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醫療保障”轉向“健康保障”

發布時間:2022-09-27 10:4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中國健康管理協會(hui) 在“健康管理半月談”活動中,與(yu)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聯合推出“健康保險人群的風險防範和健康管理”話題,邀請專(zhuan) 家學者,探討健康保險人群的風險防範模式,交流健康管理服務的經驗,並發布了《2022保險人群健康觀察與(yu) 健康風險防範報告》,提供健康風險防範應對方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健康中國”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wei) 主體(ti) 、其他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和商業(ye) 健康保險為(wei) 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伴隨著中國醫療體(ti) 係改革持續深化,商業(ye) 健康保險迎來新的曆史發展機遇,已成為(wei)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2011年全國健康險保費收入為(wei) 692億(yi) 元,到2020年達到8173億(yi) 元,這說明商業(ye) 健康保險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廣大群眾(zhong) 的認可,在醫療保障體(ti) 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年來,健康保險發展比較快。”原中國保監會(hui) 副主席魏迎寧說,“健康保險的保費所占比重,2015年占到9.9%,最近這兩(liang) 年占到18.8%,翻了將近一番。”

  在此過程中,各大健康保險公司把健康管理業(ye) 務作為(wei) 健康保險服務體(ti) 係的關(guan) 鍵布局之一,通過互聯網大健康科技平台的智慧健康與(yu) 大數據賦能,開展多元化的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服務。比如,中國平安推出了樂(le) 健康指數工具、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等健康管理工具,為(wei) 市場提供了更多健康保障的選擇。

  “健康管理為(wei) 健康保險提供了發展新思路和風險管控的手段,健康保險又為(wei) 健康管理提供了服務支持和資本支撐的渠道。”中國健康管理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姚軍(jun) 說,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險都不能僅(jin) 僅(jin) 盯住“疾病”,而要緊緊盯住“健康”,強化健康管理,優(you) 化保險力量,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在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管控上做文章,在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上下功夫,為(wei) 購險者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

  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介紹了健康管理三步曲:“第一步,健康信息的收集;第二步,評估,所謂健康,就是根據所收集的信息,通過一套數學公式、計算軟件評估罹患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第三步,進行健康幹預。這三步曲是健康管理的金標準,也是真假健康管理的試金石。”

  “健康保險要利用健康管理這個(ge) 手段對保險客戶進行慢病的預防和控製。”陳君石說,“和其他國家的情況類似,我國健康管理領域的發展,也是在健康保險產(chan) 業(ye) 發展的推動下起步的。”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疾病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人死因中88%是慢性病,所以對於(yu) 健康保險公司來講,風險防範的主要目標應在慢病防控上。在當前階段討論健康保險人群的風險防範、慢性病的防控,這是一個(ge) 主要的內(nei) 容,而健康管理就是最有效的手段。”陳君石說。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主任顧雪非表示,長期來看,從(cong) “醫療保障”向“健康保障”轉型過程中,商業(ye) 健康險作為(wei) 私人屬性的產(chan) 品,應該比社保更靈活,也可以延續社保的範疇。從(cong) 國際上來看,商保有替代型、補充型和附加型這三種類型。補充型又分為(wei) 服務補充和費用補充。在服務補充裏,應該從(cong) 醫療向健康拓展。

  熊 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