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開片聲,百聽不厭
瓷器開片聲,百聽不厭
南宋官窯是我國古代五大名窯之一,代表了宋代製瓷業(ye) 的最高水平。作為(wei)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杭州南宋官窯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國榮從(cong) 事南宋官窯青瓷的研究與(yu) 製作近40年。
16歲入行
和宋瓷打了40多年交道
今年9月29日,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推出了《大匠之風·金國榮宋韻雅器展》,展出金國榮曆年來獨立設計製作的130餘(yu) 件精品,代表了金國榮40多年的積累和沉澱。
一走進工美館的展廳,耳邊傳(chuan) 來一陣陣清脆的聲響,金國榮說這是南宋官窯瓷器開片的聲音,“我聽了大半輩子,百聽不厭。”
1980年,16歲的金國榮進入杭州瓷器廠,在杭州南宋官窯研究所工作,至此和南宋官窯瓷器打了40多年的交道。
中國製瓷史上,隻有南宋官窯是真正意義(yi) 上的官窯專(zhuan) 供皇家禦用的瓷器。它匯集了當時最頂尖的陶瓷器燒造工藝,嚴(yan) 格按照宮廷設計進行生產(chan) ,代表了宋代瓷器生產(chan) 工藝的最高水平。
因為(wei) 稀缺性和神秘感,南宋官窯真正的傳(chuan) 承人少之又少,金國榮說自己很幸運。1963年,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進行恢複南宋官窯試製工作,並於(yu) 1965年取得成功。1976年開始,由杭州瓷廠內(nei) 部的杭州南宋官窯研究所負責,專(zhuan) 門研究南宋官窯製作和仿製。
金國榮40年的技藝生涯,有二十多年都是在研究所裏度過。製作南宋官窯瓷器,有72道工序,從(cong) 泥坯、拉坯、素坯、上釉到燒製,每一次金國榮都堅持自己一個(ge) 人。做完整個(ge) 流程,前前後後需花費一個(ge) 月左右的時間。
金國榮說,“薄胎厚釉”特色,簡簡單單四個(ge) 字,背後卻蘊含著非常高難度的技藝。最關(guan) 鍵的工序就是燒製。上釉後的陶坯在1300℃的高溫下,匠人們(men) 能做的隻有控製好火候和溫度,其他的隻能交給時間和運氣。
堅守一輩子
不僅(jin) 傳(chuan) 承還要創新
2007年,金國榮去日本交流學習(xi) 成為(wei) 他人生的一個(ge) 轉折點。“南宋官窯瓷器已經達到了一個(ge) 頂峰,再怎麽(me) 仿製都不會(hui) 和當時一模一樣。去交流後就發現,除了傳(chuan) 承所有老底子的製作工序,也要抱著敬畏之心進行創新。”
2011年,金國榮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
也是這一年,杭州工美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打造工藝美術與(yu) 非遺保護的展示窗口、交流平台、行業(ye) 橋梁。金國榮把自己第一件獲得全國金獎的作品捐獻給博物館,如今在工美館三樓展廳內(nei) 展出。
這兩(liang) 年,浙江省一直在大力推廣宋韻文化。金國榮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an) 注、研究宋代文化以及傳(chuan) 統技藝。於(yu) 他來說,創作環境越來越好,社會(hui) 的支持度也越來越高,2011年至今是他的創作高峰。
金國榮還有很多作品正在醞釀,比如打算花幾年時間做一百件茶器、一百個(ge) 香爐、一百個(ge) 硯台。今年,金國榮還成為(wei) 杭州第三輪“薪火傳(chuan) 承計劃——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項目的導師之一,招進三名學生。
本報記者 餘(yu) 雯雯
錢江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