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二十大代表、各地幹部群眾(zhong) 表示:在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要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蔡成勇代表來自青海三江源地區,對三江源這些年的生態變化,他如數家珍。
二十大代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委書(shu) 記 蔡成勇:這十年以來,玉樹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變,高原的旗艦物種雪豹從(cong) 過去的幾十隻到今天的1000多隻,藏羚羊從(cong) 過去的瀕危動物已經達到了7萬(wan) 多隻。玉樹這十年的變化,也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的鮮活的實踐。
青海三江源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2021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落實總書(shu) 記要求,青海在三江源地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養(yang) 等生態工程。三江源國家公園去年正式設立,較試點麵積擴大了近六成,生態涵養(yang) 功能持續向好。
這次二十大報告中關(guan) 於(yu) “推動綠色發展”的論述和部署,讓三江源人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青海玉樹州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 巴桑才仁:把我們(men) 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好,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請總書(shu) 記放心,請黨(dang) 中央放心,我們(men) 一定把中華水塔保護好,持續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二十大代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委書(shu) 記 蔡成勇: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是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心聲,也是當代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men) 回去之後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把三江源的生態保護好,讓一江清水永續東(dong) 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中作出我們(men) 玉樹的生態貢獻。
深秋時節的山西汾河,水清岸綠,南遷候鳥陸續抵達,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可幾年前的汾河卻是另一番樣子。
太原市民 胡文晉:髒水,汙水,有的挖沙的坑,非常汙染,想拍鳥就沒有鳥,很少見。我們(men) 說句不好聽的,不願意來這地方。
汾河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牽掛在心。他指出,要讓汾河“水量豐(feng) 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牢記囑托,山西打響汾河治理攻堅戰,控汙、增綠、清淤、調水等多措並舉(ju) ,補齊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汾河又重新恢複水清岸綠的美麗(li) 景象。
太原市民 胡文晉:水是清澈透底,魚都能看見,綠色比較多了,非常幸福,有獲得感、幸福感。二十大以後,我相信總書(shu) 記會(hui) 帶領我們(men) 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更加環境優(you) 美。
二十大代表、山西晉中市委書(shu) 記 吳俊清: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以再出發的心態、衝(chong) 鋒者的姿態,讓水更清、河更美、城市更宜居。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對於(yu) 地處長江入海口北翼的江蘇南通來說,這是他們(men) 破解“化工圍江”取得的一個(ge) 明顯成效。十年前,南通的長江岸線碼頭林立,大大小小化工企業(ye) 上千家。2020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南通考察時強調,要堅決(jue) 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
落實總書(shu) 記要求,南通下大力氣整治和修複生態,沿江一公裏範圍內(nei) 零散化工企業(ye) 全部“清零”,貫通江海岸線,建設生態景觀帶,同時,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江蘇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曹軍(jun) :騰退散、亂(luan) 、汙、低效企業(ye) ,沿江生態岸線比例超過54%。沿海地區嚴(yan) 把項目準入關(guan) ,自然岸線保有率超過36%。我們(men) 的綠色發展之路,正成為(wei)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之路。
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這讓大家幹勁倍增。南通計劃,“十四五”期間將建設1440平方公裏沿江科創帶,打造萬(wan) 億(yi) 級臨(lin) 港綠色產(chan) 業(ye) 基地,單位GDP能耗水平繼續保持全省最低。
二十大代表、江蘇南通市委書(shu) 記 王暉: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我們(men) 要更加自覺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守好生態本底,以沿江科創帶建設提升綠色指數,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記者 李亞(ya) 瑋 張斌 張崗 馬力 王曦 楊光 毛保武 韓逾昊 李兵 閆洪 唐高林 黃成 王鋼 張逸凡 李奕璋 青海台 江蘇台 山西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