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戶外時代,有限空間如何開發無限新鮮玩法?
這兩(liang) 年,國內(nei) 遊、周邊遊興(xing) 起,戶外休閑逐漸從(cong) 小眾(zhong) 群體(ti) 向大眾(zhong) 消費演變,飛盤、槳板、露營等成為(wei) 熱門項目。旅遊休閑需求和理念的變化,也帶來了新趨勢和新產(chan) 品,與(yu) 此同時,衍生出諸多問題,比如網紅景點安全性沒有保障、露營地同質化等。新京報貝殼財經圓桌會(hui) 議邀請了北京春秋旅行社總經理楊洋,馬蜂窩高級副總裁陳惠,環球旅行探險家、穀嶽旅行俱樂(le) 部創始人穀嶽,房車生活家總經理楊鬆柏等業(ye) 內(nei) 人士,圍繞網紅景點的監管、民眾(zhong) 戶外需求與(yu) 現狀的差距、戶外業(ye) 態新趨勢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這幾年戶外休閑逐漸受到大眾(zhong) 歡迎 你怎麽(me) 看待國內(nei) 戶外休閑業(ye) 態的發展?
陳惠:疫情讓人們(men) 放慢了遠行的腳步,轉而挖掘身邊的新鮮玩法,戶外領域成為(wei) 重點探索的方向。“戶外休閑”已被賦予了全新內(nei) 涵——從(cong) 一小部分人的戶外專(zhuan) 業(ye) 運動,到人人皆願參與(yu) 的新玩法。曾經意味著長途跋涉、突破極限的“戶外運動”已經進入“全民時代”。郊區的露營野餐、城市的探索騎行、公園綠道上的徒步,都可以成為(wei) 一次完美的戶外體(ti) 驗,新時期的戶外運動可以輕鬆融入每個(ge) 節假日,每個(ge) 周末,甚至每一天。馬蜂窩發布的《戶外休閑風行報告》顯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是眾(zhong) 多戶外潮流項目的“發源地”,二者以65%的占比引領著戶外休閑的風向。二線及三四線城市近年來增長勢頭明顯,合計占比達35%。
繼露營之後,徒步和騎行在今年成為(wei) 戶外活動新星,專(zhuan) 業(ye) 玩家和入門選手都能從(cong) 中獲得滿足感。除此之外,越來越多小眾(zhong) 的戶外項目走向了大眾(zhong) ,活動場景也在不斷延伸。年輕人用飛蠅釣等“進擊的”路亞(ya) 釣法,將釣魚這項“靜止”的活動玩成了緊張激烈的全身運動。槳板也成了2022年火遍社交網絡的戶外玩法之一,身邊的河流都可以成為(wei) 年輕人的“劃水”場地。衝(chong) 浪也不再意味著必須奔赴海邊,起源於(yu) 滑板的“陸衝(chong) ”(陸地衝(chong) 浪)讓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浪上飛行”的快意。
楊洋:第一,我認為(wei) 戶外旅遊休閑這種方式會(hui) 長期向好,不管疫情是否存在,人們(men) 對戶外的需求都會(hui) 持續存在;第二,要做好戶外休閑產(chan) 品就要做到市場細分,向精致化發展,不能同質化,不能大而全,不能大家都一樣;第三,戶外休閑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仍然是服務——包括優(you) 質的服務、有創意的服務和讓人舒服的服務,隻有服務優(you) 先才能持久勝利。
楊鬆柏:疫情暴發後,遊客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一群人一起結伴出行的機會(hui) 變少了。疫情暴發前,大家駕車出行的天數或者距離較長,比如300公裏、500公裏。疫情暴發後,跨省遊受到限製,房車出行的距離越來越短,用戶可能選擇1天往返自駕出行,進而導致單純的周邊遊房車租賃業(ye) 務減少。但通過平台,組織用戶開房車去露營地休閑娛樂(le) 的產(chan) 品出現了增長。例如我們(men) 會(hui) 在郊區合適的地點組織一些娛樂(le) 活動,吸引遊客開房車前來。
目前民眾(zhong) 戶外需求和市場現狀之間的差距是什麽(me) ?
