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輕人的佐餐良伴 “電子榨菜”能帶來優質文化內容嗎

發布時間:2022-09-27 15:46:00來源: 解放日報

  既是都市年輕人的佐餐良伴,也是交流的熱門話題

  “電子榨菜”能帶來優(you) 質文化內(nei) 容嗎

  “你最近‘下飯’的是什麽(me) ?”今年27歲的孫葳目前單身,在一家企業(ye) 從(cong) 事行政工作,常常跟朋友交流“下飯”的話題。這些年輕人口中的“下飯”當然不是美食,而是吃飯時看的視頻或聽的有聲書(shu) 。這類視頻、音頻,最近有了名字——“電子榨菜”。

  “電子榨菜”,在人們(men) 眼中是“佐餐良伴”但又“口味單一”“不夠營養(yang) ”。一些人擔心,“電子榨菜”的流行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文化大餐,反而讓年輕人沉迷網絡、減少人際交流。但在一些年輕人看來,能成為(wei) “電子榨菜”必然有其獨到之處,而且一頓飯的時間還能獲取一定的信息,何樂(le) 而不為(wei) ?

  “電子榨菜”時長是關(guan) 鍵

  下班回家,孫葳端著晚餐上桌後,便將餐桌上的平板電腦打開,這台電腦幾乎一直放在這裏,隨後搜索幾個(ge) UP主,點進最近更新的視頻,隨著視頻開始,她也拿起了碗筷。幾乎每天重複這樣的場景,“這算不算一種儀(yi) 式感”?

  孫葳最近的“電子榨菜”是B站上一名電子產(chan) 品測試UP主的視頻,從(cong) 獨輪車、掃地機器人到無人機,UP主通過親(qin) 身體(ti) 驗來介紹這些產(chan) 品的優(you) 劣,“一邊吃飯一邊看,有合適的產(chan) 品還會(hui) 放進購物車,等打折時購買(mai) ”。工作4年,她一直是“電子榨菜”的擁躉,之前是看影視劇解說,再早一些是旅遊視頻。孫葳說,吃飯時注意力不會(hui) 特別集中,可以有一些信息,但又不是特別重要的信息,哪怕錯過、遺漏也無所謂,“就是吃飯時需要個(ge) 背景音”。

  既然是背景音,為(wei) 何不幹脆選擇音樂(le) ?“‘電子榨菜’口味可以根據個(ge) 人來調整,但情感一定不能太強烈。”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胡先生一次晚飯時點開一個(ge) 音樂(le) 類視頻,“結果裏麵有一首《魯冰花》,當時工作壓力比較大,又想到家人了,傷(shang) 感了,這還怎麽(me) 吃?”

  除了內(nei) 容,時長也是關(guan) 鍵。一部電影時間90分鍾左右,而獨自吃飯不過15至30分鍾。胡先生說:“飯都吃完了,下飯的電影還要不要繼續看?”

  各類短視頻同樣不適合“下飯”。“短視頻跳轉太頻繁。”孫葳嚐試過一次在公司午飯時刷短視頻“下飯”,“不到1分鍾就要選下一個(ge) 視頻,連續播放的話,大數據推來的都是重複段子,全程手機不能離手。”

  也有不少精品影視劇

  從(cong) 事創意設計工作的袁李璋很喜歡一個(ge) 專(zhuan) 門解說各類低評分影視劇的UP主,“選材刁鑽,風格突出,這些視頻陪伴我歡樂(le) 的晚餐時光”。不過他也坦言,受限於(yu) 時長和目標群體(ti) 需求,大多數“電子榨菜”內(nei) 容以二次創作為(wei) 主,內(nei) 容方麵隻能淺嚐輒止。“現在許多影視類公眾(zhong) 號的文字動輒6000字起,這個(ge) 體(ti) 量配上畫麵放到視頻中要40分鍾以上,有的優(you) 質影視賞析視頻長達3小時以上,顯然超越了‘下飯’需求。”

  “電子榨菜”雖可口,但終究算不上珍饈佳肴。不過在一些創作者看來,是否精品應關(guan) 注作品本身。“比如一首詩跟《紅樓夢》不能簡單比較,十幾分鍾的視頻跟一部電影也不能這樣比。視頻可分為(wei) OGV(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內(nei) 容)和PUGV(專(zhuan) 業(ye) 用戶創作視頻),前者是影視劇、綜藝節目等,一般是長視頻,後者是創作者輸出的內(nei) 容,一般是中視頻。”在B站上從(cong) 事二次元和遊戲內(nei) 容解析的佟先生認為(wei) ,“電子榨菜”一大功能是科普,將一些專(zhuan) 業(ye) 問題向多數人解釋清楚。B站的CEO陳睿表示,B站有91%的視頻播放量來源於(yu) PUGV,其中泛知識內(nei) 容視頻播放量占比達45%。在其看來,這算得上優(you) 質內(nei) 容。

  不少市民網友列舉(ju) 的“電子榨菜”中不乏精品影視劇,如豆瓣評分9.3分的《甄嬛傳(chuan) 》、9.6分的《武林外傳(chuan) 》等。在袁李璋看來,這樣的作品不僅(jin) 本身很有魅力,細節也能反複推敲,“但能讓人反複咀嚼的精品並不多”。

  為(wei) 何在年輕人中流行

  今年34歲的袁李璋5年前搬家裝修時,將電視從(cong) 客廳搬到餐廳。遠道而來的父母無法理解,但這是他的需求,“我隻有一個(ge) 人吃飯時才會(hui) 開電視”。

  獨居年輕人增多是“電子榨菜”流行的原因之一。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從(cong) 2015年起,我國一人戶占比逐年增加,已經從(cong) 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yi) 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wan) 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2021年這一數字接近1億(yi) 。

  孫葳記得流傳(chuan) 過一張“孤單等級表”,“一個(ge) 人吃火鍋”名列第五。對此她頗有感觸,吃飯時“一定會(hui) 弄出點響動”。具有陪伴效應的中等長度視頻正逐漸受到業(ye) 界關(guan) 注,2020年,西瓜視頻開始推出“中視頻”,以1至30分鍾的橫屏視頻為(wei) 主打。2021年6月,西瓜視頻聯合抖音、今日頭條共同發起“中視頻夥(huo) 伴計劃”,內(nei) 容分發一鍵同步3個(ge) 客戶端,創作者可收獲3個(ge) 平台的流量分成。然而兩(liang) 年過去了,“中視頻”仍未發展出諸如抖音或“愛優(you) 騰”那樣的代表性平台。

  在袁李璋看來,“電子榨菜”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另一原因,“除了‘下飯’,還必須有一定信息量。平日工作忙,“電子榨菜”是碎片化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一種渠道”。佟先生也坦言,或許以“電子榨菜”為(wei) 代表的中視頻未必能像長視頻那樣成為(wei) 當代人的剛需,也未必能像抖音那樣擁有廣闊的下沉市場,“但這契合了當今社會(hui) 的部分需求”。(本報記者 簡工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