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劉洋:“東方油畫”唐卡蘊藏著哪些文化交融符號?
【解說】唐卡在雪域高原傳(chuan) 承已有千餘(yu) 年。這種曾被西方稱為(wei) “東(dong) 方油畫”的藝術形式,講究在方寸之間繪出萬(wan) 千景象。唐卡在繪畫程序等方麵與(yu) 西方油畫十分接近,其藝術形式和技法不僅(jin) 受印度、尼泊爾繪畫風格影響,還深受唐代繪畫風格和中原內(nei) 地山水畫影響,獨具一格。唐卡中究竟蘊藏著哪些東(dong) 西方文化交融的符號,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劉洋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同期】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劉洋
唐卡分為(wei) 手繪和非手繪兩(liang) 種。我們(men) 今天主要講手繪唐卡,它是用瑪瑙、珊瑚、朱砂等非常名貴的礦物為(wei) 顏料,繪製在布幔上並用彩緞裝裱的卷軸畫,題材主要是以宗教為(wei) 主,但是又涉及到曆史、政治、經濟、文化、民間傳(chuan) 說、世俗生活等各個(ge) 方麵,所以說也被稱為(wei) “藏文化的百科全書(shu) ”。傳(chuan) 統唐卡從(cong) 內(nei) 容上講,它又是整個(ge) 藏族文化的集大成,內(nei) 容包含曆史、山水、人文、藏醫、天文、曆法等,唐卡它是藏族傳(chuan) 統文化中“工巧明”的具體(ti) 體(ti) 現,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jia) 值和收藏價(jia) 值。
【解說】2006年唐卡入列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後,更加受到國內(nei) 外愛好者追捧。唐卡曾被西方人稱為(wei) “東(dong) 方油畫”,那麽(me) 其藝術表現形式與(yu) 油畫有何差異。
【同期】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劉洋
唐卡被西方人成為(wei) 東(dong) 方油畫,其實這個(ge) 是在於(yu) 它的表現形式和繪畫程序跟油畫十分接近。唐卡的表現形式及繪畫程序與(yu) 油畫十分接近。在唐卡繪畫前,需對畫布進行繃畫布、刷膠、打磨這些工序。在打草稿時候,用木炭條或者鉛筆在畫布上麵打輪廓、勾線條,還有後麵的上色,整個(ge) 流程跟油畫非常的接近。所以說 一些剛接觸唐卡藝術的西方人,都會(hui) 把唐卡藝術套用成“東(dong) 方油畫”。唐卡有著與(yu) 國畫、油畫不同的審美特征,它既有意象造型的基本審美性,又充滿了象征性和唯美性,這樣就構成了唐卡獨特的審美特征。
【解說】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各個(ge) 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進步和發展。唐卡的傳(chuan) 承和發展,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精髓。唐卡見證著漢藏交流的曆史,其繪畫元素也與(yu) 國畫相互影響。
【同期】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劉洋
從(cong) 它的藝術形式上來看,唐卡技藝受到了唐代繪畫風格影響,中原青綠山水樣式不斷融入唐卡畫中間。在唐卡的發展過程中,大量的吸收了內(nei) 地山水畫和工筆畫的規律和技法。在吐蕃時期,孔子的盛名就隨著唐蕃之間的文化交流而遠播到西藏,並且得到了藏族民眾(zhong) 的文化認同。有一幅清代的《神變王孔子(貢則楚吉)》這個(ge) 唐卡畫中,孔子就作為(wei) 儒家的道德聖賢,被西藏民眾(zhong) 改造成“聖、神、王”三位一體(ti) 的貢則楚吉傑布(傑布,藏語意為(wei) “王”)。這也說明曆史上中原漢文化對唐卡表現的內(nei) 容產(chan) 生了影響 。
【解說】劉洋說,文化的融合帶來了創新與(yu) 發展。通過大膽的想象與(yu) 唐卡元素自由組合,運用唐卡繪畫各種表現技巧,形成獨特藝術風格,被稱之為(wei) “新唐卡”。“新唐卡”既是傳(chuan) 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當下的,又是對未來有所啟發的。把美術教育和民間美術相結合,尋求民間美術、現實生活和當代藝術的融合,是推進唐卡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今天,人們(men) 應以更開闊的心境和多元化的思路,更積極地傳(chuan) 承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chan) 。
謝牧 趙延 拉薩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