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人生
【思想匯】
每年九月,都有大批的青年人進入大學,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曆程。尤其是我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之後,大部分青年的人生都要與(yu) 大學發生密切的關(guan) 聯。然而,可能很多人未曾認真地思考過:大學與(yu) 我們(men) 人生的不同階段到底有何種關(guan) 聯?大學又是如何因這種關(guan) 聯而保持基業(ye) 長青的?
作為(wei) 人生目標的大學
事實上,在很多人的人生之路剛剛開啟之時,就與(yu) 大學產(chan) 生了重要的關(guan) 聯。千千萬(wan) 萬(wan) 的中小學生最早樹立的人生奮鬥目標常常是——進入理想的大學。因為(wei)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離職業(ye) 理想還太遙遠,而且不確定性太大。所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往往成為(wei) 中小學生最樸素的執念。當然,大學有很多種類型——綜合型、應用型、職業(ye) 技術型……大學的專(zhuan) 業(ye) 更是像萬(wan) 花筒——有的直接對接某種職業(ye) ,有的則和社會(hui) 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每個(ge) 幼小的心靈對於(yu) 理想大學的憧憬也不一樣,而林林總總的大學也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子們(men) 對於(yu) 知識社會(hui) 和未來人生的想象。對於(yu) 中小學生們(men) 來說,這是一個(ge) 憧憬著長大的漫長過程,是從(cong) 有懵懂的理想目標到將其變為(wei) 現實結果的漫長征程。理想大學寄托了他們(men) “像鳥兒(er) 一樣飛過高山”的雄心壯誌和未來想象。盡管對不少孩子而言,讀書(shu) 實苦,但有了理想大學的人生目標,知識便像抹上了蜂蜜,散發出誘人的甜味。
今天,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cong) 精英時代過渡到大眾(zhong) 化時代再進入普及化時代,學子們(men) 進入大學的機會(hui) 在不斷增加,入讀大學已成為(wei) 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如果說精英高等教育時代的大學是象牙塔,朦朧的神秘感增加了少年們(men) 對其美好的想象,那麽(me) 進入普及化時代的大學更像服務站,加上社交網絡時代的來臨(lin) ,信息的對稱性大大增加,少年們(men) 對象牙塔的美好想象多少讓位於(yu) 與(yu) 分數段和排位相對應的選擇性糾結。但無論如何,對絕大多數孩子而言,等待的時間長度並沒有改變,對理想大學的向往仍是照亮漫長奮鬥歲月的燈塔。而且,理想大學與(yu) 現實之間常常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和躁動的青春期疊加,產(chan) 生了複雜的興(xing) 奮感、忐忑感和焦慮感……而作為(wei) 人生目標的大學,在這個(ge) 階段就像一束光,始終予人“理想照進現實”的期盼。當然,對大學的期盼,除了追求學業(ye) 進步實現自我價(jia) 值,還蘊含著更豐(feng) 富的內(nei) 容:有的人渴望從(cong) 農(nong) 村走向城市,有的人渴望擺脫父母的束縛,有的人渴望遇見美好的愛情……作為(wei) 人生中轉站的大學,也讓更多人擁有重新定義(yi) 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作為(wei) 青春當下的大學
大學是古老的,但更是青春的。因為(wei) 大學接納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在這裏度過人生當中最充滿青春活力和理想激情的時光。國家需求、大學使命、人生理想都在這裏交匯,理想的大學應當讓家國情懷在這裏生根發芽,也應該讓每個(ge) 學生在這裏遇見更好的自己。但現代社會(hui) 加速的節奏常常使大學的入讀體(ti) 驗陷入快餐主義(yi) 的危機:年輕人們(men) 進入期待已久的大學,卻在眼花繚亂(luan) 的選擇中不得不快速打卡體(ti) 驗,激情褪去後,卻不知道大學應該怎麽(me) 度過。因此,很有必要重思大學對於(yu) 青春當下的意義(yi) :大學是孕育夢想之地,是雲(yun) 集青春之城,唯夢想與(yu) 青春不可辜負!
