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引進來”與高水平“走出去”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碩果累累
本報記者 侯捷寧 邢 萌 孟 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證券基金期貨行業(ye) 外資股比限製全麵放開;互聯互通不斷深化;A股納入國際知名指數;滬倫(lun) 通機製對內(nei) 拓展到深圳市場,對外拓展至德國、瑞士……
一係列開放舉(ju) 措的推出,不僅(jin) 為(wei) 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奠定堅實基礎,也為(wei) 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ti) 化的大背景下,各國各地區的資本市場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已經成為(wei) 守望相依、不可分割的一個(ge) 整體(ti) 。”中國證監會(hui) 主席易會(hui) 滿曾表示,全球資本市場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麵,主要是靠開放合作,走向未來仍然需要深化開放合作。
“引進來”“走出去”齊頭並進
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內(nei) 容就是高質量的“引進來”和高水平的“走出去”。
在“引進來”方麵,近年來QFII製度持續優(you) 化。2012年7月份,證監會(hui) 發布有關(guan) 規定,將外資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比限製由20%放寬至30%;2016年9月份,取消QFII和RQFII股票投資比例限製;2019年9月份,取消QFII投資額度限製;2020年9月份,將QFII、RQFII資格和製度規則合二為(wei) 一,進一步降低了QFII和RQFII投資準入門檻、擴大投資範圍等。
中金公司數據顯示,近十年來,QFII持有A股的規模顯著增長。2013年末,QFII持股市值為(wei) 3450億(yi) 元;2022年6月份,QFII持股市值為(wei) 1.26萬(wan) 億(yi) 元。持股市值實現逾3倍增長。
與(yu) 此同時,近年來,我國不斷放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製,外資機構在經營範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了“國民化待遇”,很多國際知名機構加快在華投資展業(ye) ,截至目前,已有9家外商控股證券公司、4家合資理財公司、3家外商獨資基金公司、1家外商獨資期貨公司相繼落地。同時,各地QFLP、QDLP試點審批不斷提速。
“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不僅(jin) 加速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諸多領先的國際金融機構也將先進的投資理念、出色的風險管理經驗和多元的投資策略帶入中國市場,有利於(yu) 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成熟度。” 中金公司QFII業(ye) 務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張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走出去”方麵,作為(wei) 各類資管機構配置海外資產(chan) 的重要路徑,QDII(合格境內(nei) 機構投資者)製度是一項重要的資本“走出去”製度,為(wei) 境內(nei) 機構拓展國際化業(ye) 務提供了機遇。
2018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多次啟動QDII額度發放,滿足境內(nei) 投資者的境外投資需求,QDII基金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QDII基金管理規模突破3000億(yi) 元。此外,QDII基金投資範圍也從(cong) 原來的股票市場拓展到債(zhai) 券、REITs、商品等多種資產(chan) 類別;涉及美國、歐洲、日本、印度、越南等多個(ge) 市場。
在張一鳴看來,QDII製度為(wei) 中國機構投資者和個(ge) 人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chan) 配置提供了有效渠道,有助於(yu) 豐(feng) 富國內(nei) 投資者投資範圍,把握全球投資機會(hui) 。國際機構投資者通過QFII進入我國資本市場,有助於(yu) 引導價(jia) 值投資理念,優(you) 化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長期來看,有利於(yu) 更好地把“引進來”與(yu) “走出去”相結合,促進跨境資本雙向流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互聯互通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
“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步伐從(cong) 未停歇,高水平雙向開放成果遍地開花,互聯互通機製屢獲突破性進展。
“最近十年,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推進。一係列互聯互通製度有力地支持了我國企業(ye) 依法合規利用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發展壯大。”立信會(hui) 計師事務所黨(dang) 委書(shu) 記、首席合夥(huo) 人朱建弟表示。
2014年11月份滬港通開通,成為(wei) 資本市場發展的裏程碑事件,“南北聯通”起航。內(nei) 地交易所首次與(yu) 香港交易所建立聯接機製,兩(liang) 地投資者得以通過當地機構買(mai) 賣規定範圍內(nei) 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建立滬港通機製,是內(nei) 地和香港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的重要舉(ju) 措,有利於(yu) 滿足境內(nei) 外投資者對兩(liang) 地資本市場權益資產(chan) 配置的合理需求,促進內(nei) 地與(yu) 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朱建弟表示。
兩(liang) 年後的2016年12月份,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深港通開通儀(yi) 式上表示,如果滬港通是展開互聯互通的第一步,深港通開通則為(wei) 第二步。深港通主要製度安排參照滬港通,遵循兩(liang) 地市場現行的交易結算法律法規和運行模式。
