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價格“刺”向你的雪糕,鍾薛高也被撞了一下“腰”

發布時間:2022-07-07 14:15:00來源: 新京報

  近日,網絡上掀起了對雪糕價(jia) 格的大討論:雪糕什麽(me) 時候賣這麽(me) 貴了?雪糕應該賣多少錢?雪糕賣得貴有問題嗎?

  鍾薛高也成為(wei) 這輪大討論的主角之一。正如網上流傳(chuan) 的這則《阿糕正傳(chuan) 》所言,“人生就像鍾薛高,永遠不知道下輩子是什麽(me) 味道。”讓鍾薛高沒想到的是,時隔一年,這次上熱搜在“貴”之外,又多了一個(ge) “雪糕燒不化”。

  針對這兩(liang) 天的熱搜詞“鍾薛高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和添加劑問題,鍾薛高一一回應:“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價(jia) 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卡拉膠添加量符合國家標準”。

  7月6日,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連日來,上海市奉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近期熱議的“雪糕刺客”現象,全麵開展相關(guan) 價(jia) 格專(zhuan) 項檢查,重點檢查小賣部、超市、冷飲批發店等市場主體(ti) 在銷售雪糕過程中不按規定明碼標價(jia) 、價(jia) 格欺詐等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檢查發現轄區內(nei) 大部分商店能做到標價(jia) 清晰、貨簽對齊。檢查的同時,執法人員還告誡經營者必須將全部貨品明碼標價(jia) ,切實履行經營者責任。

  “貴”的問題對於(yu) 鍾薛高而言已不新鮮,去年鍾薛高就因66元“最貴雪糕”被熱議,今年原價(jia) 68元的“杏餘(yu) 年”雪糕更是被黃牛炒到200元。

  身背“高價(jia) 雪糕”標簽,作為(wei) “雪糕刺客”代表的鍾薛高銷量如何?會(hui) 被消費者用腳投票嗎?

  6天6個(ge) 熱搜

  鍾薛高這次又被什麽(me) 撞了一下“腰”?

  微博熱搜搜索引擎顯示,7月1日至7月6日,鍾薛高在6天上了6個(ge) 熱搜,主要圍繞的是“雪糕長時間不融化”和“雪糕燒不化”這兩(liang) 個(ge) 主題。

  針對雪糕長時間不融化的問題,鍾薛高表示“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後自然就為(wei) 黏稠狀,不會(hui) 完全散開變成一攤水狀,而固體(ti) 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價(jia) 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

  鍾薛高回應添加劑的問題,稱“卡拉膠廣泛使用於(yu) 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於(yu) 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鍾薛高產(chan) 品中卡拉膠的添加量符合國家標準。”

  相關(guan) 話題發酵後,也引發了大眾(zhong) 對於(yu) 卡拉膠等增稠劑安全性的討論。

  對此,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chuan) 播部主任阮光鋒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增稠劑可讓原料顯得更黏稠,常用的包括黃原膠、卡拉膠、瓜爾膠等。它們(men) 的作用是在凝凍的過程中改變水的結晶形態,也能使融化的雪糕仍然黏附在表麵,而不是滴得到處都是。”

  “常用的增稠劑、食用膠都是膳食纖維,非常安全,不用擔心。” 阮光鋒告訴記者:“從(cong) 以往相關(guan) 的工藝研究結果來看,通常都有一個(ge) 臨(lin) 界點。在一定工藝條件下,適當使用增稠劑等食品添加劑可以延長融化時間,但是超過後就起不到什麽(me) 作用了,考慮到口味和成本,廠家也不會(hui) 過多加了。”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告訴記者,根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當中的規定,卡拉膠、瓜爾膠是一種可以在各類食品中“按照生產(chan) 需要適量使用的物質”,從(cong) 此“說法”當中可以明確:對於(yu) 卡拉膠並沒有製定限量值。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也就證明卡拉膠等增稠劑的安全性非常靠譜,可以適當添加於(yu) 食品當中。從(cong) 根本上來說,卡拉膠、瓜爾膠本身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進入身體(ti) 後並不會(hui) 被人體(ti) 吸收,最終會(hui) 被排出體(ti) 外。

  鍾薛高上一次的“熱搜周”是在去年6月,在4天時間裏上了6個(ge) 熱搜。彼時是因為(wei) “雪糕最貴一支66元”的爭(zheng) 議和為(wei) “特級紅提實為(wei) 散裝紅提”致歉事件。

  後來,2021年6月25日,鍾薛高還因被中消協點名而登上熱搜,“個(ge) 別網紅冰淇淋因虛假宣傳(chuan) 和價(jia) 格爭(zheng) 議引發的輿情雖具某種偶發性,但圍觀熱度高、持續周期長、話題爆點多。”中消協稱。

  當價(jia) 格“刺”向你的雪糕,

  傳(chuan) 統薄利多銷之路行不通了?

