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

發布時間:2022-09-27 10:42:00來源: 經濟日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通信業(ye) 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基礎設施能力大幅提升,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迭代,行業(ye) 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業(ye) 務融合應用蓬勃發展,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更加凸顯,為(we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10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ye) 規模不斷壯大,電信業(ye) 務收入從(cong) 2012年的1.0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1.47萬(wan) 億(yi) 元,網民規模達10.32億(yi) ,比2012年增長了83%;華為(wei) 、中興(xing) 等成長為(wei) 全球通信設備龍頭企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綜合實力和國際市場競爭(zheng) 能力顯著增強,湧現出一批龍頭骨幹企業(ye) 和科技型獨角獸(shou) 企業(ye) ,10家企業(ye) 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ye) 市值前30強。

  信息基礎設施跨越發展。10年來,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固定網絡逐步實現從(cong) 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躍升,移動網絡實現從(cong) 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城鄉(xiang) “數字鴻溝”大幅縮小,現有行政村曆史性實現“村村通寬帶”,為(wei) 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網絡支撐;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數量從(cong) 3個(ge) 增至19個(ge) ,國際通信網絡通達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數據中心規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固定和移動網絡的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改造全麵完成;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規模邁過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

  信息通信服務普惠民生。2015年以來,工信部連續多年組織實施網絡提速降費專(zhuan) 項行動,固定寬帶和4G用戶端到端平均下載速率提高7倍;相繼取消手機長途漫遊費、流量漫遊費,實現單位流量平均資費下降超過95%;網絡提速降費的實施,促進了互聯網新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互聯網生活性服務實現規模化推廣;不斷提高電信服務水平,用戶權益保護持續加強;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zhuan) 項行動,互聯網應用無障礙水平穩步提升;推出通信行程卡公益服務,全麵高效支撐疫情防控;麵對疫情期間居家生活、辦公、在線學習(xi) 等集中用網需求,實現了網絡不堵、服務不斷、性能不降。

  行業(ye) 管理和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我們(men) 聚焦優(you) 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信息通信行業(ye) 管理能力。針對增值電信業(ye) 務經營許可等行政許可事項,優(you) 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材料,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全麵建成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全程網辦、一網通辦。APP侵害用戶權益專(zhuan) 項整治、垃圾信息治理、‘黑帶寬’清理等工作成效顯著,營造了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說。

  與(yu) 此同時,基礎資源管理不斷強化,核準網站數392萬(wan) 個(ge) ,注冊(ce) 域名3380萬(wan) 個(ge) ,核配電信網碼號數量超過16萬(wan) 個(ge) ,有力支撐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攜號轉網”服務全麵推廣,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深入推進,寬帶接入網業(ye) 務試點持續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ye) 務正式商用,電信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截至今年7月,全國電信業(ye) 務持證企業(ye) 超過13萬(wan) 家,是2012年的4.9倍,信息通信行業(ye) 市場蓬勃發展。

  5G應用進入快車道

  5G網絡不僅(jin) 能“上珠峰”“下礦井”“入海港”“進工廠”,賦能千行百業(ye) 數字化生產(chan) ,還能進醫院、進教室,悄然改變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中國聯通與(yu) 雅戈爾聯合建設的全連接5G+西服智能工廠,從(cong) 裁剪完的布料到變成一套可直接銷售的成衣,都可以在吊掛係統上完成,生產(chan) 效率提升了20%;中國移動在深圳媽灣港打造了全國最大規模的5G自動駕駛港口,在安徽顧橋煤礦落地了全國最深達919米的5G智慧礦井;在中國電信5G定製網絡保障下,江蘇省人民醫院與(yu)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使用全國產(chan) 化“圖邁”機器人共同完成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手術。

  以5G和千兆光網為(wei) 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具有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先進可靠等特征,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底座。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wan) 個(ge) ,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xiang) 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75億(yi) 戶,比2021年末淨增1.2億(yi) 戶;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4億(yi) 戶家庭的能力,已通達全國所有城市地區,千兆寬帶接入用戶規模超6570萬(wan) 戶,比2021年末淨增3100多萬(wan) 戶。目前,全國已實現了“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市市通千兆”。

  為(wei) 了推動5G網絡建設和應用,我國深入推進5G網絡共建共享,目前97%的新建5G基站都是通過共享存量站址資源改造實現;推動出台光纖到戶國家標準,新建建築物已基本實現同步配套建設光纖寬帶設施。同時,工信部還聯合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開展5G+醫療健康、5G+智慧教育等試點示範,與(yu) 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能源領域5G應用案例征集,舉(ju) 辦“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和“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累計征集5G應用案例超5萬(wan) 個(ge) 。

