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
本報記者 沈 慧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當物價(jia) 上漲達到啟動條件時,及時啟動社會(hui) 救助和保障標準與(yu) 物價(jia) 上漲掛鉤聯動機製;編製實施《“十四五”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建立以居家為(wei) 基礎、社區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醫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為(wei) 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重要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民政部門凝神聚力兜底線、保穩定、促發展,民政事業(ye) 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就,有力服務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民生兜底保障更有力
民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民政工作關(guan) 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hui) 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
從(cong) 國務院頒布《社會(hui) 救助暫行辦法》,編織了一張史上最完備的“8+1”社會(hui) 救助製度體(ti) 係,到開通3700多個(ge) 社會(hui) 救助服務熱線電話,確保困難群眾(zhong) “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再到完善孤兒(er) 養(yang) 治教康體(ti) 係,為(wei) 困境兒(er) 童、農(nong) 村留守婦女兒(er) 童提供製度化關(guan) 愛服務……近年來,各級民政部門牢記初心使命,凝神聚力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各類特殊困難群體(ti) 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築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在兜底脫貧攻堅方麵,1936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yang) 範圍,占全部脫貧人口的19.6%;接續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yang) ,建成覆蓋6000多萬(wan) 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信息平台,促進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在困難群眾(zhong) 保障方麵,年均納入低保5248.3萬(wan) 人、納入特困供養(yang) 524.2萬(wan) 人、納入臨(lin) 時救助914萬(wan) 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城市和農(nong) 村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11元、每人每月530元,城鄉(xiang) 特困人員供養(yang) 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12327.5元和每人每年9757.2元,臨(lin) 時救助水平達到每人每次1155元。
在兒(er) 童福利、殘疾人福利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方麵,全國養(yang) 育孤兒(er) 17.3萬(wan) 人,集中和分散供養(yang) 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1697.4元和每人每月1257.2元,31.4萬(wan) 名事實無人撫養(yang) 兒(er) 童納入國家保障範圍,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全部納入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分別惠及1194.1萬(wan) 困難殘疾人和1503.2萬(wan) 重度殘疾人;年均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約235萬(wan) 人次。
基本社會(hui) 服務更優(you) 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伴隨著老齡化社會(hui) 的到來,守護“最美夕陽紅”成為(wei) 各級民政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部署開展公辦養(yang) 老機構試點工作,2013年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公辦養(yang) 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製度,2014年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製度的通知》;加強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2017年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農(nong) 村留守老年人關(guan) 愛服務工作的意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立為(wei) 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一係列政策舉(ju) 措密集出台,托起了老年群體(ti) 的幸福晚年。
今年70多歲的徐秋元家住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因早年務工腰椎重度損傷(shang) ,日常起居生活一度受到很大影響。為(wei) 讓更多老人安享晚年,2018年青原區民政局正式啟動政府購買(mai) 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工作,青原區智慧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應運而生,不久後羅小娣成為(wei) 該中心的一名助老員。助潔、助行、助餐……如今,羅小娣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門走訪她負責的服務對象,並提供一些常規服務,徐秋元便是羅小娣的服務對象之一。“現在我家裏有困難事,他們(men) 都會(hui) 上門幫助,我做不了的重活他們(men) 也會(hui) 幫我做。”徐秋元說。
