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職業與上市公司有何關係?
董少鵬
伴隨科技發展進步、生產(chan) 生活方式改變,我國職業(ye) 格局也在發生諸多變化。改革開放初期,拍賣師、保險推銷員、文化經紀人、證券交易員等新職業(ye) 曾讓人眼前一亮;近年來,IT工程師、電子商務工程師、項目數據分析師、職業(ye) 電競玩家等職業(ye) 迅速興(xing) 起,再度刷新職業(ye) 格局。
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說,職業(ye) 版圖的變化,就是經濟社會(hui) 轉型發展的投影。伴隨我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興(xing) 職業(ye) 正在並且還將繼續應運而生。我國上市公司年度營業(ye) 總收入已占GDP總額的半壁江山,新興(xing) 職業(ye) 必然成為(wei) 其中的一道風景線。可以說,上市公司是經濟轉型時期新興(xing) 職業(ye) 的重要載體(ti) ,新興(xing) 職業(ye) 和相關(guan) 就業(ye) 人群為(wei) 上市公司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綠色發展,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新興(xing) 職業(ye) 的產(chan) 生打開巨大空間。從(cong) 行業(ye) 分布來看,現代交通、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半導體(ti) 及電子設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5G生態鏈、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業(ye) 態創新、模式創新。新興(xing) 職業(ye) 誕生是時勢所迫,是大勢所趨,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事實上,早在2015年7月份,我國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15年)》,納入了信息通信信息化係統管理員、基金發行員、期貨交易員、光伏組件製造工有關(guan) 新職業(ye) 信息,增加了綠色職業(ye) 標識。2021年4月份,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15年)》修訂工作,擬將新產(chan) 生並經過認定的職業(ye) 信息納入其中。同時,從(cong) 2020年起,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相繼公布了數批新職業(ye) 信息,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信息安全測試員、密碼技術應用員、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今年6月份,人社部等三部門向社會(hui) 公示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等18個(ge) 新職業(ye) 信息,引起廣泛關(guan) 注。
筆者認為(wei) ,把新興(xing) 職業(ye) 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體(ti) 係,是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才結構優(you) 化升級的重要舉(ju) 措,這不僅(jin) 為(wei) 就業(ye) 人員和用人單位提供了準確、及時的職業(ye) 信息引導,也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培養(yang) 、考核和使用的製度支撐。
我們(men) 這組稿件,把視角放在規模龐大的上市公司主體(ti) 上,透過上市公司職場的新變化來觀察創新驅動戰略、高新技術發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在上市公司的表現。可以說,上市公司中新興(xing) 職業(ye) 的變化,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縮影。
我們(men) 這次選取了四個(ge) 新職業(ye) ,即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碳匯計量評估師、煤炭提質工。前兩(liang) 個(ge) 職業(ye) 在製造業(ye) 領域有很大需求,而第二個(ge) 職業(ye) 橫跨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兩(liang) 大領域,第三個(ge) 與(yu) 所有行業(ye) 都有關(guan) 聯,第四個(ge) 主要涉及傳(chuan) 統能源的綠色、高效生產(chan) 和使用。當然,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還有一些,如大數據係統架構師、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商務數據分析師、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等;與(yu) 智能製造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也還有一些,如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工業(ye) 視覺係統運維員等。為(wei) 了便於(yu) 理解,並考慮到職業(ye) 的代表性,我們(men) 先對這四個(ge) 職業(ye) 進行調研采訪。
我們(men) 對煤提質工的采訪並不順利。很多企業(ye) 反映,目前還沒有設立這個(ge) 新崗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相關(guan) 工作沒有人去做。我國是煤炭生產(chan) 和使用大國,煤炭的清潔化、大型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以及由單一燃料屬性向燃料、原料方向轉變的產(chan) 業(ye) 發展大趨勢是確定的。因此,支持煤炭高質量生產(chan) 、高質量使用的工作崗位是客觀需求。目前相關(guan) 職責主要由煤質化驗工、化工總控工、煤炭壓濾工等人員承擔。相信煤提質工崗位將逐步設立起來。
客觀來說,一些老職業(ye) 消失,一些新職業(ye) 誕生,是整體(ti) 經濟和具體(ti) 行業(ye) 新陳代謝的過程。部分老職業(ye) 並非完全消失,而是轉型升級為(wei) 一個(ge) 新的職業(ye) ,比如原來的“話務員”,調整轉化為(wei) “呼叫中心服務員”;再如“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其實是基礎算法、控製係統、傳(chuan) 感技術、導航技術、機械製造等領域技術人員相互融合、逐步演變形成的新職業(ye) 。毫無疑問,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大量職業(ye) 依然保持著旺盛生命力,如建築工程師、醫生護士、律師、會(hui) 計師、編輯記者等等,但這些人員同樣麵臨(lin) 著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能,構建新的工作模式的問題,在經濟社會(hui) 向前發展的大潮中,唯有不斷進取、自我革新,才能戰勝各種新挑戰。
上市公司群體(ti) 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老職業(ye) 升級、新職業(ye) 湧現,將繼續成為(wei)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一道風景線。隨著科學技術、生產(chan) 生活方式、市場生態的不斷演變。我國職業(ye) 格局將與(yu) 包括上市公司在內(nei) 的經濟實體(ti) 一起演變,希望上市公司群體(ti) 在實現自身實力增長的同時,在職業(ye) 拓展、擴大就業(ye) 、穩定就業(ye) 方麵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