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首次在問天實驗艙開課
“天宮課堂”首次在問天實驗艙開課
“太空教師”活動範圍變大 直播信號主要通過“天鏈”中繼衛星回傳(chuan) 到地麵
如何用2米長的吸管喝果汁,水球如何在太空變“懶”?10月12日16時01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為(wei) 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演示水球變“懶”等神奇現象
在約50分鍾的授課過程中,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hui) 調頭的扳手等神奇現象,並生動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此外,航天員還重點介紹了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科學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yu) 地麵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地麵課堂專(zhuan) 家也就有關(guan) 科學問題進行認真解析。
此次活動,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yu) 技術中心設地麵主課堂,在山東(dong) 菏澤、河南鄭州、雲(yun) 南大理分設3個(ge) 地麵分課堂,約40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現場活動。
和學生一同觀看直播的天津市和平區萬(wan) 全小學教師孫傑向媒體(ti) 表示,“天宮課堂”讓科學走進人心,也讓科普課被重新定義(yi) 。如果說浩瀚的宇審是一本書(shu) 籍的話,那麽(me) 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shu) 的智慧鑰匙。
空間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天宮課堂”將持續開展太空授課活動,進行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nei) 授課
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陳冬、劉洋和蔡旭哲順利進駐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啟為(wei) 期6個(ge) 月的在軌駐留。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第二天,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於(yu) 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而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對比前兩(liang) 次太空授課,此次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nei) 進行授課。
“太空教師”劉洋授課中介紹道,問天實驗艙睡眠區的方向和核心艙是不同的。核心艙橫向,而問天實驗艙則是縱向的。問天實驗艙具備獨立支撐乘組在軌生活保障能力,並且有完整的控製係統,如果天和核心艙遇到緊急情況,問天實驗艙可以作為(wei) 整個(ge) 空間站的核心接管控製。
她還介紹稱,問天實驗艙內(nei) 的生命生態實驗櫃是以生物個(ge) 體(ti) 為(wei) 研究對象的實驗平台,實驗櫃由一個(ge) 個(ge) 像小房間一樣的模塊組成,每個(ge) 房間對應不同的研究對象,就仿佛是動植物的太空旅館,這個(ge) 實驗櫃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我們(men) 未來在月球乃至火星實現長期生活。
“太空教師”的活動範圍更大
“天宮課堂”的“講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艙的基礎上,新增了問天實驗艙,意味著“太空教師”的活動範圍更大,但同時在直播當中用到的攝像機機位和保障設備也變得更多,地麵調度操作更加複雜。
據介紹,“天宮課堂”的直播信號主要通過“天鏈”中繼衛星回傳(chuan) 到地麵。在這次的太空授課中,飛控團隊首次采用了雙中繼衛星分別跟蹤的方式,確保圖像話音穩定回傳(chuan) 。中國軍(jun) 網就此披露稱,在約50分鍾的授課中,北京空間信息傳(chuan) 輸中心調用“天鏈一號”03星和“天鏈二號”01星,為(wei) 中國空間站組合體(ti) 提供天基測控與(yu) 數據中繼服務,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實現地麵與(yu) 艙內(nei) 航天員之間話音、圖像的雙向傳(chuan) 輸,為(wei) “太空授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數據傳(chuan) 輸支撐。
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岩
統籌/劉曉雪
解讀
此次授課內(nei) 容更加深入、更加立體(ti)
此次太空授課,“太空教師”在介紹完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後開始根據天地對比實驗進行授課。
陳冬在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中,演示了流體(ti) 現象的天地差異。在微重力環境下,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在水中,最細管子內(nei) 的液麵飛速到達頂端,速度比地麵上的水位上升快出很多。劉洋就此介紹,航空器發動機的燃料儲(chu) 箱就利用了毛細作用原理。
此外,幾位“太空教師”還演示了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hui) 調頭的扳手等神奇現象。
“天宮課堂”授課專(zhuan) 家組成員、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陳征解讀稱,第一次太空授課在實驗設計上更加注重趣味性,首次揭幕太空教室,主要麵向小學生等低年齡群體(ti) ;第二課在空間科學實驗內(nei) 容上有所增加,讓更多人深入了解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工作。從(cong) 麵向的群體(ti) 來看,轉向麵向初中生。第三課授課內(nei) 容更加深入、更加立體(ti) ,同學參與(yu) 程度更進一步。
(北京青年報2022年10月13日第A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