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製造業(ye) 綜合實力創新力競爭(zheng) 力邁上新台階
楊潔
31.4萬(wan) 億(yi) 元
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12年的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近30%。
製造業(ye) 增加值達31.4萬(wan) 億(yi) 元,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達40萬(wan) 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達10.3%……一係列數據彰顯出我國製造業(ye) 發展的顯著成績。
7月26日,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wei) 介紹,過去十年間,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邁上新台階。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統籌好製造業(ye) 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王偉(wei)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ye)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規模優(you) 勢不斷鞏固,體(ti) 係完整優(you) 勢更加凸顯,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12年的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近30%。
製造業(ye) 供給體(ti) 係質量實現大幅提升。王偉(wei) 表示,我國工業(ye) 產(chan) 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實現全麵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形成以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等為(wei) 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發展載體(ti) 。目前,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已有445家,工業(ye) 增加值占全國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已超過三成。
製造業(ye) 生產(chan) 模式發生深刻變革。王偉(wei) 介紹,數字化方麵,2021年,我國重點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個(ge) 和25.9個(ge) 百分點。綠色化方麵,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28%和16%,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服務型製造也在蓬勃發展,個(ge) 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等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製造業(ye) 企業(ye) 服務環節增值占比持續提高。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ye) 互聯網是製造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路徑和方法論,對經濟產(chan) 業(ye) 的賦能作用不斷顯現。一方麵,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工業(ye) 互聯網不斷演進迭代,已成為(wei) 兼具高倍增性和高創新性特征的新產(chan) 業(ye)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已超過萬(wan) 億(yi) 元,成為(wei) 我國國民經濟中增長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另一方麵,賦能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實現存量變革。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催生諸多新模式新業(ye) 態,帶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產(chan) 業(ye) 鏈延伸和價(jia) 值鏈拓展。
餘(yu) 曉暉認為(wei) ,下一步,可以考慮從(cong) 三個(ge) 方麵進一步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一是提升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的有效供給水平。圍繞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xing) 融合型技術領域加快前瞻性布局,麵向行業(ye) 需求,打造可用好用的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二是加強對重點行業(ye) 應用落地的規範指引。針對重點行業(ye) 發布一批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提供可落地、易操作的數字化轉型參考路線圖。三是持續培育壯大可持續發展的產(chan) 業(ye) 生態。依托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等大型聯盟生態,聚集政產(chan) 學研用金等各方力量,推進產(chan) 業(ye) 協同,加速形成發展合力。
穩投資增動能
製造業(ye) 綜合實力的提升,有力夯實了我國實體(ti) 經濟的根基。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從(cong) 2020年的26.3%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8.8%。“今年上半年,我國製造業(ye) 頂住下行壓力,保持了恢複增長的態勢。2021年,我國製造業(ye) 增長了9.8%,高於(yu) GDP增速1.7個(ge) 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製造業(ye) 增長了2.8%,高於(yu) GDP增速0.3個(ge) 百分點。製造業(ye) 增長和製造業(ye) 比重的回升,為(wei) 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王偉(wei) 說。
王偉(wei) 稱,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統籌好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例如,在穩投資方麵,工信部將加快“十四五”工信領域重大工程和行動實施,擴大製造業(ye)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強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融合應用,推動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在增動能方麵,努力擴大增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打造新的增長點。
在回答“如何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hui) 資本支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與(yu) 金融良性循環”的問題時,王偉(wei) 介紹,工信部聯合“一行兩(liang) 會(hui) ”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強產(chan) 融合作推動工業(ye) 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資源為(wei) 工業(ye) 綠色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如配合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將“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等納入支持範圍,引導加大對企業(ye) 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王偉(wei) 表示,工信部還開展了“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一體(ti) 化”專(zhuan) 項和“補貸保”聯動試點,引導社會(hui) 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目前已完成超過100個(ge) 項目的初審;通過“政策增信+信用貸款+保險支持+地方配套”聯動,支持龍頭企業(ye) 及其關(guan) 鍵配套企業(ye) 獲得更多優(you) 惠資金,目前已有多個(ge) 城市製定了配套政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