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直播帶貨不可“直播帶禍”

發布時間:2022-10-12 11:08:00來源: 法治日報

  □ 孟慶吉

  “我爸說了,隻要你娶了我,後麵所有的船都是你的!”“原產(chan) 地的野生梭子蟹,價(jia) 格便宜到讓你懷疑人生!”“1塊,1塊就1塊,想要嗎?想要來我直播間,1箱隻賺你1塊!”2022年8月,一名賬號為(wei) “舟山野生梭子蟹(小某某)”的女主播在宣傳(chuan) 兜售梭子蟹時,“雷人”語錄層出不窮。9月下旬,這名女主播及其網絡帶貨直播團隊因為(wei) 涉嫌虛假宣傳(chuan) 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送達了處罰決(jue) 定書(shu) ,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並罰款4萬(wan) 元。經過教育後,這名女主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悔改。

  當下,消費者在購物時不隻關(guan) 注價(jia) 格是否低廉,也會(hui) 關(guan) 注購物體(ti) 驗是否良好等。相對於(yu) 常規營銷手段而言,直播帶貨更直觀、生動,也更具即時性和互動性,能帶給用戶全新的購物體(ti) 驗,因此頗受很多商家和消費者的歡迎,很多平台也紛紛對直播帶貨加碼布局。而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也為(wei) 許多質量有保證、服務有保障的產(chan) 品打開了銷路,對於(yu) 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發展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功不可沒。

  不過,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由於(yu) 一些直播平台在內(nei) 容審核機製、監督管理上不夠完善,讓不少商家以及帶貨主播“直播帶禍”,商品性能被誇大、價(jia) 格不實、商品質量難保障、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不時出現。特別是一些帶貨主播利用惡意砍價(jia) 、吵架、辱罵、情色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mai) 商品,已明顯超出必要限度,嚴(yan) 重違背了社會(hui) 公序良俗,有的甚至構成違法犯罪。

  這些觸碰法律紅線的違法行為(wei) ,也導致直播帶貨業(ye) 態飽受批評,引發了公眾(zhong) 的信任危機。就根本而言,之所以出現種種亂(luan) 象,其原因在於(yu) 帶貨主播、直播平台、產(chan) 品供應企業(ye) 等相關(guan) 參與(yu) 者缺乏明確的管理標準和監管機製。而這些亂(luan) 象也會(hui) 造成直播帶貨模式聲譽受損、用戶流失,進而影響行業(ye) 的長遠發展。

  當然,任何一個(ge) 行業(ye) 的成熟都會(hui) 經曆不斷暴露問題、不斷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直播帶貨行業(ye) 亦是如此。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治“亂(luan) ”的首要問題就是立規。

  事實上,網絡直播並非法律盲區。首先,我國民法典、廣告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chan) 品質量法等法律確定了直播帶貨行業(ye) 發展、運營的基本規則。其次是以行政規章作為(wei) 規製體(ti) 係,諸如《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規,它們(men) 更加具體(ti) 地明確了網絡主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等。最後是行業(ye) 規範。目前一些行業(ye) 協會(hui) 起草製定了《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ti) 係評價(jia) 指南》《網絡直播營銷行為(wei) 規範》等等。這些行業(ye) 規範屬於(yu) 自律文件,主要是引導直播帶貨行業(ye) 自律自治,雖然不具有強製性,但也通過一定措施來保障自律的有效實施,如可以視情況進行提示勸誡、督促整改、公開批評,對涉嫌違法的,提請政府監管機關(guan) 依法查處等。

  總體(ti) 而言,關(guan) 於(yu) 直播帶貨並非無法可依,但還缺乏直接的法律規定,有關(guan) 部門需要盡早完善、細化直播帶貨的規矩與(yu) 製度,通過厘清各方責任,做到直播帶貨有據可依、有規可循,防止一些主播或平台打擦邊球、鑽空子。同時,市場監管部門應暢通投訴舉(ju) 報機製,對“直播帶禍”加大執法力度,這樣才能促進形成良好的網絡營商環境,確保直播帶貨“不帶禍、不脫軌”,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實現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廣大從(cong) 業(ye) 者也要明白,直播帶貨是“信任經濟”,其發展壯大的根基在於(yu) 自身的誠信,隻有合法經營才是正途。

  跟帖

  提高違法成本

  對於(yu) 進行虛假宣傳(chuan) 、發布違法違規廣告、進行低俗營銷的商家和主播,要依法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讓其得不償(chang) 失,這樣才能遏製他們(men) 的違法衝(chong) 動,也才能斬斷虛假廣告、低俗廣告宣傳(chuan) 的利益鏈。

  湖南 戴先任

  (法治日報2022年10月12日第05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