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視劇成熒屏新主流
本報記者 李夏至
這十年,國產(chan) 劇市場經曆合縱連橫後,泡沫終被市場回調擠碎,國劇市場在近幾年間步入精品創作時代。影視劇作品重新回到了品質勝過流量,社會(hui) 價(jia) 值回歸主流表達的正路。今年以來,《人世間》《歡迎光臨(lin) 》《警察榮譽》等劇作再次檢驗了主旋律劇作的市場價(jia) 值,這種創作趨勢正在成為(wei) 新的主流。
視頻網站入局重塑市場
國劇十年發展的頭一個(ge) 五年裏,影視劇市場成為(wei) 投資的紅海,也是國劇市場第一次正視視頻網站的開始。
2010年,搜狐視頻以3000萬(wan) 元的“天價(jia) ”購買(mai) 了《新還珠格格》的劇集版權;2011年,樂(le) 視網以2000萬(wan) 元的價(jia) 格購買(mai) 了《甄嬛傳(chuan) 》的版權,並在半年內(nei) 收獲了超過20億(yi) 次的播放量。以版權換點擊的流量密碼,開始成為(wei) 視頻網站爭(zheng) 奪話語權的肇始。曆經多年的兼停並轉,視頻網站最終於(yu) 2015年左右形成了“優(you) 愛騰”的平台格局,在此期間,視頻網站也由單純的版權購買(mai) 開始轉向自製內(nei) 容,並從(cong) 創作源頭開始注入網絡運行的流量邏輯。
2015年的夏天,以《花千骨》為(wei) 代表的網絡文學改編劇正式敲開了網播劇的大門,古偶劇成為(wei) 互聯網審美的代表,以網絡文學打底,超高的製作預算和一線明星出演的搭配,奠定了那一時期國產(chan) 劇大劇標準。《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天盛長歌》《宸汐緣》《上陽賦》《羋月傳(chuan) 》《如懿傳(chuan) 》等一批成本上億(yi) 元的劇集,成為(wei) 這一模式下的代表作。
2016年開始,國家廣電總局頻繁發聲,直指網劇審查標準問題,表示“將加強管理網劇和網絡自製節目,電視和網絡將一視同仁”。視頻網站自此也從(cong) 單一的播出平台轉身加入製作者行列。2019年由愛奇藝製作出品的《破冰行動》,創下了當年網站的點擊播放數據之最,該劇以回歸正劇表達、專(zhuan) 注類型突破的傳(chuan) 統做劇方式,為(wei) 視頻網站贏回了口碑。
限薪令促創作回歸
伴隨著資本進入市場,藝人片酬水漲船高,並最終以滾雪球的效應導致整個(ge) 行業(ye) 不堪重負。2016年,新晉演員楊穎的片酬高達8000萬(wan) 元,而鹿晗等流量小生片酬更是以上億(yi) 元價(jia) 格讓人咋舌。
針對這一情況,2017年,影視行業(ye) 四大協會(hui) 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yu) 總片酬的30%”。這一政策,為(wei) 資本過熱和流量導向的影視劇生產(chan) 踩下了急刹車,資本的泡沫逐漸出清,國產(chan) 劇迎來了正本清源的發展。
2015年開始,以正午陽光為(wei) 代表的影視劇團隊開始冒頭,侯鴻亮、孔笙團隊先後製作了《戰長沙》《父母愛情》《琅琊榜》和《偽(wei) 裝者》等多部精品劇作;2016年,《小別離》開啟了導演汪俊和編劇、主演黃磊的三部曲合作;2017年,導演劉進和張嘉益再創經典《白鹿原》,這一年《白夜追凶》的新人導演王偉(wei) 嶄露頭角。這批從(cong) 業(ye) 者開始成為(wei) 國劇生產(chan) 的中堅力量,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國劇生產(chan) 也開始擺脫單一的網絡審美和套路化的都市題材,文學經典改編、觸碰現代社會(hui) 議題以及敢於(yu) 直麵殘酷現實的罪案劇等多種類型均有所突破。
2018年開始,圍繞重大曆史節點,在國家廣電總局和地方廣電主管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一大批主題鮮明、表達明確又兼顧市場反響的主旋律作品成為(wei) 創作趨勢。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旋律獻禮劇占據電視熒屏絕對優(you) 勢,僅(jin) 是重點獻禮劇目便有86部之多,其中高分好評和爆款劇目頻出。
主旋律劇上了熱搜
