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厚植農業產業發展沃土 把“好豐景”印在農民的笑臉上

發布時間:2022-09-20 15:33:00來源: 人民網

  在曆史的長河中,十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曆史的卷軸中,十年的跨度又足以展開一幅絢爛的圖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向新,成為(wei) 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轉型發展的“穩壓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定海針”。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各類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快速發展,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因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鼓起了“錢袋子”,千萬(wan) 鄉(xiang) 村也因產(chan) 業(ye) 走上了“致富路”。

  “三農(nong) ”向好,全局主動。在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前夕,為(wei) 聚焦新時代十年來“三農(nong) ”領域,特別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成就,人民網啟動了“我和我的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采訪調研。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心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采訪調研的重點,一路走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機湧動,在廣袤的鄉(xiang) 土大地上農(nong) 業(ye) 發展大有可為(wei) 。

  “千縣千麵千產(chan) ”: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突出特色,是我國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際情況。

  因地製宜是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腦”,思路決(jue) 定出路。在河北張家口的壩上草原,這裏海拔1400多米,位於(yu) 京津冀涵養(yang) 水源帶上,全年一級空氣質量天數占比在95%以上,水土滋潤,較為(wei) 適合畜牧業(ye) 、牧草種植業(ye) 及乳業(ye) 發展。利用區位及資源優(you) 勢,縣域農(nong) 業(ye) 經濟將產(chan) 業(ye) 鏈向上下遊延伸拓展,打造了乳業(ye) 全鏈條產(chan) 業(ye) 格局。

  “牧草種植業(ye) 作為(wei) 當地乳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起點,形成了訂單種植的新產(chan) 業(ye) 模式,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察北管理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薛美華告訴人民網記者,目前訂單模式總計帶動冀、蒙、甘、晉等地區種植飼草20多萬(wan) 畝(mu) ,已經成為(wei) 了規模化、區域性產(chan) 業(ye)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表示,過去十年來,我國依托鄉(xiang) 村特色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xiang) 土產(chan) 業(ye) ,創響了一批鄉(xiang) 字號、土字號品牌。累計創建1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300多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3600多個(ge) “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打造了一批鄉(xiang) 土特色鮮明、主導產(chan) 業(ye) 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

  拓展產(chan) 業(ye) 鏈條是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手”,延鏈、強鏈聚指成拳。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值有限,需要打造農(nong) 創品牌效應,促進提升產(chan) 業(ye) 鏈的附加價(jia) 值。

  在黑龍江克東(dong) 縣,人口較少,土地肥沃,人均耕地麵積較高。在農(nong) 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不小的院子,但長期以來縣裏外出打工的人多,農(nong) 村出現了不少荒廢的院落,利用率偏低。

  結合當地村民居住環境特點,克東(dong) 縣鼓勵村民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庭院大力發展特色蔬果種植和畜禽養(yang) 殖,把自家小院的一畝(mu) 三分地建設成“致富園”,形成了“小庭院”撬動“大經濟”的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

  “對於(yu) 脫貧戶、監測戶,利用自家閑置庭院,種植、養(yang) 殖一定經濟作物的,我們(men) 都給予補貼。”克東(dong) 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孫權對記者說,縣裏今年計劃投入660萬(wan) 元,用於(yu) 發展小院經濟獎補,目前全縣參與(yu) 庭院種植的戶數達0.98萬(wan) 戶,庭院養(yang) 殖達1.3萬(wan) 戶。

  孫權說:“快速發展的庭院經濟產(chan) 出了大量的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我們(men) 依托下遊農(nong) 產(chan) 品公司,將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加工、包裝,變成了農(nong) 特產(chan) 品,提高了農(nong) 產(chan) 品在整個(ge) 產(chan) 業(ye) 中的市場價(jia) 值。”

  科技賦能是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腿”,技術加持走得更遠。在河北張家口郝家營鄉(xiang) ,數字化手段運用到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上來,實現了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機農(nong) 藝的特色融合應用。

  “由於(yu) 村中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種菜、種水果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成了‘重體(ti) 力活’,數字化技術幫村民解決(jue) 了不少難處。”郝家營鄉(xiang) 鄉(xiang) 長龐建民說。