陳惠:“微度假”讓戶外場景被利用得淋漓盡致。以往需要奔赴海邊,或在專(zhuan) 業(ye) 的訓練水域才能玩到的槳板,如今成了身邊河流中的一道風景線。露營的帳篷也從(cong) 森林、沙漠、草原搭到了城市周邊甚至城中的公園綠地。戶外場景的不斷拓展將為(wei) 戶外休閑市場帶來巨大機遇,同樣也會(hui) 帶來挑戰。如何在有限的身邊空間開發出無限的新鮮玩法,如何吸引更多零基礎的運動“小白”積極參與(yu) 到戶外活動中,是旅遊從(cong) 業(ye) 者們(men) 未來需要重點探索、不斷完善解決(jue) 方案的方向。
楊洋:遊客之所以會(hui) 選擇“戶外休閑”這種形式,目的是希望獲得放鬆、愜意、溫馨又有新意的體(ti) 驗。總體(ti) 來說,目前國內(nei) 戶外休閑產(chan) 品“數量有餘(yu) ,精品不多”。其實,國內(nei) 的戶外旅遊資源很有優(you) 勢,但旅遊企業(ye) 在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設計和服務方麵,還是過於(yu) 粗糙,精細化程度不夠,無法滿足當下人們(men) 精細化生活的需求。以露營為(wei) 例,目前市場上露營產(chan) 品最突出的問題是同質化嚴(yan) 重,缺乏市場細分和主題,最重要的是缺乏服務——相當一部分露營經營者就是簡單粗暴地賣資源,基本沒有服務可言。總體(ti) 來說,包括戶外休閑在內(nei) 的國內(nei) 旅遊產(chan) 品,不缺數量和景區資源,唯獨缺乏精品。可以看到,國內(nei) 哪個(ge) 目的地精品多,哪個(ge) 目的地就更受歡迎,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鎮、無錫的拈花灣小鎮,都是大家津津樂(le) 道的精品。
楊鬆柏:目前國內(nei) 房車旅遊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大眾(zhong) 對房車旅遊的認知還不夠。消費群體(ti) 較少、經驗缺乏,所以消費者也很難清楚明確地提出對房車在設計上和裝備上的需求。房車旅行是一項需要遊客動手能力的旅遊方式,例如要手動加水、清理馬桶、做飯打掃等,這些都要親(qin) 力親(qin) 為(wei) ,也是完整體(ti) 驗房車旅行的樂(le) 趣所在。但當前國內(nei) 遊客出行,往往更傾(qing) 向於(yu) “被服務”,而非自己動手。此外,房車旅行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完整體(ti) 驗,但當前休假製度難以滿足。
穀嶽:國內(nei) 戶外休閑市場發展很快,以露營為(wei) 例,無論是營地、設備還是產(chan) 品,現在都非常豐(feng) 富。但是,對體(ti) 驗者來說,我覺得還需要一些戶外的常識和技能支持。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在野外什麽(me) 是更重要的,他們(men) 帶了很多食物,在服裝、裝備上卻準備不足。野外天氣萬(wan) 變,失溫是最大的危險,我總會(hui) 帶上雨衣或者衝(chong) 鋒衣,還有多一些的保暖衣服,餓幾頓不會(hui) 出現危險。還有就是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尤其是在沒有手機信號的地區,出發前要提前通知親(qin) 友,向當地人問清楚徒步路線,帶好裝備,安全回家是每個(ge) 戶外愛好者的首要目的。
對於(yu) “火爆”網紅景點的開發和監管,你有什麽(me) 建議?
楊洋:隨著抖音、小紅書(shu) 、快手等平台的發展,出現了“種草旅遊”的新現象,這其實是好事。當下,一個(ge) 新景點的形成比以前條件更好——過去,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更多宣傳(chuan) ,才能讓新景點在遊客心中留下印象。現在,有了這些種草或社交平台,憑借一兩(liang) 個(ge) 網紅元素,景點就能迅速爆紅。可以說,種草旅遊為(wei) 新景區以及有創新精神的景區創業(ye) 者,提供了有利條件。從(cong) 某個(ge) 角度來說,網紅景點的誕生也拉近了消費者與(yu) 景區之間的距離。
但是,一個(ge) 景點要想持續發展,從(cong) “網紅”做到“長紅”,並不容易。作為(wei) 景區的經營者,可以通過種草或者網紅爆點來招攬遊客,但不能一招兒(er) 打天下,要獲得好的口碑並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全麵係統性的管理運營,包括硬件和服務水平的全麵提高。另外,對於(yu) 網紅景點的開發和管理,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安全問題。越是“網紅”,會(hui) 越追求刺激和新鮮,也就越會(hui) 存在安全隱患。因此,無論是經營管理者還是消費者,在種草網紅景點時,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穀嶽:對戶外愛好者來說,這很矛盾。一方麵,景區管理規範,但是在喜歡追求野趣的人看來,可能人工雕琢的痕跡太多;另一方麵,非景區的小眾(zhong) 景點自然環境更好,但存在安全隱患,更麻煩的是,一旦成為(wei) 網紅景點,去的人多了,會(hui) 垃圾遍地。那些未開發的網紅景點的確存在安全隱患,但是我覺得景區管理不要簡單地一刀切,圍上圍欄,禁止入內(nei) 。不妨請專(zhuan) 業(ye) 人士考察評估,給予更科學全麵的管理方案,指示牌也可以更為(wei) 精準。比如,考慮不同季節的安全性,如果七八月是洪水季,這段時間就關(guan) 閉,其他時間開放。
任何一種休閑娛樂(le) 都會(hui) 吸引各種愛好者,有的偏向專(zhuan) 業(ye) ,有的為(wei) 了社交,有的就是拍照打卡,露營如此,衝(chong) 浪、滑雪等戶外項目也是如此。我覺得大家愛拍照發到網上分享,沒有什麽(me) 毛病,都是喜歡的方式,應該包容一些。更為(wei) 重要的是,無論是享受大自然還是為(wei) 了拍照發小紅書(shu) ,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把所有垃圾帶走(包括煙頭和手紙),不傷(shang) 害自然環境,不喂野生動物,對自己人身安全負責,這是最基本的守則。
本版采寫(xie)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王真真、鄭藝佳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2022年10月12日第B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