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你還在微信朋友圈“曬”嗎?

發布時間:2022-09-02 10:0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shu) 等流量聚集的社交平台,成為(wei) 廣大網友分享生活的陣地。專(zhuan) 家認為(wei) ,不少社交平台紛紛“社群化”“圈子化”“電商化”,打造核心競爭(zheng) 力、形成差異化特點十分重要。

  為(wei) 啥他們(men) 不愛發朋友圈了

  “工作後突然發現朋友圈已經沒有大家生活的痕跡了,不知不覺間變成了駕校招生、教育輔導機構招生、租房中介、辦卡賣手機的各種廣告。”“微信朋友圈剛興(xing) 起的時候,每天各種各樣的分享,曬一下吃的玩的,分享各種生活日常,覺得很有新鮮感,一天可以發好幾條,但現在一個(ge) 月可能就發一條,越來越不喜歡在朋友圈曬了。”……近日,“朋友圈沒有了生活痕跡”登上微博熱搜,成為(wei) 網友熱議的話題。

  為(wei) 什麽(me) 很多人不愛發朋友圈了?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不少人開始出現“社交媒體(ti) 倦怠”,不發或停用朋友圈,或者設置一定時間段可見,這主要源於(yu) 以下原因:其一,龐雜關(guan) 係帶來心理負擔,許多人的朋友圈都經曆過不斷擴容的過程,從(cong) 朋友到父母、同事、領導、客戶、同學、老師,類似的弱關(guan) 係越來越多時,發朋友圈就降低了分享的樂(le) 趣;其二,過度商業(ye) 化惹人反感。當朋友圈逐漸成為(wei) 一個(ge) 大賣場,商業(ye) 化趨勢愈演愈烈,發朋友圈的動力也就越來越小。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微信等社交媒體(ti) 已經成長為(wei) 一個(ge) 強大的生態,它可以使人們(men) 在線與(yu) 他人互動、交易和分享,消弭了位置的局限。這使得社交平台能夠吸引大量用戶,社交平台也圍繞其核心業(ye) 務建立了龐大的產(chan) 品和服務生態係統,後續還應通過技術和功能的更新等持續優(you) 化用戶體(ti) 驗。

  用差異化內(nei) 容吸引用戶

  除了微信,還有一些社交平台近幾年關(guan) 注度上升。數據分析平台微播易等發布的《2022主流社交媒體(ti) 平台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cong) 存量角度看,超12億(yi) 人都在用的社交APP微信成為(wei) 社交賽道第一名,其次是抖音、微博、快手,這3個(ge) 社媒平台在用戶活躍度上處於(yu) 絕對優(you) 勢地位,B站、小紅書(shu) 、知乎這3個(ge) 相對小而美的內(nei) 容社區平台近幾年則從(cong) 不同圈層用戶入手,向外擴展,共同撐起社交平台的第三流量陣營。

  《報告》數據顯示,抖音、快手平台的用戶黏性最高,平台與(yu) 用戶的關(guan) 係最緊密。其中,抖音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高達144分鍾,用戶日均訪問次數達20次左右。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社交平台的內(nei) 容互動分享形式在變化,近幾年社交媒體(ti) 增長最快的抖音和快手,就是依靠平台上的內(nei) 容吸引了消費者。以前的社交傳(chuan) 播主要是圖文,現在更多的是短視頻,對社交平台的呈現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據了解,B站、小紅書(shu) 、知乎等具有明顯的社群屬性和圈層屬性,精細、垂直、興(xing) 趣化聚焦的社交平台逐漸興(xing) 起。大數據分析公司“秒針係統”商業(ye) 智能與(yu) 分析事業(ye) 部負責人王玉梅說,早期不少社交平台走的是知識分享的路線。比如,知乎的分享內(nei) 容更側(ce) 重文字類知識,B站則更多的是原創視頻。但現在年輕用戶有一個(ge) 明顯的趨勢,是基於(yu) 各自興(xing) 趣愛好在社交平台上形成不同的群體(ti) 並聚集在一起,同時他們(men) 也更容易受博主的影響。不少社交平台基於(yu) 這些變化做了新的布局,比如增加不同類型博主的引入,讓內(nei) 容分享更豐(feng) 富。

  “目前做得好的社交平台正在向著知識類平台轉變,用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吸引受眾(zhong) ,而不是單純做商業(ye) 轉化,這才是可持續的。”王玉梅說。

  避免侵犯個(ge) 人隱私

  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對網絡社交有著天然的親(qin) 切感。即使互不相識,也能“雲(yun) 聚”在一起探討興(xing) 趣愛好、消費心得等。近些年社交平台上的“種草”模式非常流行。例如,小紅書(shu) 平台的博主經常輸出使用各種產(chan) 品的真實體(ti) 驗,不少用戶將其視為(wei) 購物參考,一些商家就與(yu) 博主合作,通過在平台“種草”來培養(yang) 消費者。

  “很多社交平台在培育自己的帶貨電商陣地,社交平台和電商形成一個(ge) 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體(ti) 係,像抖音、快手已經形成了電商生態和廣告生態。”劉大成說。

  大家看似都在使用同一個(ge) 社交平台,但呈現的頁麵卻是“千人千麵”,這和大數據基於(yu) 不同維度的個(ge) 性化推薦有關(guan) ,讓許多為(wei) 用戶量身定製的廣告出現在眼前,其中也包括一些侵害用戶隱私的行為(wei) 。

  近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個(ge) 人信息保護糾紛案。小雨是某高校法學院學生,作為(wei) 某知名社交平台的資深用戶,對於(yu) 平台不定期推送的個(ge) 性化廣告推薦深感困擾。為(wei) 了避免被個(ge) 性化廣告推薦誤導,出於(yu) 保護個(ge) 人信息安全的目的,小雨希望能徹底關(guan) 閉該平台個(ge) 性化廣告推薦。然而,在進入該平台個(ge) 性化廣告推薦關(guan) 閉設置時,小雨發現她隻能選擇為(wei) 期6個(ge) 月的關(guan) 閉時間,期滿後平台將直接自動強製性恢複個(ge) 性化廣告推薦。小雨遂將該社交平台開發運營方告上法院。

  為(wei) 保障個(ge) 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向該社交平台開發運營方發出司法建議。據悉,平台開發運營方采取相關(guan) 措施積極整改,對平台中涉嫌侵犯個(ge) 人信息的設置進行了修改並取消個(ge) 性化廣告的自動恢複。

  專(zhuan) 家認為(wei) ,提供廣告服務是不少社交平台賴以經營發展的重要業(ye) 務模式,個(ge) 性化廣告技術是行業(ye) 內(nei) 普遍采用的興(xing) 趣度匹配方式,新技術的運用也應以法律為(wei) 準繩,在個(ge) 性化和用戶信息安全之間達到平衡。

  劉大成說,社交平台要著眼於(yu) 長遠發展,使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時,應避免侵害個(ge) 人隱私,造成信息安全問題,影響用戶體(ti) 驗。

  李雪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