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和偉:演員需要“信念感” 涉獵更廣才能塑造好角色
於(yu) 和偉(wei) 演員需要“信念感” 涉獵更廣才能塑造好角色
在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發布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1年度十件大事”中,《覺醒年代》《長津湖》等重大革命曆史題材文藝作品精彩呈現入選其中。
作為(wei) 《覺醒年代》的參演者,於(yu) 和偉(wei) 感慨良多,“《覺醒時代》開播以來,一直頗受鼓舞。”於(yu) 和偉(wei) 說,拍戲時並沒有想到會(hui) 引起那麽(me) 大的反響,甚至破圈得到了年輕觀眾(zhong) 的喜愛,“當時的創作原則就是怎麽(me) 去還原、怎麽(me) 去真實、怎麽(me) 去尊重。正因為(wei) 按照這個(ge) 原則創作,一定會(hui) 有人喜歡。”
包括《覺醒年代》中的陳獨秀在內(nei) ,這些年來,於(yu) 和偉(wei) 塑造的很多影視形象都備受觀眾(zhong) 認可。“觀眾(zhong) 們(men) 過譽了,我得清醒一點,我其實做不到真正意義(yi) 上的‘千人千麵’。”於(yu) 和偉(wei) 強調,不管塑造什麽(me) 樣的角色,都與(yu) 知識麵的涉獵有直接的關(guan) 係。“演員學的知識應該更雜,包括心理學、社會(hui) 學、人類行為(wei) 學等,這樣在塑造角色時就可能找到更好的角度。”
於(yu) 和偉(wei) 認為(wei) ,“文化”的含義(yi) 博大精深,囊括方方麵麵,遠不隻是“會(hui) 寫(xie) 字”這樣簡單。他提到自己的母親(qin) 並不識字,但於(yu) 和偉(wei) 從(cong) 不認為(wei) 母親(qin) “沒文化”。“她言傳(chuan) 身教的那些規矩、理念、俗語、人生智慧,其實都是文化。”於(yu) 和偉(wei) 回憶起小時候幫母親(qin) 寫(xie) 家書(shu) 的情形,“都是母親(qin) 在口述,我遇到不會(hui) 的字還要查字典。就像現在我在讀一些很厚的書(shu) 中突然看到一段話就是媽媽說過的話。也許有些內(nei) 容沒有落到書(shu) 本上,但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就是這樣傳(chuan) 承著,在民間有著廣泛的根基。”
於(yu) 和偉(wei) 表示,演員需要“信念感”,塑造角色時,他的自信來自大量的案頭工作和對生活的觀察體(ti) 驗,“在飾演包括曹操、陳獨秀等曆史人物時,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我不會(hui) 那麽(me) 自信;拍《刑警隊長》時,如果沒有去體(ti) 驗生活,我也不會(hui) 那麽(me) 自信。理清楚了人物的邏輯,很多東(dong) 西是會(hui) 自己‘長’出來的。”在“流量”備受追捧和爭(zheng) 議的年代,於(yu) 和偉(wei) 認為(wei) ,數字和流量本身並非原罪,但是別“為(wei) 王”、別“獨尊”。“評價(jia) 的維度是需要多元化的,對於(yu) 流量可以作為(wei) 參考,但不用太在意。藝術創作要堅守的就是真誠,對作品、對人物都要真誠,這是表演的第一關(guan) 。”
文/本報記者 解麗(li)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