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和現做的飯菜相比 預製菜的營養質量會降低嗎?

發布時間:2022-08-17 10:2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最近預製菜這個(ge) 話題很熱。經濟界人士紛紛表示,預製菜是一片“藍海”,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預製菜的產(chan) 能和消費正在快速增長。不少自媒體(ti) 博主和新聞報道也稱“預製菜正在占領外賣和堂食”,大家對它的評價(jia) 褒貶不一,什麽(me) 叫做預製菜?它安全嗎?和新鮮製作的菜品相比,預製菜的營養(yang) 價(jia) 值會(hui) 不會(hui) 很差?下麵我就按自己的粗淺理解,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guan) 的思考。

  預製菜有四種類型

  有的也需要開火烹調而非即食

  按照中國烹飪協會(hui) 發布的團體(ti) 標準(T/CCA),所謂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ye) ,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醃製、滾揉、成型、調味等)和/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製成,並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預製菜產(chan) 品又分成四個(ge) 類型,即食類、即熱類、即烹類以及即配類預製菜。在預製菜產(chan) 品當中,一部分是消費者直接購買(mai) 食用,另一部分則進入了餐飲企業(ye) ,還有一部分進入了食品加工企業(ye) ,

  類型一:即食類。就是已完成殺菌熟製,能直接入口,開封後可直接食用的產(chan) 品。罐頭和軟罐頭食品,如袋裝燒雞、袋裝醬牛肉等都可以納入即食類預製菜。隻不過,現在很多菜是放在複合膜或鋁箔袋子裏,裝在紙盒子裏,而不是裝在鐵皮罐頭殼或玻璃罐頭瓶裏的。

  類型二:即熱類。經過烹調處理已經是熟或半熟狀態,經過簡單複熱即可食用的產(chan) 品。比如一份即食咖喱米飯,隻需把耐熱的複合膜袋子放在沸水裏煮幾分鍾,或者打開袋子轉移到碗裏,然後蓋個(ge) 盤子,放在微波爐裏熱兩(liang) 分鍾就可以吃了。它不需要有廚房,隻要有台電磁爐、微波爐或電飯鍋就可以操作了。

  類型三:即烹類。已完成對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過程,配以或不配以輔料,進行烹調後可食用的產(chan) 品。也就是說,食物還沒有熟,但是已經是半成品了,直接加熱做熟很快就能吃上。

  按這個(ge) 概念,速凍烤雞翅、速凍雞米花、速凍肉串之類,都可以算是即烹類。主食當中的速凍餃子、速凍包子、速凍餡餅等一大批產(chan) 品其實也可以歸為(wei) 這一類。還有一些餐飲企業(ye) 提供即烹大菜,比如速凍的魚片肉片、半熟的肉類,以及配好的調料汁,直接按說明下鍋操作就可以了,可以享受大廚烹調的感覺,吃上熱騰騰剛出鍋的美食。這種類型的產(chan) 品需要消費者有烹調的設施條件,還可能需要自己配點蔥花香菜之類。

  類型四:即配類。是經過清洗、分切等簡單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輔料加工而成的產(chan) 品。原料都洗淨、處理、切分過了,馬上就可以配到菜肴當中使用。比如肉變成了上漿調味的肉絲(si) ,魚變成了切好醃好的魚塊或魚片;一些小包裝的、速凍或冷藏的動植物食材,都能做到開袋即配。這種類型的產(chan) 品需要消費者有一定的烹調能力,但也比自己從(cong) 頭采購、處理原料更省事。

  預加工過的食材

  不一定不具備營養(yang) 價(jia) 值

  預製菜的安全性怎麽(me) 樣,是很難一句話回答的。理論上說,和用優(you) 質新鮮天然食材現場合理製作並馬上食用的食物相比,做好之後室溫儲(chu) 存幾個(ge) 月,或者冷凍幾個(ge) 月的食物,營養(yang) 價(jia) 值難免有一定下降。做好之後再經過一次加熱,應當比一次加熱會(hui) 造成更多營養(yang) 素損失。

  不過,到底差多遠?這事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預製菜可以做到長期保存,並不意味著它安全性低。正如罐頭可以在室溫下存兩(liang) 年時間,並不意味著它比餐館現做的菜更不安全。因為(wei) 從(cong) 食品工業(ye) 角度來說,對於(yu) 能加熱、能冷凍的食物,預防微生物增殖腐敗的工藝技術早就成熟了。

  理論上說,隻要經過滅菌處理和罐裝處理(包括軟罐頭),工藝操作規範,即食型、即配型的預製菜在室溫下平安保存 6 個(ge) 月以上是沒有問題的(根據工藝不同,具體(ti) 產(chan) 品的保質期可以在半年到兩(liang) 年之間)。現在城市中的冷鏈配送和冷鏈銷售係統日益發達,很多即熱、即烹類型的預製菜都可以做成速凍產(chan) 品。隻要溫度保持穩定,它們(men) 在-18攝氏度的冷櫃裏可以存放12個(ge) 月。

