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四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北京推進以實踐教學為(wei) 主題的“大思政課”,中國人民大學等四所高校分享“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經驗
北京新增四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9月24日,北京市以實踐教學為(wei) 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研討會(hui) 在北京科技大學舉(ju) 辦。作為(wei) 全國首批“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北京從(cong) 今年起將在全國率先探索以實踐教學為(wei) 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
在當天的研討會(hui) 上,四所高校分別結合實踐教學為(wei) 主題的“大思政課”建設作經驗交流。同時,首都博物館、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中心、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正式成為(wei)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教師與(yu) 講解員合上一節“大思政課”
當天上午,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思政課教師強光美、香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以“‘趕考’路上的北京答卷:解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為(wei) 主題進行了“大思政課”示範教學。
解放北平時,連續包圍了北平一個(ge) 多月,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圍而不打?解放北平過程中,如何做到既消滅“老鼠”又不打碎“花瓶”……強光美在課堂上連續拋出幾個(ge) 疑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的答案,那就是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以及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
在講解中,強光美還通過“大思政課”實時教學互動平台,和香山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互動,讓講解員遠程利用紀念館的各種資料,為(wei) 同學們(men) 深入了解曆史提供便利。
記者注意到,在這堂“大思政課”上,老師利用了多種方式講解內(nei) 容。比如,為(wei) 了讓同學們(men) 感受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進入北平時受到百姓夾道歡迎的盛況,現場準備了VR眼鏡。在講解共產(chan) 黨(dang) 人“趕考路”時,使用了沙畫視頻。
在示範課點評環節,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劉麗(li) 敏表示,講好“大思政課”,從(cong) 內(nei) 容與(yu) 形式來講,內(nei) 容上要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形式上要加強實踐教學和現場教學。
高校現場分享思政課實踐教學經驗
用好“千人百村”等社會(hui) 實踐機會(hui) 、走出校園建設“思政大課堂”、用好“科技小院”……當天,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以及北京農(nong) 學院四所高校分享了講好“大思政課”的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胡百精講述了學校通過開展“千人百村”“街巷中國”社會(hui) 實踐,講好紮根於(yu) 國家發展重大曆史現場的“大思政課”的有關(guan) 做法和經驗。胡百精介紹,就如何推進社會(hui) 實踐融入思政教學,學校進行了係統規劃。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培景分享了學校利用“科技小院”打造浸潤三農(nong) 情懷的社會(hui) 大課堂。科技小院模式下,該校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從(cong) 封閉的校園、學校實驗站轉移到開放的農(nong) 村一線,人才培養(yang) 更符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發展的需求。北京科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於(yu) 成文介紹了學校探索“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hui) 實踐、虛擬實踐”“四位一體(ti) ”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作為(wei) 市屬農(nong) 業(ye) 高校,北京農(nong)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趙鋒分享了學校師生在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不斷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的具體(ti) 做法。趙鋒表示,“2022年暑期,學校組織400支實踐團隊、2100名師生奔赴北京所有區和京外22個(ge) 省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把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堂行走的‘大思政課’開在‘三農(nong) ’一線、田間地頭。”
4家單位掛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與(yu) 首都博物館等4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首都博物館、北京中軸線遺產(chan) 保護中心、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正式成為(wei) 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根據協議,雙方將組織優(you) 秀思政課教師、展館研究員、解說員,共同挖掘、打造係列現場教學課程;加強人員培訓、理論學習(xi) 、課題研究等合作;聯合開展現場教學、VR教學、誌願服務、支部共建等合作。
“我們(men) 初步考慮在全市形成一個(ge) ‘1+1+N’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清單:第一個(ge) 1指立足‘吹哨報到’‘回天行動’等生動實踐,建設一批沉浸式實踐教學基地;第二個(ge) 1指聯合市文物局等單位,在首都‘四個(ge) 文化’標誌性場所建設一批文化體(ti) 驗課堂,增進學生文化自信;N指的是推動各高校按照‘一校一策’,建設一批專(zhuan) 業(ye) 育人平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幹部薑男介紹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初衷。
2020年9月19日,首個(ge) 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案例教學基地在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落地。今年7月4日,全國關(guan) 心下一代黨(dang) 史國史教育基地、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教育基地、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在北大紅樓揭牌。日前,教育部公布的首批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中,北京有22家。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