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阿爾茨海默病可通過抽血確診

發布時間:2022-07-06 15:33: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洪恒飛 王蕊 記者江耘)7月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章京教授團隊協同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新發現了一種可用於(yu) 輔助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物——外周血神經來源血漿細胞外囊泡相關(guan) 標誌物NMDAR2A,並創新開發出納米流式檢測技術,通過檢查血液中幾項標誌物的變化,即可輔助診斷或預警阿爾茨海默病。相關(guan) 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及癡呆》上。

  臨(lin) 床診療中,由於(yu) 阿爾茨海默病起病隱匿、發病機製不清,缺乏特異敏感的早期診斷方式及標準,患者依靠臨(lin) 床症狀和影像學指標獲得確診時,病程普遍已發展至中晚期。

  “此前,阿爾茨海默病相關(guan) 標誌物Aβ、pTau等蛋白已被學界所發現,但傳(chuan) 統方法主要通過抽取腦脊液進行檢測,手段複雜、患者接受度低。”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田辰博士介紹,團隊研究發現,血漿細胞外囊泡攜帶疾病相關(guan) 蛋白及神經來源特異性標誌物,這意味著可以通過血液檢測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診斷。這樣的檢測方式有利於(yu) 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及臨(lin) 床幹預,可大幅度提高患者預後並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

  “創新性納米流式檢測技術需要定量測定血漿中含有的中樞神經係統來源NMDAR2A標記陽性的細胞外囊泡,並同時檢測阿爾茨海默病其他相關(guan) 標誌物。”章京介紹道。

  聯合團隊通過大量研究發現,相比健康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神經來源細胞外囊泡等顯著降低。利用綜合診斷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納米流式檢測技術對於(yu) 疾病診斷的敏感性與(yu) 特異性均超過85%。聯合團隊在2組不同的獨立隊列中對該檢測技術進行了驗證,得到了完全一致的結果。

  章京表示,這一檢測方法相比傳(chuan) 統的免疫測定法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及特異性,且檢測效率更高,為(wei) 快速體(ti) 液診斷及疾病早期體(ti) 液診斷臨(lin) 床轉化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