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裏的“大俠”夢
“我最近一直在整理過去工作這幾十年中的照片和資料,非常感慨。”在中國青年報社“溫暖一平方”直播間,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天津理工大學武術隊主教練徐彩桐說。徐教授執教的這支高水平武術運動隊主攻的項目包括長拳、南拳、太極拳以及各類刀槍劍棍,這支隊伍的“戰績”用幾句話便能概括:曾在2017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hui) 上,獲武術項目金牌1枚;在2000年到2021年間共6屆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中,獲得金牌30餘(yu) 枚;自1997年至今,在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及各類全國性武術賽事中,獲得金牌300餘(yu) 枚。這段簡短的獲獎情況總結,傾(qing) 注了徐彩桐20餘(yu) 年的心血,然而最令她感到自豪和榮耀的卻並不是這些極具說服力的金牌。
“任武術隊教練的這些年我帶過兩(liang) 三百名隊員,他們(men) 現在大多都在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ya) 、越南等世界各地任教,教更多的人學習(xi) 武術。”徐彩桐說,這些學生是她最大的驕傲和成就。
他們(men) 的“大俠(xia) 夢”
天津理工大學大四學生蘇展自小喜歡看功夫電影,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飛簷走壁、懲惡揚善的大俠(xia) 們(men) 簡直帥極了。為(wei) 了追尋“大俠(xia) 夢”,在8歲那年,他也成了“習(xi) 武之人”。蘇展如今依然記得那時練習(xi) 壓腿時的痛以及他克服的種種困難。4年前,蘇展作為(wei) 體(ti) 育特長生考入天津理工大學,進入武術高水平運動隊,專(zhuan) 攻太極拳項目。蘇展最近的一次參賽經曆是參加2021年6月在成都舉(ju) 辦的中國大學生武術套路錦標賽,在自選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兩(liang) 個(ge) 項目中他都獲得了冠軍(jun) 。
如今再提起堅持練習(xi) 武術的原因時,“成為(wei) 大俠(xia) ”已不再是他口中的答案,在練習(xi) 了十幾年武術後,蘇展發現他依然無法“飛簷走壁”,依然沒有練成電影裏那些花哨的招式,但他的身體(ti) 狀態、協調能力、柔韌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學習(xi) 武術要堅持,也要動腦鑽研。就像太極拳,它並不像看起來那麽(me) 慢吞吞,它具有很多內(nei) 在的細節,練習(xi) 時整個(ge) 身體(ti) 都要投入進去,比如在做上半身的動作時,下半身也要一起運作和發力。練習(xi) 武術讓我的內(nei) 心變得更加堅韌,我熱愛武術,願意一直堅持下去。”蘇展畢業(ye) 後計劃當一名武術教練。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武術、培養(yang) 更多熱愛武術的人,成為(wei) 他新的“大俠(xia) 夢”。
天津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潘奕博也擁有一個(ge) “大俠(xia) 夢”。對傳(chuan) 統文化充滿興(xing) 趣的他自從(cong) 上過了大一的太極拳必修課,果斷決(jue) 定繼續“入坑”傳(chuan) 統武術。大二時他選修了武術課,跟隨老師學習(xi) 長拳、短打等武術技法。“學習(xi) 了武術後,發現它並不像影視作品裏表現得那麽(me) 浮誇,武術的曆史文化和其講究的攻防意識都很有趣。練習(xi) 的時候全身的肌肉和關(guan) 節都在運動,時間久了感覺心胸都會(hui) 開闊很多。同時還需要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去鑽研拳理。學習(xi) 武術對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提升,思想上也讓我更包容,更有毅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潘奕博說。
讓學生既愛武術也愛武術課
“讓學生熱愛武術始終是我的教育宗旨,這樣未來他們(men) 才會(hui) 願意繼續練習(xi) 武術、從(cong) 事武術行業(ye) 、為(wei) 武術付出。”徐彩桐說。
“如何讓學生熱愛武術”是天津理工大學的武術教育工作者們(men) 從(cong) 未停止思考的課題。“我曾在課上問學生們(men) ,太極拳是一項怎樣的運動,他們(men) 的回答大多是‘老人家在公園練習(xi) 的拳術’。這無疑是一種誤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hui) 盡可能地通過技法動作的講解,以及讓學生親(qin) 自練習(xi) 和感受去改變他們(men) 的看法,讓學生發現太極拳並不像他們(men) 想象當中的那樣緩慢而毫無攻擊性,它其實是具備實戰功能的,了解了這些之後,學生就會(hui) 逐漸產(chan) 生興(xing) 趣,開始問我諸如怎樣用太極招式化解對方的進攻、如何反擊等問題。”天津理工大學教師唐玄戈說。
在天津理工大學教師李紅豔的太極拳課上,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創編配樂(le) ,最終以表演的形式進行考核展示。“這種‘學生為(wei) 主,老師為(wei) 輔’的教學方式不僅(jin) 可以增強學生們(men) 的興(xing) 趣和參與(yu) 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作、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深挖體(ti) 育課思政元素,促進‘體(ti) ’與(yu) ‘育’深度融合。”李紅豔說。
天津理工大學的武術教育工作者相信,學習(xi) 武術是終身受益的。天津理工大學教授、中國武術協會(hui) 副主席蘇長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武術是含蓄的,其講究的“武德”對學生禮貌禮節的養(yang) 成很有益處。同時武術也對學生身心的成長、意誌毅力、抗壓能力和拚搏精神的培養(yang) 具有積極的作用。“武術是中國特有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探索‘體(ti) 育+思政’新模式,讓青少年在武術學習(xi) 中培養(yang) 愛國情懷,對民族文化產(chan) 生認同,進而提升文化自信。”蘇長來說。
(實習(xi) 生劉好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