  目前中國烹飪協會(hui) 已經製訂了預製菜的團體(ti) 標準,從(cong) 理論上說,合格的預製菜產(chan) 品能夠達到食品安全標準。

  連鎖餐飲機構大多會(hui) 用預製半成品

  現在連鎖餐飲機構大多都會(hui) 采取預製半成品的方法,這也屬於(yu) 預製菜的一種類型。沒有中央廚房提供的各種預製半成品,就沒有辦法支撐高效、安全、品質均一的餐飲食物供應。

  比如說,薯條是提前預製冷凍或冷藏的,到店裏油炸一下就可以了。餃子餡、包子餡、發酵好的麵團、做好的比薩餅坯等很多半成品也是提前預製的。很多菜肴的調料是統一配製的,高湯也是統一調配好的。

  一般來說,較大規模的品牌產(chan) 品比較令人放心,因為(wei) 較大的企業(ye) 通常會(hui) 有更規範的管理製度,有充足的技術人員,還有常規檢測監控的實力,往往比餐館廚房裏做的更容易監管。就算有什麽(me) 事,大品牌的負麵信息也會(hui) 迅速曝光,引起媒體(ti) 注意,所以他們(men) 會(hui) 有很大的品質壓力,必須做好食品安全管理。至於(yu) 那些沒有正規管理的小作坊產(chan) 品,就很難說了。

  即配、即烹類預製菜

  對營養(yang) 價(jia) 值的影響更小

  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men) 厭倦於(yu) 繁瑣的家務勞動,為(wei) 了省時省心,購買(mai) 預製菜就像點外賣一樣,會(hui) 成為(wei) 人們(men) 的日常選擇。

  通過冷藏或冷凍處理做到即配、即烹的預製菜,對營養(yang) 的影響比較小。

  相比而言,即熱、即食的預製菜,因為(wei) 做熟之後經過儲(chu) 藏,還要經過二次加熱,對營養(yang) 價(jia) 值的影響略大一些。同時,部分產(chan) 品也存在著脂肪含量高、鈉含量高、能量密度高、維生素含量低等問題。

  其實,即熱、即食型預製菜可以做得營養(yang) 價(jia) 值更高,但滿足這種需求會(hui) 提升成本。

  比如更少的油鹽,意味著原料的質量要更高,長期保存的難度也更大。再比如增加蔬菜的數量和品種,則需要克服一些熟蔬菜久存後口感和顏色容易變差的問題,還要大幅度增加體(ti) 積,提升運輸和儲(chu) 存的成本。

  即食類菜肴確實存在

  油鹽多、蔬菜配料少等問題

  各國研究數據證明,合理冷凍保存的食材,仍能保存其中絕大部分的營養(yang) 素。歐美國家的膳食指南中,甚至把冷凍蔬菜和新鮮蔬菜歸為(wei) 一類,同樣鼓勵消費者食用。比如冷凍的嫩豌豆、嫩豆角、胡蘿卜、甜玉米粒等等,已經成為(wei) 日常烹調原料的一部分,家庭、餐館、食堂都有使用。罐頭番茄、罐頭蘑菇、罐頭玉米筍、罐頭草菇、罐頭蘆筍等食材,也經常在各種餐館菜肴中出現。那些已經處理好、開袋就能下鍋的速凍肉絲(si) 、魚片、蝦仁等,也不比自己買(mai) 凍魚凍肉再回家烹調的營養(yang) 素損失更大。

  大家比較擔心的,其實是那種即食類的菜。比如買(mai) 了一包土豆咖喱雞,總覺得沒有自己做的營養(yang) 好。

  這種想法的確是有道理的。

  即食類的菜肴,可以算是軟罐頭類的產(chan) 品。它們(men) 一方麵經過高溫加熱的時間比較長,維生素損失會(hui) 多一些,另一方麵也往往普遍存在油鹽過多、蔬菜配料過少等問題。很多菜是用它濃鬱的調料汁來吸引食客的。即食米飯之類的產(chan) 品也有類似的問題。

  與(yu) 預製菜“和諧相處”有訣竅

  三個(ge) 方法放心吃

  如果您顧慮比較多,我們(men) 還有一個(ge) 解決(jue) 邏輯:預製菜配合其他食物一起吃。

  方法一:如果即食菜油太大、鹽太多,可以搭配少油少鹽或不放油鹽的蔬菜,比如配些原味生菜、原味生黃瓜條、沒有油的番茄湯等。

  方法二:還可以用吃烤鴨或吃三明治的吃法。用餅皮或饅頭片包一些鹹味重的肉絲(si) 、肉片,加上原味的蔬菜,夾在一起吃,就像吃烤雞的時候,可以撕一些很鹹的雞絲(si) ,再加一些蔬菜,夾在饅頭或雜糧煎餅裏一起吃。

  方法三:如果對預製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不滿意,那就更好解決(jue) 了。加一個(ge) 煮蛋,蘸著濃鬱的菜汁吃黃瓜、吃煮蛋,味道還挺不錯的。

  文/範誌紅(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理事,中國科協聘科學傳(chuan) 播首席專(zhuan) 家)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