  記者在郝家營鄉(xiang) 的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園區內(nei) 看到,園區配套有5G物聯網絡,實現了智能數據采集、設施水肥自動灌溉和機械植保等管理設備,水資源使用率提高到90%,保了產(chan) 量、提了質量。

  “農(nong) 戶通過管控係統,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大棚內(nei) 精確的溫度、濕度數據,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數據成為(wei) 新農(nong) 資。”龐建民說。

  “十年一夢是致富”: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

  畫一個(ge) 坐標軸,橫軸是2012年至2022年的時間跨度,縱軸是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條持續向上的曲線躍然紙上;橫軸不變,縱軸換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則是一條持續向下的曲線。

  在一升一降間,是我國農(nong) 民群體(ti) 收入持續增長,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農(nong) 民收入是“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如何把產(chan) 業(ye) 發展落到促進農(nong) 民增收上來,是一道“必答題”。如何破題、解題、拓題,考驗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工作智慧。

  破題,著眼點是頂層設計的製度保障,其中建立促進農(nong) 民增收的長效機製是關(guan) 鍵。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黃金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連一片、一山接一山,像一副巨大的綠色茶山畫卷。黃金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石金貴告訴人民網記者,村裏發展茶產(chan) 業(ye) “衝(chong) ”出了一條“致富路”,村民們(men) 圓了“十年一夢是致富”的期盼。

  在石金貴看來,村民致富的背後處處體(ti) 現了機製保障。過去幾年,村裏的農(nong) 戶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但看到流轉的土地種出的黃金茶賣價(jia) 好、能賺錢後,不少人又有了自己種植茶葉的意願。

  “村裏根據實際情況把與(yu) 村民的土地流轉合同進行了變更,村民由原來的隻收取土地租金,變成自己種植並負責茶園管培。” 石金貴說,今年清明節前,持續高溫天氣導致了茶樹生長過快,采茶期變短,為(wei) 了解決(jue) “用工荒”,縣裏通過政策機製保障提出了每個(ge) 村要建立村級勞務公司,有效預防了無采茶工可用的現象。

  同樣打下製度保障基礎的還有貴州省道真自治縣,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楊永奇告訴人民網記者,在選擇產(chan) 業(ye) 進入之初,首先就要看企業(ye) 能不能帶動農(nong) 戶參與(yu) 或者帶動農(nong) 戶就業(ye) ,在項目投入上企業(ye) 也要投入真金白銀,在項目運行中要建立保護農(nong) 戶利益的機製。

  楊永奇以食用菌產(chan) 業(ye) 為(wei) 例說:“我們(men) 在引入食用菌企業(ye) 時,探索建立了‘三保’機製,通過保證菌棒出菇率、問題菌棒退換、種植技術跟進等措施,確保每根菌棒產(chan) 量1.5斤以上;由企業(ye) 與(yu) 農(nong) 戶簽訂收購協議,實行統收統銷、保底收購,拓寬銷售渠道,穩定銷售價(jia) 格;以每根菌棒不低於(yu) 5.3元產(chan) 值進行保底收購,確保菇農(nong) 種植收益,實現保技術、保質量、保收入。”

  解題,需要從(cong) 農(nong) 戶切身利益出發,所發展的產(chan) 業(ye) 要與(yu) 農(nong) 民有最大交集和強關(guan) 聯性。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壪是個(ge) 特色旅遊村,張磊的團隊在村口搭建了一個(ge) 近200平方米的消費大廳,裏麵擺放著茶油、掛麵、辣醬等商品,都統一打上了“大壪印象”的品牌logo。

  張磊笑著對人民網記者說:“大家都聽過新文創,我做的這個(ge) 事叫新農(nong) 創。通過創意來提升農(nong) 特產(chan) 品價(jia) 格,改變鄉(xiang) 村農(nong) 特產(chan) 散、亂(luan) 的現狀。我們(men) 注冊(ce) 了‘大壪印象’的區域品牌,在摸索整合田鋪大壪農(nong) 特產(chan) 品、手工食品、非遺技藝等的創意價(jia) 值。”

