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跑分” 廣東信匯攤上事了
北京商報訊(記者 廖蒙)這家支付機構麻煩纏身,大額罰單過後,又卷入到一起幫信案件中。
8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山東(dong) 電視台近日披露了一則濟寧警方破獲特大幫信犯罪團夥(huo) 案的新聞,涉事案件中出現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廣東(dong) 信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dong) 信匯”)的身影。
根據介紹,2021年3月,微山縣(隸屬山東(dong) 省濟寧市)公安局接舉(ju) 報後調查發現,轄區居民孫某駿等人銀行賬戶資金交易異常,嫌疑銀行賬戶存在“小額測試、大額進出、快進快出、全天候操作”等異常特征,與(yu) 網絡犯罪洗錢轉移資金特征相符。
濟寧警方通過對海量信息線索的分析,很快將目標放在了一個(ge) 名為(wei) “小強支付”的跑分洗錢平台上。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跑分是一種常見的洗錢手段,正常個(ge) 人用戶收到收錢指令後,使用自己的銀行卡、收錢碼等賬戶接收非法資金,再按照不法分子要求將其轉入指定賬戶,從(cong) 中賺取傭(yong) 金。
這樣小額、分散的資金流通方式,為(wei) 警方追尋非法資金流向增添了難度,也讓提供賬戶的用戶卷入到洗錢案件中。而經過濟寧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小強支付”平台隻是洗錢的資金轉移通道,真正的資金存儲(chu) 、轉移支付等各種功能,來源於(yu) 廣東(dong) 信匯。
而作為(wei) 一家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如何深挖廣東(dong) 信匯的違法行為(wei) 脈絡成為(wei) 警方打擊工作的難點。據警方介紹,難點主要集中在如何甄別廣東(dong) 信匯的合法業(ye) 務與(yu) 非法業(ye) 務,以及劃分涉案崗位的工作人員。最終,通過綜合分析加上大數據研判,警方確認了廣東(dong) 信匯從(cong) 事違法行為(wei) 的人員及部門名稱。
在掌握事實證據鏈後,“小強支付”國內(nei) 主要涉案成員被抓獲,而廣東(dong) 信匯員工涉案線索也被警方確定。經審計,廣東(dong) 信匯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開展代付業(ye) 務涉及的充值、代付總流入資金95.64億(yi) 元,代付筆數為(wei) 263.17萬(wan) 筆。目前,案件已進入移送審查起訴階段。
“持牌金融機構被卷入洗錢案件,表明公司內(nei) 控管理仍然存在疏漏。嚴(yan) 監管的大背景下,支付機構抱有僥(jiao) 幸心理,為(wei) 黑灰產(chan) 業(ye) 提供助力,終將無所遁形,也將麵臨(lin) 相應的法律懲罰。對於(yu) 這類問題,支付機構需要在及時吸取教訓後進行查漏補缺,嚴(yan) 密洗錢相關(guan) 的‘防護網’。”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
對於(yu) 廣東(dong) 信匯卷入的這一起洗錢案件的最新進展和公司處理安排,8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聯係廣東(dong) 信匯了解相關(guan) 情況,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複。
根據央行官網信息,廣東(dong) 信匯成立於(yu) 2012年3月,在2013年7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牌照業(ye) 務許可類型為(wei) 銀行卡收單,業(ye) 務覆蓋範圍為(wei) 廣東(dong) 省、福建省。
北京商報記者多方了解到,過去幾年間,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為(wei) 不少詐騙、洗錢行為(wei) 得以成功實施的關(guan) 鍵一環,不法分子利用合法支付通道虛構交易、分散交易,逃避警方追查。近年來隨著監管懲治力度加強,支付機構對於(yu) 商戶實名製的管控要求提高,該類違規行為(wei) 出現的頻率減少。
但仍有支付機構因為(wei) 商戶管理、反洗錢不力等遭到央行處罰。在2022年4月,廣東(dong) 信匯便因為(wei) 未保持交易信息可追溯性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情節嚴(yan) 重;超出核準業(ye) 務類型經營支付業(ye) 務;超出核準業(ye) 務地域範圍經營支付業(ye) 務;將特約商戶資質審核交由外包服務機構辦理情節嚴(yan) 重等違法行為(wei) ,被警告並沒收違法所得67.7萬(wan) 元,同時處以罰款618萬(wan) 元。時任廣東(dong) 信匯董事趙玉華、時任廣東(dong) 信匯董事兼總經理王春江分別被罰100萬(wan) 元。
蘇筱芮強調,近年來,洗錢案例層不出窮、花樣持續翻新,甚至還誘騙、裹挾廣大用戶,給反洗錢工作帶來了嚴(yan) 峻挑戰。銀行業(ye) 機構、支付業(ye) 機構等持牌金融機構,應當遵守反洗錢相關(guan) 的監管文件,通過加強風控水平、適時調整策略等來完善反洗錢相關(guan) 工作,加大對資金流向的監測。
“而對於(yu) 此類非法平台的經營,則需要與(yu) 公安部門進行配合,通過樹立一批跑分相關(guan) 的大案、要案典型以震懾市場,加大對此類非法行為(wei) 的司法打擊力度。”蘇筱芮如是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