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外資機構講故事 開放讓中國資產更具價值
本報記者 孟 珂 邢 萌
“十年來,中國資產(chan) 已從(cong) ‘備選項’發展成為(wei) ‘必選項’。”一直積極參與(yu)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的外資機構感觸頗深地表示。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長為(wei) 世界第二大市場,開放程度全方位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積極參與(yu)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專(zhuan) 訪了瑞銀、花旗、MSCI、彭博等四大外資機構主要負責人,他們(men) 從(cong) 參與(yu) 者的角度,講述了自己與(yu) 中國資本市場的故事。
瑞銀:
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極大發展潛力
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兼瑞銀證券董事長錢於(yu) 軍(jun) 表示,瑞銀證券活躍於(yu) A股股票市場,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放過程中的建設者和受益者。
隨著市場互聯互通機製不斷完善,外資能夠以多種渠道更加便利地參與(yu) 中國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是國際舞台上年輕、有活力的代表,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作為(wei) 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外資代表,錢於(yu) 軍(jun) 表示,“我們(men) 非常期待見證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在對外開放方麵進一步優(you) 化市場製度、促進良性競爭(zheng) 、構建良好生態,鼓勵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共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花旗:
世界為(wei) “中國速度”驚歎
“回首過去十年,每一次挑戰,都讓中國資本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從(cong) ‘8.11匯改’到境內(nei) 股、債(zhai) 納入全球基準指數,不過幾年功夫。花旗全球客戶加深了對中國市場的認知,體(ti) 會(hui) 到其對外開放的決(jue) 心。”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林鈺華對於(yu) 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感觸頗深。
多年以來,花旗一直積極參與(yu) 互聯互通,作為(wei) 第一批機構參與(yu) 了滬港通、深港通、債(zhai) 券通、跨境理財通,讓花旗眾(zhong) 多全球投資者客戶深入參與(yu) 中國境內(nei) 市場。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資越來越積極的‘紮根中國、服務中國。’”林鈺華表示,過去十年,金融市場以“互聯互通”邁上了新台階,滬港通、深港通、債(zhai) 券通“北向通”相繼開通。近年來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跨境理財通、債(zhai) 券通“南向通”、滬倫(lun) 通、中瑞通開通,科創板、北交所火速登場,讓世界為(wei) “中國速度”驚歎。
MSCI:
中國市場可投資性持續改善
MSCI董事總經理、亞(ya) 太區業(ye) 務部總裁長澤和哉表示,過去十年,明顯看到A股市場逐步向機構化和國際化邁進,外資持股的資金存量在過去幾年也有非常大的增長。
截至目前,A股初始納入MSCI新興(xing) 市場指數已滿四周年。2018年,A股被納入MSCI新興(xing) 市場指數,納入比例為(wei) 5%;2019年,MSCI三次調整A股納入因子,從(cong) 5%提高至20%;2021年,MSCI首次將科創板股票納入MSCI中國指數。
近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入快車道,先後推出互聯互通機製、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製等一係列對外開放舉(ju) 措,呈現國內(nei) 企業(ye) 走出去、外資引進來的雙向流通的開放性局麵。
“中國內(nei) 地市場的可投資性、準入條件在過去多年持續改善,國際投資者長期配置中國資產(chan) 類別的潛在需求仍然巨大。”長澤和哉表示,“我們(men) 相信,隨著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日趨成熟,機構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將為(wei) 全球和中國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hui) 和選項,實現更高水平的金融對外開放。MSCI願積極參與(yu) 這一進程,為(wei) 市場和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彭博:
“債(zhai) 券通”鏈接境內(nei) 外市場
2020年11月1日,中國國債(zhai) 和政策性銀行債(zhai) 券完全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彭博成為(wei) 全球首家完成將中國債(zhai) 券納入全球旗艦基準指數計劃的指數提供商。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債(zhai) 券市場開放取得了很大進展。”彭博亞(ya) 太區總裁李冰表示,在多種投資渠道和便利舉(ju) 措的推動之下,進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數量明顯增多、種類更加多元,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境內(nei) 債(zhai) 券餘(yu) 額呈現非常可觀的增長。同時,外資投資的債(zhai) 券品種也從(cong) 國債(zhai) 拓展到政金債(zhai) ,並開始關(guan) 注中國的信用債(zhai) 市場。
李冰進一步表示,債(zhai) 券通機製的推出,是過去十年中國債(zhai) 券市場開放的一大亮點。債(zhai) 券通如同境內(nei) 外市場間的一座橋梁,過去十年間,“橋麵”越拓越寬,並發展為(wei) “雙向通車”。今年宣布即將啟動的互換通,有望將衍生品、債(zhai) 券市場向前推進一大步。“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境內(nei) 外互聯互通的進程將繼續向前推進,中國債(zhai) 券市場開放的大門持續敞開。”
他認為(wei) ,長期來看,人民幣資產(chan) 在國際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