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心打造2.5公裏運河故道 彰顯運河文化魅力
中新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陳杭)上午時分,漫步在位於(yu) 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畔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滿目蔥蘢。自2020年9月底開放以來,這裏已成為(wei) 集生態修複、市民休閑、文化傳(chuan) 承於(yu) 一體(ti) 的“城市森林公園”。
8月8日晚,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將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中的城市綠心活力匯開幕。今年的文化節由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中國新聞社主辦,北京文物局聯合通州區委區政府、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物報社、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體(ti) 育局等單位共同承辦。
城市綠心西部,一處長約2.5公裏的運河故道被發掘複原。作為(wei) 大運河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裏曾是明朝嘉靖年間古運河流經之所,也是皇家運糧進城的中轉站,漕糧從(cong) 運河大船卸載到張家灣碼頭,再從(cong) 張家灣改成運糧車進入京城。
據悉,清嘉中期北運河改道,該河道自此廢棄不用。重現的運河故道是從(cong) 曆史文化研究中深度提煉運河文化元素,參照乾隆年間《潞河督運圖》中的漕運場景,設置一故道兩(liang) 柳堤三景區八節點。
運河故道上建有三座石橋——通源橋、通蒲橋和通蕖橋。站在橋上欣賞美景、鍛煉身體(ti) 的同時,又能了解曆史,感受著昔日的漕運繁華,追尋千年大運河曆史文脈。
“北運河上接通惠河,是古運河漕運的起始地,它的從(cong) 繁盛到凋敝,也是一條運河和我們(men) 民族命運的隱喻。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時代對北運河的再次召喚,所彰顯的又何嚐不是它渴望走向世界的精神場域,以及文化意義(yi) 上的尋根和再出發?”著名詩人穀禾在他的新詩集《北運河書(shu) 》裏這樣寫(xie) 道。
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裏,橫跨昌平、海澱、西城、東(dong) 城、朝陽、通州六區。如今,作為(wei)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水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道與(yu) 雨水、景觀湖、植草溝等構成了水係的匯集和傳(chuan) 輸。
與(yu) 此同時,運河故道已成為(wei) 城市綠心網紅打卡點,通州獨有的運河曆史文化記憶正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裏重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