洛陽、時尚的洛陽逐一呈現。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在洛陽”團隊已發展到70餘(yu) 人,其中70%是“90後”。“讓傳(chuan) 統的成為(wei) 流行的”“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chuan) 承”,成為(wei) 這群年輕人不斷追逐的目標。
一路走來,鞏文獲得了許多讚譽,但他說,還談不上成功,隻能說趁著青春,激勵自己做個(ge) 永不懈怠的奮鬥者,和團隊一起,帶著敬畏之心去做好每一件事。“非常感謝這個(ge) 時代,給予創業(ye) 者難得的機遇和寬鬆的環境。更感謝古老中國文化,讓我們(men) 有資源可挖掘,有靈感可創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