  雪糕為(wei) 何越來越貴了?以鍾薛高等為(wei) 代表的“雪糕刺客”又是怎樣誕生的?

  首先,什麽(me) 是“雪糕刺客”?指的是那些隱藏在冰櫃裏麵,看著其貌不揚的雪糕,但當你拿去付錢的時候,會(hui) 用它的價(jia) 格“刺”你一下。

  那麽(me) ,雪糕為(wei) 何越來越貴了?原材料成本漲價(jia) 似乎永遠在答案板上。

  有從(cong) 業(ye) 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在雪糕成本中,原料占比最高,通常在60%左右。“不同類型的雪糕、冰淇淋,原料成本占比會(hui) 有一定的浮動。比如純奶的就會(hui) 高一些,還有鮮果等。相比之下,冰品的原料成本占比就會(hui) 低一些。”

  艾媒谘詢調研數據顯示,2008年至2020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價(jia) 格上漲了大約80%。

  此外,在中遊,生產(chan) 製造和物流倉(cang) 儲(chu) 同樣在助推雪糕價(jia) 格上升。

  近日,熱搜上“定價(jia) 5毛一包,13年沒漲”的雪蓮品牌負責人李先生表示,“我們(men) 也在考慮網友們(men) 網購的需求,正在積極地想對策,線上銷售的話,物流費用會(hui) 比雪蓮本身還貴。”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倉(cang) 儲(chu) 物流的費用一直在上漲,疊加疫情導致運輸成本更高。

  下遊行業(ye) 之變,同樣催漲雪糕行情。

  艾媒谘詢稱,傳(chuan) 統薄利多銷之路越來越難走。雪糕品牌要想謀求生存,就要推陳出新,布局高端產(chan) 品似乎成了諸多品牌的變革之路。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包裝、原材料的使用,再到獵奇口味、品牌聯名,雪糕廠商們(men) 手段奇出。在流量時代,也難免存在部分商家通過明星代言等方式吸引消費者。

  貝殼財經記者從(cong) 一家雪糕自有品牌了解到,其銷售模式除了線上和線下店麵,也會(hui) 賣給經銷商,一級經銷商賣給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再轉手超市、便利店等,然後產(chan) 品才會(hui) 向消費者銷售。這些環節中每級向下銷售時,都會(hui) 賺取10%-30%不等的利潤。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wei) ,對於(yu) 當前整個(ge) 市場來說,高價(jia) 雪糕實際上為(wei) 正常現象,但是同樣風險非常高,因為(wei) 高價(jia) 產(chan) 品往往生命周期更短,更多的是依靠流量和營銷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高價(jia) 雪糕很有可能是屬於(yu) 快速興(xing) 起也快速衰退的雪糕類型。

  有網紅產(chan) 品被黃牛炒到200元,

  如何讓品牌走得更久遠?

  這幾年,鍾薛高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堪稱“網紅”。

  去年出現66元“最貴雪糕”後,鍾薛高今年原價(jia) 68元的“杏餘(yu) 年”雪糕被黃牛炒到200元。

  盡管身背“高價(jia) 雪糕”標簽,其線上渠道銷量仍然遙遙領先。據了解,鍾薛高攜手國家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聯合研發的“少年係列”,上線僅(jin) 72天銷售額即超2000萬(wan) 元。在剛結束不久的2022年6·18大促中,鍾薛高第三年蟬聯6·18天貓冰品類目第一。

  但網紅產(chan) 品往往難逃曇花一現魔咒,鍾薛高能否擺脫這個(ge) 命運?

  去年鍾薛高創始人林盛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紅是一個(ge) 品牌穿過河流到達消費者心中的渡口”“今天誰想做成品牌,網紅是你的必經之路”。同時,他本人並不樂(le) 意積極擁抱“網紅”這個(ge) 稱謂,“鍾薛高是想要走很久、走很遠,不僅(jin) 僅(jin) 是一陣風。”

  如何讓品牌走得更久遠?

  今年6月,鍾薛高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周兵告訴記者:“鍾薛高從(cong) 2018年5月亮相至今,已經走過了四年多的時光,這四年中,我們(men) 的生產(chan) 量、銷售額逐年遞增,四年時間裏鍾薛高以新國貨品牌的身份走進了大眾(zhong) 的視野。”

  “鍾薛高整體(ti) 業(ye) 績處於(yu) 平穩增長的狀態。目前線下已覆蓋全國兩(liang) 百多個(ge) 城市近40萬(wan) 終端,西南地區1季度已完成去年全年銷售額。”周兵稱。

  在渠道方麵,去年8月,林盛告訴記者:“鍾薛高於(yu) 2018年成立,起初主攻線上,2020年發展到線下,目前線上和線下的銷售占比可達5:5。”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xia)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