今年7月份,“南北聯通”又向前邁了一大步,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正式納入內(nei) 地與(yu) 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製。朱建弟認為(wei) ,這有利於(yu) 全球投資者廣泛參與(yu) 指數化投資工具,推動兩(liang) 地資產(chan) 管理人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目前來看,滬深港通已成為(wei) 外資參與(yu) A股市場交易的最主要渠道。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自開通以來,滬深股通累計淨買(mai) 入1.69萬(wan) 億(yi) 元,港股通累計淨買(mai) 入2.41萬(wan) 億(yi) 元。
“互聯互通機製能夠便利跨境投融資,促進要素資源的全球化配置。”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張堃表示,一方麵能夠滿足境內(nei) 投資者跨境資產(chan) 配置需求,提高境內(nei) 投資者全球資產(chan) 配置效率;另一方麵拓寬了境外資金參與(yu) 境內(nei) 資本市場的渠道和投資範圍。
債(zhai) 券市場的“南北聯通”也迎來新進展。2017年7月份,債(zhai) 券通正式通車。北向通、南向通相繼上線,內(nei) 地與(yu) 香港債(zhai) 券市場實現雙向聯通。今年,兩(liang) 地監管部門將“互換通”提上議程,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yu) 銀行間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自此,內(nei) 地與(yu) 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製由原來的股票、基金、債(zhai) 券等領域進一步擴展至利率衍生品領域,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2019年6月份,滬倫(lun) 通正式啟動,華泰證券發行的滬倫(lun) 通下首隻全球存托憑證(GDR)產(chan) 品在倫(lun) 交所掛牌交易。今年2月份,滬倫(lun) 通機製拓展優(you) 化,境內(nei) 方麵,將深交所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納入;境外方麵,拓展到瑞士、德國。今年7月28日,首批4家中國企業(ye) 發行GDR成功登陸瑞交所。
朱建弟表示,發行全球存托憑證,有利於(yu) 開拓境外多元化雙向融資渠道,促進要素資源的全球化配置,推進資本市場製度型開放,支持我國實體(ti) 經濟發展,提升我國企業(ye) 國際知名度。
“總體(ti) 來看,互聯互通機製下,對於(yu) 信息披露、監管力度以及交易便利性等有著更高的要求,優(you) 化了我國資本市場結構,有利於(yu) 境內(nei) 外投資機構和投資者進行長期的投資活動,助力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沙利文全球合夥(huo) 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表示。
三大國際主流指數相繼納A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逐步深化,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全球主流指數紛紛伸出橄欖枝。
2018年6月份,A股被正式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xing) 市場指數,我國股票市場國際化邁出關(guan) 鍵一步。次年6月份,富時羅素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ti) 係正式生效。3個(ge) 月後,千隻中國A股納入標普新興(xing) 市場全球基準指數。短短一年多,A股連下三城——“入摩”“入富”“入標”。此後,三家指數公司持續提升A股納入因子,保持在20%及以上,A股市場國際化水平逐年提高。
與(yu) 此同時,我國債(zhai) 券市場也逐步被國際主流指數納入。目前來看,彭博巴克萊、富時羅素和摩根大通三大全球債(zhai) 券指數公司已納入在岸人民幣債(zhai) 券。
“A股與(yu) 中國債(zhai) 券被相繼納入國際主流指數,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張堃表示,這充分體(ti) 現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與(yu)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信心與(yu) 認可,對吸引外資流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與(yu) 國際接軌具有積極意義(yi) 。
張堃認為(wei) ,一方麵,有助於(yu) 吸引海外被動型資金;另一方麵,能夠提高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關(guan) 注度與(yu) 認可度,有利於(yu) 增強海外主動資金對我國A股和債(zhai) 券的配置力度。
“主流國際指數吸納中國股票、債(zhai) 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以及對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及開放成果的認可。”朱建弟表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將為(wei) 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投資環境,相關(guan) 國際指數也將持續優(you) 化和提升納入A股和債(zhai) 券的程度和範圍,從(cong) 而有助於(yu) 更好地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水平,實現國際投資者與(yu) 中國經濟的合作共贏。
隨著互聯互通機製不斷深化,中國長期穩步增長的經濟紅利以及相對穩健安全的投資機會(hui) 將與(yu) 全球投資機構深度接觸。中國正處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時期,新的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必然也會(hui) 帶來資本市場紅利,這些產(chan) 業(ye) 經濟催生的機遇將會(hui) 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
惟改革者進,惟開放者強。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由此,中國資本市場也將邁入更加開放包容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