徐秋元的故事隻是我國養(yang) 老服務蓬勃發展的一個(ge) 縮影。2012年至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9億(yi) 元支持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建設,社區養(yang) 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nong) 村社區,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持續健全。截至2021年年底,各類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5.8萬(wan) 個(ge) 、床位815.9萬(wan) 張,床位數比2012年增長1.95倍;高齡津貼、養(yang) 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綜合補貼分別惠及3246.6萬(wan) 、573.6萬(wan) 、90.3萬(wan) 、76.1萬(wan) 老年人。與(yu) 此同時,經過多年推動,我國養(yang) 老服務保障對象正從(cong) 特困老年人逐步拓展到經濟困難的空巢、留守、失能、殘疾、高齡老年人等;服務保障內(nei) 容從(cong) 單一的特困供養(yang) 逐步拓展到麵向所有老年人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包括物質幫助、照護服務和關(guan) 愛服務等內(nei) 容;服務保障方式從(cong) 政府直接創辦養(yang) 老機構轉變為(wei) 政府、社會(hui) 、市場和家庭共同參與(yu) 、各盡其責。
優(you) 化提升基本社會(hui) 服務,養(yang) 老服務隻是一方麵。10年來,婚姻登記服務越來越規範,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實現婚姻登記全國聯網審查功能,婚姻登記工本費全麵取消,婚姻登記誠信體(ti) 係逐步建立,弄虛作假等失信行為(wei) 被納入信用體(ti) 係;殯葬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國家相關(guan) 規劃把基本殯葬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中央財政資金專(zhuan) 項支持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民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重大突發事件遇難人員遺體(ti) 處置工作規程》等政策措施,並開展了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整治。
基層社會(hui) 治理更高效
在山東(dong) 省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街道的各村(社區),經常能見到這樣的辦公室:牆上“好商量”的標誌和“有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幾個(ge) 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專(zhuan) 門為(wei) “好商量”議事會(hui) “量身打造”的。曾經的光明路街道麵臨(lin) 著鄉(xiang) 村治理主體(ti) 弱化、治理對象多元等諸多難題,為(wei) 將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光明路街道黨(dang) 工委、辦事處自2017年起率先在基層鄉(xiang) 村成立“好商量”議事會(hui) 。5年來,一間間議事室、一次次舉(ju) 牌、一聲聲同意,讓修路築渠、土地流轉、環境提升等諸多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事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截至目前,“好商量”議事協商工作辦法已在光明路街道各村(社區)普遍實施,協商解決(jue) 各類民生問題共計2000餘(yu) 件,基層化解率達到96%。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改革社會(hui) 組織管理製度、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頒布實施慈善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方式方法,為(wei) 基層社會(hui) 治理注入新活力。
城鄉(xiang) 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基層群眾(zhong) 自治組織體(ti) 係不斷完善,各地村(居)委會(hui) 依法有序開展換屆選舉(ju) ,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實現全覆蓋,村(居)務公開和議事協商廣泛推行。全國城鄉(xiang) 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達到56.7萬(wan) 個(ge) ,城市社區實現全覆蓋,農(nong) 村社區覆蓋率達到79.5%,社區服務內(nei) 容更加多樣、社區生活更加方便快捷。400萬(wan) 名城鄉(xiang) 社區工作者堅守基層陣地,在促進基層社會(hui) 和諧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hui) 組織積極作用有效發揮。民政部門全麵加強社會(hui) 組織黨(dang) 的建設,促進社會(hui) 組織健康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登記社會(hui) 組織90.2萬(wan) 個(ge) 。完成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脫鉤改革,729家全國性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和69699家地方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如期實現脫鉤。依法嚴(yan) 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處置非法社會(hui) 組織1.8萬(wan) 多家,整治“僵屍型”社會(hui) 組織4.7萬(wan) 多家。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6.37億(yi) 元,支持社會(hui) 組織開展社會(hui) 服務項目,直接受益人數超1283萬(wan) 人。
慈善事業(ye) 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萬(wan) 家,全社會(hui) 慈善捐贈年度總額達2000億(yi) 元左右。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人才總量達163萬(wan) 人,全國建成鄉(xiang) 鎮(街道)社工站2.1萬(wan) 餘(yu) 個(ge) ,駐站社工5萬(wan) 餘(yu) 名。2012年至2021年共發行福利彩票1.86萬(wan) 億(yi) 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408.21億(yi) 元。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wei)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廣大民政工作者將再接再厲,以大愛之心、愛民之心繼續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