進入大學,我們(men) 不禁要問:什麽(me) 是大學?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如此談論大學的本質:大學是實施教育的機構,也是進行研究的機構。但大學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並不在於(yu) 僅(jin) 僅(jin) 向學生傳(chuan) 播知識,也不在於(yu) 僅(jin) 向教師們(men) 提供研究的機會(hui) 。大學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為(wei) 一體(ti) ,對學術進行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從(cong) 而在知識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大學確實傳(chuan) 授知識,但它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傳(chuan) 授知識。一所大學若不能發揮這種作用,它便失去了存在的價(jia) 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時代的精神狀況》中也談及大學與(yu) 青春的關(guan) 係。他認為(wei) 青年人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具有特征意義(yi) 的。對民族和國家而言,青春是具有準備性的,被賦予了走向某種未來的可能的使命;但對於(yu) 個(ge) 體(ti) 自身而言,青春應當獲得一種自身的價(jia) 值。所以,對於(yu) 青年而言,大學是發掘其家國情懷和時代使命的理想之地;對於(yu) 大學而言,青年能為(wei) 大學提供更多新鮮而蓬勃的東(dong) 西,青春本身就是一種創造的源泉。
基於(yu) 對大學本質的認識,懷特海更進一步說道:“一所大學的理想與(yu) 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力量;大學的目標是把一個(ge) 孩子的知識轉變為(wei) 成人的力量。”所以,大學的學習(xi) 和生活與(yu) 中學階段應是明顯不一樣的。在中學裏,學生通過艱苦的努力,先掌握特殊具體(ti) 的事實,進而初步了解一般的概念,而在大學,他們(men) 應該從(cong) 一般概念開始,進而研究如何將這些概念應用於(yu) 具體(ti) 的場合。大學生不應再用舊的態度重溫舊的功課,在大學裏,他們(men) 應該“站立起來並環顧周圍”。大學真正有價(jia) 值的教育是使學生透徹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這些原理適用於(yu) 各種不同的具體(ti) 事例。大學的作用是使你超越細節去掌握原理,原理將會(hui) 像明亮的日月一樣長久保留在你的記憶中並靈活運用,而偶然需要的細節知識則可以在很多種參考書(shu) 和互聯網中查到。大學的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獲取知識,如果這種充滿想象力的探索能有效實現,會(hui) 產(chan) 生令人興(xing) 奮的環境氛圍,知識在這種環境氛圍中會(hui) 發生變化。想象力的力量不僅(jin) 僅(jin) 來自教師和學生之間,更來自學生之間。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前院長羅索夫斯基便曾自豪地說道,他常在哈佛聽說學生們(men) 從(cong) 相互間學到的東(dong) 西比從(cong) 教師那裏學到的東(dong) 西還要多。大學因擁有了青春當下而充滿活力,青年人因遇見大學而獲得更多的人生財富——不但獲得知識財富,更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wei) “追憶似水年華”的大學
大學畢業(ye) 後,大部分人紛紛走上形形色色的職場,但並非就因此而中斷了和大學的關(guan) 聯。此時很多人已經擺脫了教科書(shu) ,扔掉了聽課筆記,忘記了為(wei) 考試而背熟的細節,但往往能在接受短暫的職場訓練後便勝任工作,這正是因為(wei) 其已在大學獲得了適應各種不同工作需要的能力。良好的大學教育應該培養(yang) 出這樣的學生——既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識原理,又能出色地做某些具體(ti) 事情。普及化高等教育時代的大學與(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更加緊密相連,大學在青年和社會(hui) 之間扮演著連接器的角色,培養(yang) 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成為(wei) 社會(hui) 各行各業(ye) 的中堅力量。
所有大學畢業(ye) 的人,都擁有了一個(ge) 和大學重新連接的身份——校友。對於(yu) 校友來說,大學是他們(men) 夢開始的地方,是他們(men) 的精神家園;對於(yu) 大學而言,校友是大學連接社會(hui) 、影響社會(hui) 的重要資源和代言人。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大學的評價(jia) 常常並不主要來自大學排行榜,更來自其身邊的大學畢業(ye) 生。而校友為(wei) 母校捐贈、予社會(hui) 回饋也是常事,“個(ge) 人—大學—社會(hui) ”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大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若大學在學生就讀期間未曾予其智識或溫暖,在學生畢業(ye) 後未曾予其牽掛或感召,很難想象哪個(ge) 校友會(hui) 心懷感恩並如此慷慨。因此,好的大學都非常重視校友工作。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教授在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演講中說道:對於(yu) 校友而言,大學是儲(chu) 存青春的地方,我們(men) 可以在這裏找到我們(men) 自己的青春,甚至可以重回青春。每個(ge) 人能夠讀的大學數量畢竟有限,這也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其作為(wei) 大學“顧客”的忠誠度。畢業(ye) 10年、20年、30年、40年……校友們(men) 在大學的每次相聚與(yu) 重逢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人懷念在大學遇見的愛情,有人遺憾在大學的擦肩而過,無論緣分還是遺憾,在追憶似水年華時都成了美妙的樂(le) 章。如今社會(hui) 節奏快,不少人甚至剛剛告別大學校園便已開始懷舊。於(yu) 是有人選擇重回大學繼續深造,而更多人隻是夢回校園。無論是重回還是夢回大學,於(yu) 畢業(ye) 生最重要的意義(yi) 在於(yu) ——不管已經走了多遠,都不要忘記為(wei) 什麽(me) 而出發。所以,一群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大學老校友們(men) 會(hui) 挽起袖子合唱《少年》:“我還是從(cong) 前那個(ge) 少年,沒有一絲(si) 絲(si) 改變……”為(wei) 何歸來仍是少年?因為(wei) ,大學是很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心中有大學在,夢想之火不滅,那股少年氣便仍在。少年氣在,便能不忘初心,跨越山海,立功立業(ye) ,立德立言,終償(chang) 夙願。
加州大學前校長克拉克·科爾曾經做過一個(ge) 統計,發現在1520年以前,全世界建立的組織中,現在仍然用同樣的名字,以同樣的方式做著同樣事情的隻剩下85個(ge) ,這85個(ge) 之中有70個(ge) 都是大學。大學得以基業(ye) 長青的秘訣,在於(yu) 大學拓展了萬(wan) 千個(ge) 體(ti) 人生的寬度,同時也延長了大學生命的長度。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大學與(yu) 每個(ge) 人的人生曆程更是高度相關(guan) 。大學與(yu) 萬(wan) 千人生的關(guan) 聯,搭起了大學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橋梁。
(作者:陳先哲,係廣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