  “在選品上,我們(men) 盡量選擇和村民聯係多、家家戶戶都能參與(yu) 進來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例如豆腐乳、掛麵等。”張磊拿起掛麵禮盒說,由村民參與(yu) 製作的農(nong) 家手工掛麵,在禮盒底部都會(hui) 標注參與(yu) 村民的名字,讓村裏產(chan) 業(ye) 的發展與(yu) 村民產(chan) 生強關(guan) 聯性。

  拓題,要能持續增加農(nong) 民收入,避免“要老板,不要老鄉(xiang) ”的壘大戶現象,要有助於(yu) 實現更廣泛農(nong) 民的共同富裕,這是一個(ge) 長期需要探索的話題。

  道真縣洛龍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鄭維勇對記者表示,農(nong) 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各項措施的落地,人是關(guan) 鍵因素。要通過各項培訓,從(cong) 培養(yang) 一批“土專(zhuan) 家”示範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上用力,儲(chu) 備一批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民的幹部,將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農(nong) 民增收更緊密連接在一起。

  “此外,還要圍繞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引導村級合作社、種養(yang) 大戶主動參與(yu) 進來為(wei) 發展出謀劃策,發揮好第三方組織的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的功能,讓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農(nong) 民致富深度綁定。”他說。

  “落實優(you) 先原則”:加大政策供給和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國鄉(xiang) 土大地上先後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衝(chong) 鋒號”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集結號”。一次次實踐證明,中國農(nong) 業(ye) 並不缺乏效率,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通過完善政策舉(ju) 措,從(cong) 肌體(ti) 內(nei) 迸發出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製度力量。

  加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供給,要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具體(ti) 實處。這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三農(nong) ”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表明了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滯後問題的緊迫性。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錢從(cong) 哪裏來?在河南省新縣,縣委書(shu) 記夏明夫對人民網記者說:“在機製保障和創新上,新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shu) 記擔任組長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專(zhuan) 班,縣級層麵統籌涉農(nong) 資金、推動工作落地和政策落實。”

  夏明夫說,新縣在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上呈現了特色化、綠色化、電商化、融合化的特點,這背後正是加大了政策的供給和保障。“我們(men) 選取了茶葉、油茶、中藥材、食用菌、淮南黑豬和鄉(xiang) 村旅遊等六大特色產(chan) 業(ye) ,出台專(zhuan) 門扶持政策。全縣共製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20個(ge) ,‘三品一標’認證農(nong) 產(chan) 品22個(ge) ,被確定為(wei) 河南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機製如何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金融“水利工程”涵養(yang) 農(nong) 業(ye) “雨林生態”。

  七月的湘西,時值盛夏。稻田裏,稻浪隨風起伏、稻穗輕輕搖擺,宛若一張綠毯。“以前都是擔保貸款,家裏沒有抵押,根本借不到錢,沒法買(mai) 設備、建茶園。”湖南保靖縣黃金村的一戶茶農(nong) 說,過去村裏的一些茶農(nong) 因為(wei) 缺少資金,難以形成規模、高效的茶葉生產(chan) 。

  黃金村的發展,是金融行業(ye) 助農(nong) 機製創新的一個(ge) 縮影。今年3月,為(wei) 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能力和水平,人民銀行印發了《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推出了23條舉(ju) 措指導金融係統優(you) 化資源配置。

  2022年6月份,在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金融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投入保障機製逐步建立。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怎樣激活市場潛力?“近年來,國家出台的圍繞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稅費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今年上半年我們(men) 就享受了增值稅留抵退稅2次。”湖南一家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寧進告訴記者,稅收優(you) 惠政策能夠助力新農(nong) 人降本增效,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在湖南省炎陵縣已有30餘(yu) 年的黃桃栽培曆史,黃桃成為(wei) 了山區群眾(zhong) 致富的主要產(chan) 業(ye) 。記者了解到,國家稅務總局炎陵縣稅務局結合黃桃合作社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差異大等實際情況,采取分類管理服務模式,為(wei) 合作社“量身定製”稅惠政策輔導資料,確保政策紅利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藍圖既繪,美好可期。產(chan) 業(ye) 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砸,合力繪就倉(cang) 滿庫盈的農(nong) 業(ye) 新畫卷,把“好豐(feng) 景”印在農(nong) 民的笑臉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