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嫦娥四號完成第44月晝工作 進入第44月夜休眠

發布時間:2022-07-07 14: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探月與(yu) 航天工程中心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號任務“玉兔二號”月球車和著陸器分別於(yu) 7月5日19時14分和7月6日6時整完成休眠設置,完成第44月晝工作,進入第44月夜休眠。月球車在月球背麵累計行駛裏程1239.88米。

  嫦娥四號研究成果揭秘南極-艾肯盆地成分異常區成因

  南極-艾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的撞擊盆地,直徑超過2400千米。研究南極-艾肯盆地對於(yu) 揭示月球不對稱性起源、撞擊過程、早期演化過程以及深部物質成分具有重要意義(yi) 。軌道遙感觀測表明南極-艾肯盆地中心存在成分異常區,山東(dong) 大學行星科學團隊對玉兔二號月球車原位可見近紅外光譜數據分析和解譯,發現月殼是南極-艾肯成分異常區的主要物質來源,為(wei) 未來南極-艾肯盆地乃至月球深部物質的探測提供了重要約束。

  月球表麵主要物質組分是輝石和橄欖石,南極-艾肯盆地底部的物質成分出現異常,鎂鐵質矽酸鹽礦物含量以及鐵含量顯著高於(yu) 盆地外圍區域(圖1)。

  以往對南極-艾肯盆地物質成分的研究大多隻注重鎂鐵質礦物,由於(yu) 這一地區的鎂鐵質異常特征,甚至引發了有關(guan) 月幔是橄欖岩還是輝石岩的爭(zheng) 論。雖然根據月球岩漿洋假說,橄欖石和輝石是月幔的主要礦物,但是月殼形成之後的深成岩漿侵入作用同樣能夠在月殼中形成富集橄欖石或輝石的岩石,因此富集橄欖石或輝石並不能作為(wei) 源自月幔的證據。迄今人類還沒有獲取南極-艾肯盆地的樣品返回地球,無法獲知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通過遙感或原位探測可獲得的物質成分信息中,斜長石含量也是區分殼源和幔源岩石的關(guan) 鍵指標。

  芬森撞擊坑濺射出的南極-艾肯成分異常區物質中的斜長石含量超過了撞擊熔融體(ti) 分異過程所能演化出的斜長石含量,因此成分異常區礦物學特征的形成存在額外月殼物質的加入(圖2)。數值模擬研究認為(wei) ,在南極-艾肯撞擊挖掘過程中,月殼已經被完全剝離,但在隨後的改造階段,瞬時坑壁的垮塌可能導致月殼物質滑落盆地底部。另外,南極-艾肯撞擊事件之後的其它盆地撞擊事件也對南極-艾肯盆地底部產(chan) 生了回填作用,盆地形成時暴露出的月幔物質或撞擊熔融產(chan) 物很可能已經被月殼物質稀釋。礦物學與(yu) 地球化學解混分析結果表明,成分異常區表麵月壤由大約70%月殼物質與(yu) 大約30%富集鐵元素與(yu) 不相容元素的物質混合而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