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取餐櫃“免費”改“收費”,服務不能打折扣
王桂霞
進不去的辦公樓、打不通的電話、被錯拿的外賣一直困擾著外賣行業(ye) ,智能取餐櫃的橫空出世,解決(jue) 了外賣配送“最後100米”問題。不過,近日,多地傳(chuan) 來消息,取餐櫃的“免費時代”或將終結,部分平台開始在部分區域試水向騎手收費。雖然運營商承諾“用戶取餐永久免費”,南京眾(zhong) 多外賣愛好者仍然五味雜陳:取餐櫃是否會(hui) 複製快遞櫃的發展戲碼,收費模式廣泛推行後,“送貨上門”服務也漸行漸遠。(8月23日《南京日報》)
智能取餐櫃的出現,跟之前智能快遞櫃的情況類似,都是在訂單快速增長、樓宇小區限製進入、配送速度無法提升的環境下,因應市場需求而催生的新式派送服務。由於(yu) 智能取餐櫃可以節省外賣小哥的配送時間,提高了配送效率,也解決(jue) 了不能上樓、無法上門的問題,受到外賣小哥的青睞,很快就實現了普及。如今,智能取餐櫃終結了“免費時代”,開啟向外賣小哥收費的模式,說明市場已過培育期,到了收費賺錢的階段。
目前來看,智能取餐櫃的收費標準為(wei) 0.4元/次左右,對於(yu) 外賣小哥來講,尚屬於(yu) 可承受範圍之內(nei) 。而且,智能取餐櫃提高了配送效率,外賣小哥省下了配送到門、在樓下等客戶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節省下的時間,配送更多外賣、賺更多錢。另一方麵,確保了餐食安全,消費者不用擔心被誤拿或者增加肢體(ti) 接觸風險。可見,智能取餐櫃作為(wei) 一個(ge) 中介工具,對外賣小哥和消費者均有利,這也是其合理存在的主要原因。
智能取餐櫃有固定的成本支出,例如櫃子生產(chan) 成本、進場費、電費、網絡費、維護費等,在“免費時代”,這些費用均由運營商承擔,目的是通過免費模式在更多地方推廣智能取餐櫃,培育用戶使用習(xi) 慣,這跟互聯網平台的免費補貼營銷模式類似。但是,運營商不是慈善家,在成本壓力下,“免費”模式不可持續,市場培育成熟之後,必然要改為(wei) 收費模式,實現盈利目的。
可見,智能取餐櫃的收費有其合理性,這也是運營商的合法權利,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且唯有如此,智能取餐櫃才能獲得長遠發展,外賣小哥與(yu) 消費者也才能享受便利服務。不過,消費者的擔憂也不能忽視,畢竟有快遞櫃的前車之鑒,不少人擔心取餐櫃也會(hui) 步其後塵,未來送餐上門服務逐漸變少,消費者點外賣都要自己下樓取餐,甚至要付費取餐,豈不是太不合理了。
因此,監管部門對智能取餐櫃的經營情況要保持密切關(guan) 注,在運營商改為(wei) 收費模式時,需要明確告知收費標準、方法,明確是單向收費還是雙向收費,禁止玩弄價(jia) 格貓膩。同時,對外賣行業(ye) 的配送服務,需要進行更細致的規範,厘清“送餐上門”的流程和標準,要求外賣小哥合規配送,在將餐食放置取餐櫃之前,要取得消費者的同意,以防範服務打折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