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穩定市場主體政策預期
金觀平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規範行政權力,切實穩定市場主體(ti) 政策預期。今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穩住市場主體(ti) ”“穩定市場預期”,並及時果斷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對於(yu) 穩定市場主體(ti) 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預期反映了市場主體(ti) 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影響著市場主體(ti) 的投資和消費行為(wei) 。如果缺乏穩定的預期,政策的作用將會(hui) 大打折扣,隻有進一步改善預期,經濟恢複增長的目標才能更好實現。穩經濟和穩市場主體(ti) 的當務之急就在於(yu) 給市場主體(ti) 以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
受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當前經濟運行麵臨(lin) 一些矛盾和問題,市場主體(ti)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生產(chan) 經營遇到較多困難,對政策也有諸多期待:有的希望減稅降費,有的希望減免房租,有的希望降低融資難度,有的希望招工能有補貼,還有的希望能繼續壓縮負麵清單、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對此,黨(dang) 中央、國務院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
與(yu) 各種“優(you) 惠”“服務”相比較,企業(ye) 更希望獲得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因此,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激發市場活力。
市場環境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常態。國際形勢風雲(yun) 變幻,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行業(ye) 發展階段以及企業(ye) 本身的經營狀況也會(hui) 隨之發生變化,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必須作出相應調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曆程,也是政策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對可能造成市場環境變化的政策調整,市場主體(ti) 有心理準備和適應能力。他們(men) 希望政策出台和調整的時度效能把握得更好些、更準些,過渡期等緩衝(chong) 措施能設置得更科學些、更合理些,盡量避免“急轉彎”和“一刀切”。一句話,穩是動態地穩,調要科學地調。
《意見》提出,要建立政府部門與(yu) 市場主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常態化溝通平台,及時了解、回應企業(ye) 訴求;製定涉企政策要嚴(yan) 格落實評估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核等要求,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要充分聽取相關(guan) 企業(ye) 意見;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評估評價(jia) 製度,政策出台前科學研判預期效果,出台後密切監測實施情況,等等。落實好這些措施,無疑將有助於(yu) 密切與(yu) 市場主體(ti) 的聯係,增強各類企業(ye) 的發展信心。
事實上,市場主體(ti) 的呼聲已及時得到回應,各項助企紓困政策一延再延。近期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對製造業(ye) 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liang) 費,9月1日起再延遲4個(ge) 月補繳,涉及緩稅4400億(yi) 元。
當前,經濟總體(ti) 延續恢複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正是頂風爬坡的關(guan) 口,必須以更強緊迫感夯實經濟恢複基礎。在強調穩政策預期的同時,那些有利於(yu)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穩經濟大盤的政策措施可以適當快一點,能用盡用、快出快落地,為(wei) 市場主體(ti) 創造需求、提振信心,助力經濟鞏固恢複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