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運行滿九個月:價值發現功能進一步優化 增量“資金活水”不斷湧入
記者 孟 珂
8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開市運行滿九個(ge) 月,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達105家,總市值接近2000億(yi) 元。此外,增量“資金活水”也在不斷湧入,第二批3隻北交所主題基金獲批,公募基金取消精選層投資比例限製,社保基金、保險資金、QFII均已進場。
“北交所開市以來,市場平穩運行,當前已初步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各項基礎製度得到市場檢驗,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效果凸顯。”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夥(huo) 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優(you) 質標的投資價(jia) 值凸顯
近一個(ge) 月,北交所迎來3隻新股,其價(jia) 值引導和價(jia) 值發現功能進一步優(you) 化。
以8月8日上市的海泰新能為(wei) 例,在上市首日收漲27.4%後,第二個(ge) 交易日更是喜提漲停。此外,派特爾、惠豐(feng) 鑽石也均實現上市首日上漲。截至8月12日(上一個(ge) 交易日),上述3家公司當日收盤價(jia) 與(yu) 上市首日收盤價(jia) 比較均實現上漲,其中最高累計漲幅達20.84%。
“部分優(you) 質標的的投資價(jia) 值凸顯,賺錢效應‘點燃’市場情緒。”常春林表示,北交所市場優(you) 質企業(ye) 集結態勢正在形成,近期北交所新上市的公司均質地優(you) 良,海泰新能、惠豐(feng) 鑽石等是工信部認定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派特爾則入選“2021年廣東(dong) 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名單。3家公司均屬於(yu) 高新技術企業(ye) ,也都處於(yu) 國家重點發展的熱門賽道。此外,海泰新能則是北交所首家淨利潤過億(yi) 元的上市公司。
“下半年以來,北交所共公開發行14隻股票,其中上市首日破發的僅(jin) 有4隻,但後期漲勢較好。從(cong) 6月份至今,如果參與(yu) 每一隻股票打新,現在收益率可達20%。”廣東(dong) 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wei) 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談及北交所個(ge) 別新股破發的原因,一位市場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受今年大環境影響外,北交所與(yu) 滬深兩(liang) 市股票發行機製有所不同,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均屬於(yu) 首次公開發行,而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就已在新三板掛牌發行,股東(dong) 結構較為(wei) 複雜。同時,北交所與(yu) 滬深交易所相比,實際控製人、董監高上市後鎖定期較短。故而北交所公司股價(jia) 或多呈現先低後高的走勢。
“北交所公司上市初期博弈更加充分,相當於(yu) 解禁壓力提前釋放,中長期看,隨著企業(ye) 業(ye) 績增長,其投資價(jia) 值會(hui) 逐漸凸顯。”有接近監管層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北交所還創下開市以來審核速度的新紀錄,華嶺股份、中科美菱兩(liang) 家企業(ye) 從(cong) 受理到上會(hui) 僅(jin) 用時37天。截至目前,申請北交所上市企業(ye) 從(cong) 受理到證監會(hui) 注冊(ce) ,平均用時149天。
“很多企業(ye) 在6月份根據2021年年報集中申報,因此當前北交所集結了一批優(you) 質企業(ye) ,麵臨(lin) 重要的戰略窗口期。”朱為(wei) 繹稱。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當前首要建設任務就是為(wei) 優(you) 質企業(ye) 開通上市“快車道”,盡快形成高質量的初始上市數量“上規模”,充分釋放投融兩(liang) 端需求、有力支撐北交所市場深度和廣度、有效保障市場功能發揮和生態形成。
“從(cong) 中長期來講,發行審核提速將持續吸引優(you) 質企業(ye) 在北交所上市,而優(you) 質上市公司又是證券交易所的基石,將持續為(wei) 投資者帶來賺錢效應,進而吸引更大規模、更多類型的投資者參與(yu) 北交所市場。”常春林稱。
“投融兩(liang) 擴”方可實現“投融兩(liang) 活”
北交所流動性問題一直是市場較為(wei) 關(guan) 注的話題。近期,北交所管理層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優(you) 化流動性。
7月23日至24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張梅表示,加大特色製度供給。以投資者需求為(wei) 導向,穩步推進交易機製創新,推動混合做市、融資融券等製度盡快落地實施。不斷優(you) 化市場生態,擴大投資者隊伍,豐(feng) 富投資者類型。
7月29日,北交所市場發展部總監黃磊表示,構建股票基金和衍生品多種類型的市場產(chan) 品體(ti) 係,通過投融兩(liang) 端的主體(ti) 匯聚、資金匯聚,提升市場的交易便捷性和交易的效果。
對此,周運南認為(wei) ,為(wei) 了“上規模”時,避免出現“麵多水少”的情況,唯有北交所“投融兩(liang) 擴”(即投資和上市),方可實現“投融兩(liang) 活”,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
針對進一步提升北交所流動性,周運南建議,首先,首批8隻北交所主題基金已建倉(cang) ,第二批3隻主題基金正在募集流程中,呼籲成立並放行更多主題基金上市;其次,雖然眾(zhong) 多券商和存量公募基金都積極表態投資北交所,但部分仍是“雷聲大雨點小”,為(wei) 此北交所應持續改革並引導和吸引更多存量資金入市;再次,給予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大型長期投資機構在網下打新、戰略配售、公開發行、定增、可轉債(zhai) 、優(you) 先股等投資渠道上適度的傾(qing) 斜;最後,盡快落地北交所指數,研發並推出指數化產(chan) 品及延伸產(chan) 品,豐(feng) 富社會(hui) 資金投資北交所渠道。
朱為(wei) 繹表示,除了出台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政策,還需解決(jue) 北交所的再融資問題。北交所不能隻提供股權融資產(chan) 品,還需要盡快推出公募可轉債(zhai) 等產(chan) 品,以提供給上市公司更多選擇。(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