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工程金寨南路橋實現主橋貫通
中新網合肥8月8日電(劉鴻鶴 王建偉(wei) 李永)8月7日,隨著最後一段長8米,寬30米,重180噸的鋼箱粱在8台650噸步履式三維千斤頂的共同頂推作用下,整體(ti) 向前推進,最終穩穩精準抵達指定位置,標誌著由中鐵四局承建的引江濟淮金寨南路橋主體(ti) 部分施工完成,大橋跨越派河連接南北兩(liang) 岸實現順利貫通。
據了解,金寨南路橋為(wei) 引江濟淮工程(江淮溝通段)跨越河道的特大市政橋梁,最高通航水位11.88m,最低通航水位5.80m。主線橋設計起點位於(yu) 望水路,向南跨越引江濟淮航道,通過匝道橋連接江淮大道及金寨路地麵,總長約635m,其中主橋長257m,采用獨塔斜拉橋,主塔為(wei) 混凝土雙菱形橋塔,塔高112m,為(wei) 合肥市區目前最高塔。引江濟淮工程金寨南路橋已於(yu) 7月底完成鋼箱梁合龍架設,本次施工為(wei) 頂推調整就位,實現主橋部分順利貫通。
“由於(yu) 涉及跨河道施工,為(wei) 有效保證下方航道的通水通航要求,安全優(you) 質建設好工程項目,施工方中鐵四局采用頂推架設工藝,在主跨鋼箱梁架設時共分10個(ge) 輪次頂推,並在橋左右兩(liang) 幅分別布置4組頂推設備,每組設備包括2台步履式三維千斤頂,綜合頂推速度可達3-4m/h,同步精度可達±2mm。”中鐵四局鋼結構建築公司引江濟淮金寨南路橋總工程師時尚說,“同時,鋼梁的架設、焊接、塗裝、檢測等作業(ye) 均在頂推平麵上完成,大幅度降低高空作業(ye) 風險,安全可靠。”
據介紹,引江濟淮工程實施後,將有效緩解沿淮及淮北地區長期以來的缺水矛盾,完善江淮航運體(ti) 係,緩解巢湖及淮河水環境惡化趨勢,充分發揮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社會(hui) 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
金寨南路橋作為(wei) 引江濟淮工程在合肥市境內(nei) 跨越河道的特大市政橋梁,建成後將有效緩解合肥主城區與(yu) 肥西境內(nei) 交通壓力,改善市民的出行條件,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也大力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質,拉近肥西縣與(yu) 合肥市中心的時空距離,促進區域經濟、生態文明、社會(hui) 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