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蛟龍”鑽越“江河湖海城” 鋪就百姓美好出行路
◎本報記者 矯 陽
【親(qin) 曆者說】
9月25日,隨著國產(chan) 首台16米級盾構機“京華號”精準出洞,北京東(dong) 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順利完成中間風井接收,標誌著我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首段順利貫通。
在過去的16個(ge) 月裏,“京華號”盾構機穿越京哈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30餘(yu) 處風險點,並創造了單月進尺542米的掘進紀錄。
中國施工企業(ye) 管理協會(hui) 科技專(zhuan) 家、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總經理陳鵬,於(yu) 當日見證了“京華號”盾構機的精準出洞。這樣的貫通時刻,陳鵬已經曆了許多次。在中國大盾構隧道井噴式增長的十餘(yu) 年裏,他和他的團隊參建了全國超30%的大盾構隧道。
掌握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掘進技術
2004年,陳鵬與(yu) 盾構機結緣,參建了江蘇南京第一條過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這條隧道開挖直徑14.93米,當時排名世界第二,被稱為(wei) “萬(wan) 裏長江第一隧”。
“在隧道建設時,我們(men) 要花高價(jia) 請外國工程師調試設備,安裝、維修零部件。外國專(zhuan) 家對我們(men) 實行技術封鎖,不許中方人員靠近,更不用說學習(xi) 參數計算方法、設備管理理念了。”陳鵬回憶道。
憑著不服輸的勁頭,陳鵬和團隊成員開展了近60項課題研究,掌握了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的掘進和建造技術,並培養(yang) 了大批盾構施工技術和管理人才。
南京長江隧道開啟了中國水下工程施工新紀元。在這條隧道安全通車運營一年後,南京地鐵10號線過江隧道開始施工建設,陳鵬和團隊成員參與(yu) 其中。其間,他們(men) 在刀具更換和改進、泥漿再利用、複雜地層穿越技術等方麵產(chan) 出了30餘(yu) 項技術成果。
此後,揚州瘦西湖隧道、武漢地鐵8號線過江隧道等工程相繼啟動,陳鵬和團隊成員駕駛著盾構機穿行在黏性岩土地層、江底長距離土岩複合地層,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為(wei) 盾構施工行業(ye) 快速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把每項工程都打造為(wei) 百年工程
2016年之後,中國大盾構隧道建設進入井噴式發展時期,穿越“江河湖海城”的大盾構隧道在全國多點開花。
這一時期,位於(yu) 北京的望京隧道項目和清華園隧道項目相繼啟動。陳鵬和團隊成員利用高鐵大直徑城市盾構隧道掘進技術及綠色施工技術,打通了高鐵進城的“最後一公裏”,為(wei) 城市治理和解決(jue) 交通難題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憑借豐(feng) 富的大盾構施工經驗和技術儲(chu) 備,陳鵬和團隊成員一起駕駛“地下蛟龍”——盾構機,穿越長江、黃河、大海和城市核心區,參與(yu) 建設鐵路公路隧道、輸氣輸電隧道。
如今,隨著中國盾構施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型盾構機在越來越多的交通建設中大顯身手。而陳鵬和團隊成員也在不斷優(you) 化盾構施工技術,力爭(zheng) 把每項工程都打造為(wei) 平安、綠色的百年工程。
“應用於(yu) 北京東(dong) 六環項目的創新技術——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隧道同步雙液注漿技術,使盾構機在下穿重要風險源時,地表沉降深度可控製在3毫米以內(nei) ,基本實現無擾動穿越。”陳鵬表示,這一關(guan) 鍵技術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等組成的專(zhuan) 家組研討認定,被評價(jia) 為(wei) “實踐效果顯著,科技含量高”。除此之外,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隧道同步雙液注漿技術還在其他地下隧道建設中得到應用。
在參與(yu) 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建設時,陳鵬和團隊成員給盾構機配備了反清洗功能,降低了注漿管堵塞的可能性。
如今,陳鵬及其團隊成員正致力於(yu) 開展更多的技術創新,讓越來越多的不可能成為(wei) 可能。“未來,我們(men) 要用盾構機打通更多的地下交通大動脈,鋪就百姓美好出行路。”陳鵬表示。(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