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文化金融的“北京模式”

發布時間:2022-07-27 11:14:00來源: 新京報

  幾個(ge) 月前,數字技術呈現下的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落幕,中華文化的瑰麗(li) 與(yu) 智慧,再次在世界印象中烙下印記。

  作為(wei) 開、閉幕式的總製作單位,歌華文化從(cong) 2021年5月便開始了從(cong) 燈光、音響、煙花、舞美到音樂(le) 、視頻、服化道等設計及製作工作。北京銀行在了解企業(ye) 項目製作的資金需求後開啟快速審批通道,給予企業(ye) 2億(yi) 元授信支持。

  史詩影片的背後也有著金融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巨大活力。受規模龐大、極端嚴(yan) 寒天氣、服裝道具細節要求高等因素影響,《長津湖》項目也成為(wei) 了中國影史投資規模最大的影片之一,為(wei) 緩解企業(ye) 麵臨(lin) 的巨大籌資壓力,北京銀行先後累計為(wei) 《長津湖》項目提供了2.4億(yi) 元貸款資金支持,解決(jue) 了企業(ye) 的燃眉之急。

  從(cong) 冰雪盛會(hui) 到年度爆款影視,從(cong) 文化園區到網紅打卡地新業(ye) 態,背後不乏以金融力量助力講好文化故事。這也是北京用金融賦能文化的一個(ge) 縮影,《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2022)》顯示,2021年,北京在文化投融資領域繼續領跑全國。

  文化產(chan) 業(ye) 是北京市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十四五”目標提出北京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創新創意城市,在這個(ge) 過程中,文化金融創新可以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提供新動能、新支撐。在業(ye) 內(nei) 看來,金融對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發揮著催化劑作用。通過金融助力,將加快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速度,提升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模化水平,鼓勵優(you) 質文化企業(ye) 做大做強,也有助於(yu) 改變文化企業(ye) 規模小、分散化的現狀。

  百億(yi) 資金扶持網紅打卡地,文化產(chan) 業(ye) 背後的金融身影

  首鋼園、北京坊、華熙LIVE、和平菓局……作為(wei) 文化之都的北京,近年來湧現了不少年輕人喜愛打卡的時尚地標。這些打卡地背後,都有金融機構的支持。

  7月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上發布的《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2022)》顯示,北京銀行與(yu)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發布“漫步北京及網紅打卡地金融支持計劃”,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為(wei) 首鋼園等30多家網紅打卡地推薦和提名推薦單位提供超過150億(yi) 元的資金支持。

  文化金融已是北京銀行的特色品牌之一。該行支持文化產(chan) 業(ye) 探索之路,可以追溯至2006年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遞交的《構建北京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金融支持體(ti) 係研究》課題。

  北京銀行行長助理、公司業(ye) 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戴煒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過去幾年,北京銀行重點支持了影視、出版等文化領域數字化升級。“包括北京銀行在內(nei) 的銀行機構需要不斷高度關(guan) 注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方向和路徑,同時用金融風險管理的眼光重新審視文化創業(ye) 的風險和風險管理再造,提升金融服務效能,為(wei) 數字文化企業(ye) 提供信貸、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資金托管、信用增進、投資、上市等多樣化金融服務。”他說道。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文化金融餘(yu) 額超630億(yi) 元。至今已累計為(wei) 近萬(wan) 家文化企業(ye) 提供信貸資金超3700億(yi) 元,文化金融戶數超3200戶。

  北京銀行對文化產(chan) 業(ye) 的支持也是銀行業(ye) 的一個(ge) 縮影。據統計,銀行文化產(chan) 業(ye) 貸款在過去多年內(nei) 保持連續快速增長,餘(yu) 額已超過1.6萬(wan) 億(yi) 元,為(wei) 文化企業(ye) 提供穩定持續的融資服務。

  不止是銀行業(ye) ,金融業(ye) 整體(ti) 都在發揮著資源配置的作用,通過文化產(chan) 業(ye) 的投融資市場,推動必要的資本流向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的重點領域。各保險公司亦在積極創新各類保險產(chan) 品,推動文化金融服務下沉,化解文化類企業(ye) 經營中的風險。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北京市文化局便與(yu) 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簽署《文化產(chan) 業(ye) 保險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文化保險市場的培育發展、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等方麵合作。2014年年底,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與(yu) 北京朝陽區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意向協議,為(wei) 駐區內(nei) 的文創企業(ye) 提供保險服務。據悉,朝陽區共有文創企業(ye) 5萬(wan) 餘(yu) 家,以中小型企業(ye) 為(wei) 主,這些企業(ye) 具有輕資產(chan) 、經營波動性較大的特點,影響了文創企業(ye) 的投融資渠道和自身的擴大再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人保財險在文化行業(ye) 試點了11款文化保險專(zhuan) 屬產(chan) 品,為(wei) 多個(ge) 行業(ye) 的文化創意企業(ye) 提供全麵風險保障。

  北京多項文化指標領跑,疫情下打出金融紓困“組合拳”

