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央部門曬收支 信息公開範圍更廣、力度更大

發布時間:2022-07-27 10:23:00來源: 人民日報

  近日,102個(ge) 中央部門集中在本部門網站和財政部網站、中國政府網,公開2021年度決(jue) 算情況,接受全社會(hui) 查詢。

  自2011年中央部門首“曬”收支賬本以來,到今年已經連續12年向社會(hui) 公開決(jue) 算。今年的決(jue) 算公開有哪些新看點?記者采訪了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和財政專(zhuan) 家。

  全麵推進績效評價(jia) 信息公開,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今年有102個(ge) 中央部門向社會(hui) 公開決(jue) 算。較之以往,今年中央部門績效信息公開範圍更廣、力度更大,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重點項目績效評價(jia) 報告公開數量繼續增加,並首次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jia) 情況進行說明。

  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隨同中央決(jue) 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報送的項目績效自評表的數量增長到586個(ge) ,比上年增加93個(ge) 。財政部聚焦科技、文化等重點領域,對72個(ge) 項目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jia) ,涉及資金1.3萬(wan) 億(yi) 元,項目數量和資金規模大幅增加。同時,首次將中央本級基建投資項目、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項目等納入評價(jia) 範圍,新增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部門開展整體(ti) 支出績效評價(jia) 試點。今年財政部選擇36個(ge) 重點項目績效評價(jia) 報告,隨同2021年中央決(jue) 算報告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參閱,報告數量比上年增加7個(ge) ,涉及資金6000多億(yi) 元。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認為(wei) ,經過連續多年向社會(hui) 公開,中央部門決(jue) 算公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製度性要求,“從(cong) 發展趨勢看,中央部門決(jue) 算公開的內(nei) 容更為(wei) 細化,越來越有針對性,是增強財政透明度,構建規範透明預算製度的重要環節,也將為(wei) 地方部門決(jue) 算公開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增加決(jue) 算公開內(nei) 容,擴大績效評價(jia) 信息公開範圍,能更加充分地展示預算資金的產(chan) 出和效果,及時反映積極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有利於(yu) 促使各部門重視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助力當前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說。

  根據《國務院關(guan) 於(yu) 2021年中央決(jue) 算的報告》要求,將對績效評價(jia) 較低的項目和考核結果較差的部門,在安排2022年預算時按照一定幅度分檔壓減,同時推動解決(jue) 存在的問題,形成評價(jia) 、反饋、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環。

  加大政府采購透明度,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

  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今年是政府采購支出情況連續第七年向社會(hui) 公開,往年僅(jin) 公布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ye) 金額,以及小微企業(ye) 合同額度占政府采購支出金額的比重;今年,為(wei) 推動各部門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政策,還增加公開了貨物支出、工程支出和服務支出授予中小企業(ye) 的占比。

  比如,廣電總局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度政府采購支出中,授予中小企業(ye) 合同金額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62.8%,其中授予小微企業(ye) 合同金額16191.03萬(wan) 元,占授予中小企業(ye) 合同金額的23.8%;貨物采購授予中小企業(ye) 合同金額占貨物支出金額的85.1%;工程采購授予中小企業(ye) 合同金額占工程支出金額的53.1%;服務采購授予中小企業(ye) 合同金額占服務支出金額的55.9%。

  “從(cong) 發達國家經驗看,政府采購是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國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中也有類似要求,但執行情況尚不樂(le) 觀。”汪德華認為(wei) ,部門決(jue) 算公開信息中細化相關(guan) 內(nei) 容,有助於(yu) 引導推動各部門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的要求,也有助於(yu) 社會(hui) 各界分析相關(guan) 政策領域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領域相關(guan) 製度設計,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

  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yan) 控三公經費支出

  2021年,中央部門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中央本級支出繼續負增長,節省的資金用於(yu) 增強地方民生財力保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

  比如,國家能源局2021年“三公”經費預算數921.49萬(wan) 元,決(jue) 算數291.62萬(wan) 元,完成預算的41.1%;財政部2021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wei) 2283.74萬(wan) 元,支出決(jue) 算為(wei) 514.41萬(wan) 元,完成預算的22.5%。

  各部門對決(jue) 算數小於(yu) 預算數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說明:一是厲行節約,從(cong) 嚴(yan) 控製“三公”經費開支;二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工作未按計劃開展。

  “財政部門在建設有為(wei) 政府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開源節流,不斷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切實加強‘三公’經費預算管理,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於(yu) 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ti) 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俞明軒說,通過公開決(jue) 算,讓老百姓看到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的明白賬,以及厲行節約、共度時艱的實際行動,可以促進全社會(hui) 養(yang) 成勤儉(jian) 節約的良好風氣,起到帶頭示範效應。

  本報記者 曲哲涵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