如果曆數這幾年讓觀眾(zhong) 印象深刻的作品,《破冰行動》《大江大河》《老酒館》《外交風雲(yun) 》《偉(wei) 大的轉折》《特赦1959》《奔騰年代》《光榮時代》《激情的歲月》等一係列主旋律作品都榜上有名。這些作品突破了傳(chuan) 統主旋律作品的題材局限,在彰顯正能量、大情懷的同時,兼顧了普通觀眾(zhong) 的接受度和審美,均達到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feng) 收。
2020年,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獻禮劇生產(chan) 仍是一派火熱,形成了“百年百部”的創作生產(chan) 格局。其中,《功勳》《光榮與(yu) 夢想》《山海情》《幸福到萬(wan) 家》《我們(men) 的新時代》《江山如此多嬌》《春風又綠江南岸》《大浪淘沙:啟航》《大決(jue) 戰》《跨過鴨綠江》《中國製造》《香山葉正紅》《絕密使命》《大國擔當之埃博拉前線》等2020年開機劇目,也陸續在2021年和2022年如約播出。
以《覺醒年代》為(wei) 代表的主旋律電視劇在2021年熱播,開創了正劇上熱搜的先例。時至今日,社交網絡依然傳(chuan) 播著有關(guan) 該劇的典故,作品照進現實、文藝作品感染人的正麵價(jia) 值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揮。《山海情》和《幸福到萬(wan) 家》的現實主義(yi) 表達,讓普通人的故事得到了最廣泛的共鳴。2022年央視開年大劇《人世間》,讓文學經典的魅力穿越了熒屏、跨越了時光,打動了今天的觀眾(zhong) ,而其所傳(chuan) 達的樸素美好的傳(chuan) 統價(jia) 值取向也依然閃閃發光。
主旋律創作不會(hui) 過時,也沒有過時,題材從(cong) 來也都不是限製劇集成為(wei) 精品的原因所在。這些新正劇、新主旋律劇如今也有了一個(ge) 新的稱謂——新主流劇,這一定義(yi) 標誌著主旋律題材正在重新回歸主流,贏得市場。同樣是主旋律題材創作的《我們(men) 這十年》正在播出,未來新主流劇的創作不會(hui) 停止,而更多時代精品也將繼續延續這一創作趨勢,生產(chan) 出更多為(wei) 人民所喜愛的主流佳作。
專(zhuan) 家點評
以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弘揚主流價(jia) 值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媒介融合不斷深化與(yu) 電視劇市場自我調節的共同作用下,國產(chan) 劇集收獲了沉甸甸的創作碩果,在內(nei) 容創新活力、產(chan) 業(ye) 規模、播出模式、海外傳(chuan) 播力度等多方麵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重大主題領航創作風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紀念改革開放40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脫貧攻堅、全民抗疫、慶祝建黨(dang) 百年等節點創作精品迭出,貫徹現實主義(yi) 原則,一批優(you) 秀作品在觀眾(zhong) 中有著極高的美譽度與(yu) 影響力。10年間,其他各個(ge) 題材類型的電視劇創作與(yu) 網絡劇創作不斷拓寬表現內(nei) 容,通過藝術形式的創新開啟精品化路徑與(yu) 劇場化模式,以大眾(zhong) 更加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弘揚主流價(jia) 值觀,並努力做到寓教於(yu) 樂(le) 。今後劇集創作將更加堅定現實主義(yi) 美學精神,大力提升作品的精神內(nei) 涵與(yu) 藝術技巧,更好地“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從(cong) 藝術高原走向藝術高峰。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視聽專(zhuan) 委會(hui) 秘書(shu) 長 戴清
北京日報2022年10月12日第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