  北京、深圳、南京、寧波和成都,都是我國文化金融發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其中,北京多項指標領跑。

  相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4%,居全國之首。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收入合計15420.8億(yi) 元,同比增長13.9%。同年,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私募股權融資規模、掛牌新三板文化企業(ye) 融資規模、上市文化企業(ye) IPO融資規模均列全國第一。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促進文化金融融合發展。

  2020年,為(wei) 緩解文化企業(ye) 受到的疫情影響,北京市製定出台了“北京文化28條”,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幫助網絡視聽、文藝演出、廣播電視等行業(ye) 抵禦疫情衝(chong) 擊。針對文化企業(ye) 普遍反映的延繳社保、減免房租、貸款延期等資金政策需求,各相關(guan) 部門對資金支持政策實行提前啟動、提前撥付、擴大範圍,並通過延繳社會(hui) 保險、返還失業(ye) 保險、擴大信貸投放等方式,幫助文化企業(ye) 解決(jue) 資金難題。

  近年來,金融政策相繼出台,為(wei) 北京市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引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2021年,針對疫情中較為(wei) 突出的資金困難和壓力,北京積極為(wei) 企業(ye) 提供幫助,印發《北京市支持文化金融融合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對“投貸獎”“房租通”“風險補償(chang) 金”進行統一管理。

  其中,“投貸獎”資金的發放使564家文化企業(ye) 和金融機構獲得1.95億(yi) 元人民幣資金支持。“房租通”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針對文化類小微企業(ye) 在辦公租賃環節進行補貼的省級財政政策,為(wei) 1211家小微初創文化企業(ye) 提供房租補貼9200餘(yu) 萬(wan) 元。共為(wei) 2332家旅行社暫退質保金約11.02億(yi) 元。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中資銀行文化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1855.1億(yi) 元,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貸款有貸戶數9089戶,同比增長14.7%,惠企覆蓋麵進一步擴大。

  北京在文化投融資領域繼續領跑全國。2021年,北京新增14家上市文化企業(ye) ,在全國占比三成,位居各省市第一。首發融資規模高達742.1億(yi) 元,同比增長99.1%,案例數量12起,融資規模與(yu) 案例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在政策扶持下,北京文化企業(ye) 發展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21年底,北京入選“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及提名企業(ye) 名單、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ye) 數量和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yu)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金巍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是我國文化金融發展比較領先的地區,十幾年來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方法具有示範作用,在抗疫紓困中的很多具體(ti) 辦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北交所上線,融資難尚需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在給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文化企業(ye) 的融資帶來影響。麵對當前直接融資與(yu) 間接融資該如何助力數字文化企業(ye) 發展的問題時,北京中文在線閱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嘉坦言,從(cong) 文化產(chan) 業(ye) 自身而言,“整體(ti) 比較分散、規模也偏小,實力雄厚的企業(ye) 不多。”

  因此,北交所“橫空出世”並於(yu) 去年11月15日成功開市,這讓杜嘉感到很興(xing) 奮。“北交所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而)文化企業(ye) 中又是中小企業(ye) 居多,應該說很多的文化企業(ye) 都是非常關(guan) 注北交所的”。他說道。

  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即按照目前工信部出台的專(zhuan) 精特新標準,文化裝備型企業(ye) 與(yu) 標準吻合之處相對多一些。“文化產(chan) 業(ye) 的核心是IP、是內(nei) 容生產(chan) 型企業(ye) 。但是包括像出版、音樂(le) 、動漫、影視、遊戲、IP衍生物以及相關(guan) 的這類企業(ye) ,目前可能和北交所的契合度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杜嘉接著補充道。

  杜嘉表示,近年來,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對我國GDP的貢獻不斷增強,有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規模已經達到GDP的10%。其認為(wei) 內(nei) 容創作生產(chan) 領域是文化產(chan) 業(ye) 最基礎和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可能也是在文化產(chan) 業(ye) 中營業(ye) 收入最大的部分。由於(yu) 文化產(chan) 業(ye) 存在中小企業(ye) 數量龐大,大部分是輕資產(chan) 企業(ye) ,因此在融資方麵,文化企業(ye) 普遍因抵押質押物缺乏,而存在貸款難的問題,因此政府現階段也非常重視發展文化金融,幫助解決(jue) 文化企業(ye) 的融資困難。

  杜嘉稱,北京市出台的一係列扶持文化企業(ye) 發展的政策,對於(yu) 北京文化企業(ye) 抵禦疫情衝(chong) 擊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對於(yu) 北京的實體(ti) 書(shu) 店受疫情影響大的情況,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給予了很有力的政策支持。現階段,考慮到北京市強化首都功能建設,而文化中心是北京首都功能的四大中心之一。他認為(wei) 可以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作用,通過繼續加大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采購力度,支持服務公共文化領域的文化企業(ye) 加速發展,比如對於(yu) 書(shu) 香北京(北京閱讀季)、文化館領域、博物館等領域,可以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經費采購力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雨晨 潘亦純 實習(xi) 生 林靜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