  “截至今年7月,工信部為(wei) 基礎電信運營企業(ye) 許可了770MHz帶寬5G中低頻段頻率資源,許可的中低頻段頻率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占國內(nei) 已許可所有公眾(zhong) 移動通信頻率資源總量的69.4%,有力保障了我國5G規模部署和高質量發展所需的頻率資源,推動我國中低頻段5G產(chan) 業(ye) 鏈的成熟和發展。”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徐波說。

  信息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不斷夯實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讓互聯網行業(ye) 迎來高速發展的10年。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鵬介紹,目前,全國電信業(ye) 務持證企業(ye) 超過13萬(wan) 家,是2012年的4.9倍,市場主體(ti) 更加多元;10家企業(ye) 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ye) 市值前30強,核心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網民規模居世界首位,進一步奠定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

  10年來,移動互聯網成為(wei) 發展主流,手機上網比例達99.7%,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130多倍;移動APP數量達232萬(wan) 款,全麵提升了用戶的生活品質;全球前十大移動手機廠商有8家中國企業(ye) 。此外,融合應用走深向實。“互聯網+”蓬勃發展,帶動信息消費持續擴大升級,2021年年底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wan) 億(yi) 元,數字消費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一位;工業(ye) 互聯網加快崛起,全麵融入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產(chan) 業(ye) 規模邁過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行業(ye) 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

  信息服務更加便民

  一直以來,因為(wei) 通信不便幾乎與(yu) 世隔絕,內(nei) 蒙古大興(xing) 安嶺林區的瞭望員曾被稱為(wei) 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2021年4月,內(nei) 蒙古大興(xing) 安嶺林區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正式啟動。目前,計劃在大興(xing) 安嶺林區建設的121個(ge) 4G基站已基本完成,守護萬(wan) 畝(mu) 林海的護林人迎來了新生活,前來遊覽的遊客也能開直播、打視頻電話了。

  為(wei) 了給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yi) 萬(wan) 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工信部聯合財政部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chang) 機製,加快農(nong) 村地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截至目前,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奠定了堅實網絡基礎。

  自2015年以來,我國先後支持13萬(wan) 個(ge) 行政村通光纖,7萬(wan) 個(ge) 4G基站、5G基站建設,解決(jue) 和改善了包括“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在內(nei) 的農(nong) 村網絡覆蓋問題。同時,推動基礎電信企業(ye) 麵向農(nong) 村脫貧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給予五折及以下基礎通信服務資費優(you) 惠,有效降低農(nong) 村用戶上網門檻,已惠及農(nong) 村脫貧戶超過2800萬(wan) 戶,累計讓利超過88億(yi) 元。

  農(nong) 村寬帶網絡效能也在全麵激發。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醫療有力促進了民生保障,電子商務和直播帶貨大大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從(cong) 2015年的3530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2.05萬(wan) 億(yi) 元。

  10年來,信息通信業(ye) 不斷夯實服務基礎,突出高質量供給,豐(feng) 富服務內(nei) 容,促進新生態繁榮。推動互聯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APP數量達232萬(wan) 款,服務千行百業(ye) ,滿足和豐(feng) 富了用戶消費、娛樂(le) 、社交、出行等各類需求。

  服務更便捷。基礎電信企業(ye) 陸續實現銷戶、補換卡、賬單和流量查詢等用戶常用電信業(ye) 務異地辦、網上辦;攜號轉網服務全麵實行,今年新增1萬(wan) 家可辦理攜出服務的營業(ye) 廳;33家重點互聯網企業(ye) 建立人工客服熱線,137家企業(ye) 接入互聯網信息服務投訴平台。

  服務更普惠。工信部連續8年組織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100%;推動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95%;加速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進程,推出大字體(ti) 、大圖標、語音引導等多種適老功能。

  服務更放心。工信部持續加強監督檢查,突出全鏈條治理,已累計完成630萬(wan) 次檢測,實現對我國主流應用商店在架APP的全覆蓋;推動主要互聯網企業(ye) 基本解決(jue) APP開屏“關(guan) 不掉”“亂(luan) 跳轉”及強製下載軟件等熱點問題。

  “下一步,我們(men) 將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提升農(nong) 村網絡深度覆蓋水平;麵向興(xing) 邊富民,深入推進邊境等特殊類型地區網絡建設;麵向高質量發展,積極促進5G、千兆光網延伸普及,積極拓展農(nong) 村網絡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謝存說。

  黃 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