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季,這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又到了考研季。
2023年度研究生考試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考研的相關(guan) 話題也在持續升溫。報名人數會(hui) 不會(hui) 持續走高?招生人數會(hui) 有哪些變化?專(zhuan) 業(ye) 課會(hui) 有怎樣的調整?網絡熱議的“逆向考研”現象該如何看待?近日,這些問題總是登上社交媒體(ti) 的熱搜位置,牽動著考生的心。如何看待2023年研考新趨向?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2023年研招計劃尚未出爐,“縮招”可能性不大
“目前西安工業(ye) 大學研究生招生計劃還未下達,但根據近三年情況來看,研究生招生呈穩中有升趨勢,平均增長幅度為(wei) 10%左右。2023年西安工業(ye) 大學研究生招生人數預計會(hui) 繼續增加。”西安工業(ye) 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祥模說。
202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尚未公布,但是一些社交媒體(ti) 平台上,所謂“知情人士”已經在猜測“考研縮招”,甚至分析,“推免生”名額增加,導致統考生名額減少,那麽(me) ,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傳(chuan) 毅說:“‘推免生’的名額,國家規定一般控製在當年學校全日製招生總計劃的50%。具體(ti) 到每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學校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及院校發展規劃自主決(jue) 定。”
事實上,根據每年統考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來看,許多學校和專(zhuan) 業(ye) “推免生”名額遠低於(yu) 50%。比如西安工業(ye) 大學,隻有10%。
趙祥模介紹:“學校2023年‘推免生’計劃較2022年有所增加,但由於(yu) 招生計劃同步增加,所以目前生源主要來自參加統考的應、往屆考生。”
記者了解到,根據教育部要求,有的學校2023年研究生擬招生計劃按照去年實際招生人數的95%規劃,實際招生人數最後按照教育部招生計劃確定。這是不是所謂“縮招”的一個(ge) 動向呢?
“據我了解,在教育主管部門沒有正式下達招生計劃前,所有高校2023年擬招生計劃都是按照這個(ge) 要求來執行,並且近幾年基本都是這樣執行的。我認為(wei) ,這是統籌考慮全國研究生規模穩步增長的結果,根據往年的情況,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時,一般招生數量都會(hui) 高於(yu) 此前的擬招生計劃。”趙祥模說,“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都是由上級教育部門下達到學校,學校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與(yu) 學科布局,向以國家重大戰略、基礎學科、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的學科(領域)傾(qing) 斜。”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一直呈現擴張態勢,報考人數亦然。數據顯示,2023年報考人數仍會(hui) 增加。總體(ti) 來看,可能會(hui) 縮招嗎?
“從(cong) 目前總的情況來看,我個(ge) 人認為(wei) 2023年研究生縮招的可能性不大。”趙祥模說,“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16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22年全國報考人數為(wei) 457萬(wan) ,較2021年增加21%。考研人數持續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是高校本科畢業(ye) 生逐年增加,再加上兩(liang) 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ye) 壓力增加、出國留學風險加大,為(wei) 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增強就業(ye) 優(you) 勢,更多本科畢業(ye) 生加入了考研的隊伍。”
趙祥模說:“國家製定研究生招生計劃時,並不是盲目地、普遍地擴大規模,而是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差別化地擴大招生規模。過去幾年,研究生招生名額重點向中西部地區高校進行了傾(qing) 斜。”
王傳(chuan) 毅同樣認為(wei) :“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主要是依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社會(hui) 的受教育需求等多個(ge) 方麵統籌確定。依據《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20》的相關(guan) 統計,25~64歲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學曆的人數占比,美國為(wei) 14.26%,英國為(wei) 14.64%,韓國為(wei) 4.45%,中國僅(jin) 有1%左右。因此,招生規模可能還會(hui) 擴大,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增幅不同。”
考試內(nei) 容及參考書(shu) 目更換是正常現象,與(yu) “難度”無關(guan)
許多學校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已經公布,一些專(zhuan) 業(ye) 課考試內(nei) 容有了變化,比如參考書(shu) 有更改等。這也引發高度關(guan) 注,是不是意味著考試將更“難”?在報考人數極可能增加的前提下,會(hui) 不會(hui) “難上加難”?
