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雄農民“雲端”對話豐收節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朱賀)以“兩(liang) 岸攜手 共慶豐(feng) 收”為(wei) 主題的2022年北京大興(xing) 與(yu) 台灣高雄基層交流活動26日在兩(liang) 地同步舉(ju) 行,百餘(yu) 位嘉賓以視頻連線、相聚“雲(yun) 端”,呈現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特色,共話豐(feng) 收。
北京龐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張琳介紹,大興(xing) 地處北京永定河衝(chong) 積平原,所產(chan) 西瓜沙、甜、脆,有“西瓜之鄉(xiang) ”的美譽,另盛產(chan) 葡萄、鴨梨等果蔬,深受民眾(zhong) 歡迎。
高雄市大樹農(nong) 會(hui) 理事長梁源泰在台灣會(hui) 場表示,高雄市大樹區水土豐(feng) 美,種植出的水果香味馥鬱、行銷各地,尤以鳳梨聞名遐邇。他盼望兩(liang) 岸朋友常相往來,歡迎北京朋友來大樹嚐鮮。
“我們(men) 村的‘金把黃’皮薄肉厚、香甜可口,高雄朋友定要來大興(xing) 嚐嚐!”北京會(hui) 場,大興(xing) 區龐各莊鎮梨花村農(nong) 民陳英海向高雄民眾(zhong) 推介當地“金把黃”鴨梨,他介紹道,該品種鴨梨因外皮金黃得名,具有止咳平喘、潤肺潤腸胃等功效,早在明代萬(wan) 曆年間就成為(wei) 皇家貢品。
被稱作千年古鎮的大興(xing) 區采育鎮同樣具曆史底蘊,如葡萄種植曆史已有百年,發展至今形成了130餘(yu) 個(ge) 品種,種植麵積上萬(wan) 畝(mu) ,北京綠思維莊園莊主王飛在鏡頭前介紹該鎮所產(chan) 有機葡萄,並歡迎台灣朋友來鎮上品嚐綠色果蔬,共享豐(feng) 收喜悅。
聽完大興(xing) 的介紹,台灣農(nong) 業(ye) 代表翁靜慧表示,大樹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得益於(yu) 充足的日照,這裏產(chan) 出的金鑽鳳梨甜度達18度以上,西瓜同大興(xing) 所產(chan) 一樣久負盛名,蓮霧果色飽滿,愛文芒果鮮嫩多汁,“讓人非常想大啖一口”;由水果加工而成的冰棒、餅幹、果幹也廣受好評。
“透過這樣的民間交流活動,京台兩(liang) 地農(nong) 民分享了彼此用心種植的農(nong) 作物,”在大興(xing)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經營的台胞李嶽峰告訴中新社記者,對農(nong) 民而言,他們(men) 最開心的就是自己的努力被看見,又可以借此獲得收入。
他所在的公司今年剛落地北京,致力打造優(you) 質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同時發展生態旅遊,在今年春夏推出牡丹節、桑葚節,遊客在此觀賞牡丹、采摘桑葚、品嚐台灣小吃、暢玩音樂(le) 節,吸引逾20000人次參加。
被李嶽峰稱作台灣“農(nong) 業(ye) 達人”的林宏昌,於(yu) 今年7月來到北京,在該公司負責種子培育。自25歲起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他在台灣有機農(nong) 業(ye) 領域已深耕20餘(yu) 年。林宏昌相信,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發展優(you) 勢互補,“在台灣獲得的成功,來到大陸一定會(hui) 更成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