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益處良多 哪種運動“性價比”最高?
大家都知道運動能夠促進身心健康,但是運動對我們(men) 的身心具體(ti) 有哪些益處?哪些運動的“性價(jia) 比”更高?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在科學研究中所揭示的運動科學奧秘。
一、運動對不同人群的益處
《美國運動指南》推薦從(cong) 3歲開始到老年都應該參與(yu) 運動,可以說運動是我們(men) 一生的“良醫”,下表中具體(ti) 列出了運動對不同年齡人群以及不同患者的健康益處。
二、聰明人愛運動,愛運動的人更聰明
其實,許多知名科學家及腦力勞動者都熱愛運動,他們(men) 將從(cong) 事體(ti) 育鍛煉當作緩解科研壓力及工作疲勞的理想方法。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最喜歡的鍛煉方式是健步走,他每天要走上5公裏,往返於(yu) 住所和普林斯頓大學之間;歐內(nei) 斯特·盧瑟福,這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是一名英式橄欖球高手,盧瑟福在新西蘭(lan) 納爾遜讀中學時曾是英式橄欖球校隊成員,這項運動還使他成為(wei) 校園名人,並最終獲得坎特伯雷大學的獎學金,後來他又迷上了高爾夫;居裏夫人,這位第一個(ge) 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運動好手,她最喜歡的運動是自行車,她和丈夫在蜜月期間就曾騎自行車遊遍法國北部,居裏夫人在巴黎時每周要騎行大約12公裏;斯蒂芬·霍金,在患上肌萎縮側(ce) 索硬化症之前,這位天體(ti) 物理學家曾是牛津大學賽艇隊的一員,他加入賽艇隊主要是為(wei) 了尋找樂(le) 趣和交朋友。身材瘦削的霍金是舵手的理想人選,在那段時期,他每周要訓練6天;本傑明·富蘭(lan) 克林,很多人不知道,這位美國開國元勳除了是物理學家之外,還是一名體(ti) 育多麵手,富蘭(lan) 克林身體(ti) 健壯,肌肉發達,喜愛舉(ju) 重、慢跑、遊泳等多種運動,他是出名的遊泳健將,有一次曾在河中一口氣遊了6公裏。
當然,運動能讓人更聰明也有非常多的研究證據所證明。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變運動皮層,增強神經活動,改善學習(xi) 記憶能力,持續鍛煉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暨南大學張力副教授、蘇國輝院士課題組聯手在《科學進展》上發文指出,運動會(hui) 改善學習(xi) 記憶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運動可能讓你更聰明,記憶力更好。英國青少年體(ti) 育基金會(hui) 首席執行官約翰·斯蒂爾說:“如果我們(men) 不開發身體(ti) 機能,智力容易產(chan) 生‘天花板效應’。體(ti) 育不應該被看作是學習(xi) 的附屬物,它是學生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我們(men) 不能給學生提供好的體(ti) 育鍛煉機會(hui) ,將來會(hui) 產(chan) 生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說,那些不重視體(ti) 育運動和體(ti) 育教學的學校,學生都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把學習(xi) 成績提到最好。學者鮑爾頓進行了一項有趣的調查,他首先對330個(ge) 14~15歲的男孩進行了智力水平的測試,並根據所有孩子智力測驗的得分,將他們(men) 分成了5個(ge) 小組(優(you) 秀、中上、正常、中下、遲緩)。其次,通過問卷量表對所有孩子進行參加體(ti) 育活動情況的調查(這330人中既有體(ti) 育活動參與(yu) 者也有不參與(yu) 者),包括參加的體(ti) 育項目、持續時間和次數等。最後,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智力水平最低的那個(ge) 小組中75%的孩子從(cong) 不參加體(ti) 育活動,隻有4%的人數參加2項以上的運動;相反,在智力水平最高的小組中,有34%的人數不參加體(ti) 育運動,有41%的孩子參加2項以上的運動。由此可見,動得越多的孩子智商越高。一個(ge) 人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在6-16歲這個(ge) 階段。在這個(ge) 時期經常運動,對於(yu) 智力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wei) 人在運動的時候會(hui) 產(chan) 生一種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yang) 因子的微量蛋白,這些微量蛋白可以奇跡般地促進大腦的發育,所以說運動促進大腦的發展。體(ti) 育教育家伊斯梅爾和格魯伯的長期跟蹤調查發現,有幾種特定的體(ti) 育和運動素質與(yu) 兒(er) 童智力相關(guan) ,如:速度、力量素質和準確性與(yu) 學習(xi) 成績呈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智力和學習(xi) 成績與(yu) 協調、平衡和動覺感的運動能力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這種關(guan) 係在女孩身上比男孩更明顯。最後,他們(men) 得出的結論是:掌握較多的運動類型、較好的協調和平衡能力最能促進兒(er) 童智力的發展。
三、哪種運動“性價(jia) 比”最高
《柳葉刀》精神病學分刊發表了一篇涉及120萬(wan) 人的研究,研究一共納入了75種運動,為(wei) 了方便統計,研究團隊將這些運動分為(wei) 團隊運動、騎單車、有氧或者體(ti) 操運動、跑步或慢跑、娛樂(le) 運動或其他、冬季項目或泳池類、散步及其他8大類。首先研究結果中有一點非常明確的是,對抑鬱、壓力等精神問題來說,無論選擇什麽(me) 運動類型,鍛煉永遠比不鍛煉好。
研究結果顯示,對普通人心理健康最有利的運動是團隊鍛煉、騎單車和有氧體(ti) 操這三項。除了精神收益外,對身體(ti) 來說,健康收益最高的是揮拍運動(包含網球、羽毛球),它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指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排名第二的遊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有氧運動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另外,針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前三名依然是以上三種運動,第一名揮拍運動可降低56%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第二名遊泳可降低41%,有氧運動可降低36%。綜上我們(men) 可以看出,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類的球類運動和有氧體(ti) 操在精神和身體(ti) 健康方麵均獲益最高。
那麽(me) 問題來了,是不是每天隻要按時鍛煉都能達到最佳的健康獲益呢?結果是不一定。運動持續時間在30分鍾到60分鍾之間(峰值在45分鍾左右)對精神健康最有益,多種運動都適用。但運動持續時間超過3小時的人比鍛煉45分鍾或不鍛煉的人的精神壓力會(hui) 更大。此外運動頻率也與(yu) 身心健康有關(guan) ,進一步分析數據還觀察到鍛煉頻率和精神健康負擔之間呈“U”形關(guan) 係,即每周鍛煉3-5次的人比鍛煉少於(yu) 3次或超過5次的人的精神壓力更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的中等強度身體(ti) 活動,或75分鍾的高強度身體(ti) 活動,低於(yu) 這個(ge) 標準的人即被認為(wei) 是身體(ti) 活動不足。中等強度運動更適合一般鍛煉人群,即運動時“感覺吃力但又不十分勞累”,具體(ti) 表現為(wei) 運動中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快,微微出汗,微喘但可以與(yu) 人簡單交流,以心率不超過“170-年齡”為(wei) 宜,同時,第二天感到不勞累為(wei) 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