王傳(chuan) 毅說:“專(zhuan) 業(ye) 課考試內(nei) 容的變化屬於(yu) 學校依據人才選拔要求以及學科理論知識發展變化進行的自主調整。隨著知識的更新、人才選拔要求的變化,考試內(nei) 容以及參考書(shu) 目的更換是正常現象。”
近年來,教育部要求推進按一級學科命題。以西安工業(ye) 大學為(wei) 例,根據這一要求,將自命題科目數從(cong) 54門降到33門,並及時公布《西安工業(ye) 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及參考書(shu) 目指南》。
各學校公布參考書(shu) 目,實際上是為(wei) 減輕考生複習(xi) 壓力,方便廣大考生備考。
“考研人數增加不一定帶來考研難度的增加,10年前考研人數少,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少;現在考研人數增加,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在增加。因此,不能刻意放大絕對數量的增長來‘販賣焦慮’。”王傳(chuan) 毅說。
“最需要看到的是,比考研規模更重要的是考生報考的學科結構。目前考研的一個(ge) 現象是,經濟管理等熱門學科競爭(zheng) 激烈,但涉及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缺學科卻時常遇冷,冷門絕學難有傳(chuan) 承。如何有針對性地對考研群體(ti) 進行引導,讓更多考生將個(ge) 人學業(ye) 融於(yu) 國家民族複興(xing) 大業(ye) 之中,是亟待關(guan) 注的重要問題。”王傳(chuan) 毅說。
對於(yu) 考生個(ge) 體(ti) 來講,能否殺出重圍並不在於(yu) 報考人數和分數線,而在於(yu) 自身在所報專(zhuan) 業(ye) 和學校的排名情況。
研究生分數線是依據招生名額與(yu) 進入麵試名額的比例劃定的。例如,一所院校招收100個(ge) 人,如果招生錄取人數和參加麵試的人數比例是1∶1.2,則會(hui) 有120人進入麵試,分數線則由高到低降序排列。具體(ti) 進入麵試的差額比例,國家指導性建議為(wei) 一般不低於(yu) 120%,具體(ti) 由各學校自定。
趙祥模說:“分數線劃定原則是,首先考生分數要達到所在學科(領域)當年國家分數線即國家確定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包括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雙過線’。考研國家線有A區、B區兩(liang) 檔劃分,這兩(liang) 類地區的分數線通常會(hui) 相差2~10分左右。在此基礎上,學校可根據達到國家線的人數和招生計劃的匹配度進行自劃線,自劃線的分數視當年情況由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集體(ti) 研究確定。”
“逆向考研”現象,折射出專(zhuan) 業(ye) 學科特色優(you) 勢進一步提升
“逆向考研”也是近期熱點話題,即“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ye) 生,考研目標不再局限於(yu) “雙一流”建設高校,將普通院校也列入選擇範圍。不少人將此看作考研“形勢嚴(yan) 峻”的信號。
“實際上這種情況往年一直都有,有的是由於(yu) 選擇專(zhuan) 業(ye) 和導師的原因,有的是因為(wei) 許多學校之間其實並沒有外界流傳(chuan) 的那麽(me) 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對個(ge) 體(ti) 影響確實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專(zhuan) 業(ye) 和學科方麵,每個(ge) 學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優(you) 勢,我們(men) 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判斷與(yu) 選擇機會(hui) ,也希望考生結合自身能力和興(xing) 趣去選擇合適的院校。”趙祥模說。
王傳(chuan) 毅認為(wei) ,考研是考生基於(yu) 個(ge) 人意願和個(ge) 人能力的綜合判斷,固然考生有“成功概率”的考量,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報考學科的優(you) 勢特色水平。
“首先,國家一直鼓勵高等院校特色發展,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在不同領域和方向上爭(zheng) 創一流,因此,盡管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考慮學校整體(ti) 的辦學曆史、學術聲譽,但更重要的還是會(hui) 看報考學科的優(you) 勢特色水平;其次,目前出現了很多市場導向的大學排名或學科排名,其指標體(ti) 係存在重大缺陷,特別是基於(yu) 論文或項目之類的‘五唯’指標進行簡單化排名,不能反映高校或學科全貌,尤其不能反映人才培養(yang) 特色質量及對國家、地方的支撐貢獻,因此以高校排名來對高校分層戴帽,且作為(wei) 考研參考,既不符合國家精神,也缺乏科學性。”王傳(chuan) 毅說。
考研縮招、逆向考研、報考人數增加、參考書(shu) 變更……網絡平台上伴隨著這些話題的,總有各種輔導機構、輔導材料、網紅指導專(zhuan) 家之類的帖子,“流量”背後的利益提醒我們(men) 警惕“販賣焦慮”的情況。
“我認為(wei) ,社會(hui) 上一些媒體(ti) 或考研機構為(wei) 吸引眼球,過度放大了一些事實,也刻意隱藏了一些事實,確實存在‘販賣焦慮’的現象,應當客觀理性地去看待考研人數增加這一現象。”王傳(chuan) 毅說,“考研人數增加可能是受疫情影響所產(chan) 生的短期波動,增加的人數一部分來源於(yu) 受疫情影響未能申請或暫緩申請出國讀研的考生,另一部分來源於(yu)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未能就業(ye) 、不得不考研延緩就業(ye) 的考生。疫情之後,這兩(liang) 部分群體(ti) 的讀研需求可能產(chan) 生顯著變化。”
趙祥模說:“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曆,如何正確麵對緊張、焦慮也是每一位考研人的必修課。考研是一場持久戰,從(cong) 複習(xi) 到最後走進考場,會(hui) 經曆很多困難。考研不能決(jue) 定考生的一生,隻是多了一種選擇,考生應放下包袱、輕裝前行,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考生應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hui) 需求,在全麵評價(jia) 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高校及專(zhuan) 業(ye) 。同時,要根據各招生高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zhuan) 業(ye) 目錄中公布的參考書(shu) 目準備複習(xi) 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還要密切關(guan) 注各個(ge) 院校的招生及調劑政策。”
(本報記者 李玉蘭(lan) )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1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