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持續回撤 部分百億私募麵臨調降管理費壓力
王輝
前有頂流私募景林資產(chan) 因業(ye) 績不佳向客戶致歉,後有部分百億(yi) 私募業(ye) 績回撤局麵未見好轉。中國證券報記者從(cong) 私募業(ye) 內(nei) 進一步了解到,在業(ye) 績出現階段性深度回撤的背景下,部分頭部私募在渠道端和客戶端正麵臨(lin) “管理費調降或取消訴求”的壓力。對於(yu) 私募產(chan) 品管理費在業(ye) 績持續低潮期是否應當減免,各方爭(zheng) 議較大。
多家百億(yi) 私募業(ye) 績不佳
第三方機構朝陽永續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國內(nei) 證券私募行業(ye) 最新業(ye) 績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21日,該機構監測到的88家百億(yi) 私募年內(nei) 平均虧(kui) 損7.49%,正收益機構數量為(wei) 16家,占比18.18%。其中,在市場關(guan) 注度最高的主觀股票多頭策略方麵,截至9月21日,全市場所有主觀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chan) 品年內(nei) 平均虧(kui) 損14.34%。其中,46家百億(yi) 私募今年以來的業(ye) 績中位數為(wei) -10.49%,但年內(nei) 虧(kui) 損幅度超過15%的機構多達18家。在老牌百億(yi) 私募方麵,淡水泉、漢和資本、敦和資管等機構今年以來平均淨值回撤均超17%。在近兩(liang) 年新晉百億(yi) 規模的頭部私募方麵,衝(chong) 積資產(chan) 、同犇投資、汐泰投資、和諧匯一等機構今年以來虧(kui) 損均超16%。在業(ye) 績表現居前的百億(yi) 私募中,睿揚投資、寧泉資產(chan) 等機構,則較好地把控住了旗下產(chan) 品的淨值回撤,共計有14家主觀股票多頭策略百億(yi) 私募今年以來實現逆勢正收益或虧(kui) 損幅度低於(yu) 5%。
值得注意的是,有渠道機構內(nei) 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少頭部私募在第三方渠道平台的業(ye) 績展示數據,也出現了“失真”情況。例如,一些百億(yi) 私募減少產(chan) 品展示數量,刻意選擇年內(nei) 業(ye) 績表現較好的少數產(chan) 品進行展示。
各方激辯管理費調降
記者從(cong) 私募業(ye) 內(nei) 和渠道機構等方麵調研采訪中了解到,在年內(nei) 業(ye) 績表現不佳的背景下,部分頭部私募在渠道端和客戶端正麵臨(lin) 管理費調降或取消訴求的新壓力。某股票多頭百億(yi) 私募市場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於(yu) 今年投資業(ye) 績表現較差,該公司近期正糾結於(yu) 是否向公司渠道端妥協的難題,目前麵臨(lin) 這一難題的百億(yi) 私募,行業(ye) 內(nei) 應當不止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據不完全統計,由於(yu) 業(ye) 績因素,去年以來,先後有幻方量化、敦和資管、赫富投資等多家百億(yi) 私募曾經調降或取消過部分管理產(chan) 品的管理費或贖回費。在此之中,既有私募機構出現新產(chan) 品、次新產(chan) 品業(ye) 績大幅虧(kui) 損的情形,也有私募管理人因主動控製規模而鼓勵客戶贖回的情況。
對於(yu) 私募管理人是否應當在產(chan) 品業(ye) 績低潮期調降或取消管理費的話題,各方觀點並不相同。
朝陽永續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向日葵投資FOF研究總監尹田園認為(wei) ,對於(yu) 行業(ye) 低潮時期,在不影響管理人策略開發和投研執行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與(yu) 管理人協商調降或取消管理費。反之,如果管理費的彈性調整,影響到私募管理人未來更好實現投資收益,短期的費用減免得不償(chang) 失。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稱,資管行業(ye) 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商業(ye) 模式有較大的差異,也沒有完全定型,所以管理費收取的機製在商業(ye) 邏輯上並沒有一個(ge) 明確的對標。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否應該調降或取消管理費,沒有標準答案可言,最終還是要看如何才能實現私募產(chan) 品有關(guan) 各方的利益平衡。
此外,上海某私募機構負責人分析稱:“鑒於(yu) 今年以來不少私募策略顯著虧(kui) 損或微利的表現,客戶、渠道希望調整管理費的訴求,完全可以理解。但對比成熟市場的產(chan) 品費率,也需要保持客觀認識。”拆解各類策略的收益來源,國內(nei) 私募行業(ye) 主流投資策略的超額收益,整體(ti) 遠高於(yu) 成熟市場,針對超額收益部分進行高比例收費,是行業(ye) 正常生態。但由於(yu) 部分私募投資策略收益主要來自於(yu) 市場的波動,客戶承擔了主要的風險,隨著市場的成熟,這類策略的收費理應逐漸降低。
在A股階段性表現欠佳的背景下,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私募投資人對於(yu) 國內(nei) 權益資產(chan) 的長期投資機會(hui) 仍需理性思考。尹田園認為(wei) ,私募產(chan) 品業(ye) 績顯著回撤的低潮,通常是更容易辨別產(chan) 品好壞的時期。從(cong) 獲取中長期投資回報的角度,當下投資者更應當對私募產(chan) 品進行對比、甄選,繼續擇優(you) 配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