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中國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等重大製度不斷建立健全
10月21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將舉(ju) 辦第五場記者招待會(hui) 。請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翟青圍繞“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主題與(yu) 記者交流。
中國環境報記者:
在黨(dang) 的二十大開幕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wei) 大變革時指出,我國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更加健全。近年來,我國建立和實施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文明目標評價(jia) 考核和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等一係列製度,生態環境製度的改革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能否請您介紹一下製度改革的總體(ti) 情況,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
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翟青:
謝謝你的提問。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製,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環境的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生態文明寫(xie) 入了黨(dang) 章,寫(xie) 入了憲法,覆蓋大氣、水、土壤、固體(ti) 廢物、噪聲汙染防治以及長江、濕地保護等領域的25部生態環境相關(guan) 法律得到製修訂,中央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兩(liang) 個(ge) 非常重要的文件,建立了一係列創新性製度,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製度體(ti) 係應該說基本形成。具體(ti) 有這麽(me) 幾個(ge) 特點:
一是監管製度更加嚴(yan) 密健全。十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河湖長製、林長製、排汙許可、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碳排放權交易、新汙染物治理、入河入海排汙口設置管理等一係列重大製度不斷建立健全,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製度保障。
二是責任體(ti) 係實現曆史性突破。生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相關(guan) 部門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清單、“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chan) 必須管環保、管行業(ye) 必須管環保”、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生態補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生態環境監測“誰考核誰監測,誰出數誰負責”、企業(ye) 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等這些責任製度不斷完善,已經基本上形成了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責任體(ti) 係,責任之嚴(yan) 明也是前所未有。
三是機構職能進一步整合優(you) 化。在國家層麵,組建了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分散在各相關(guan) 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xiang) 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yu) 行政執法職責,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五個(ge) 打通”,就是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裏、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nong) 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實現了“四個(ge) 統一”,就是統一政策規劃標準製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在地方層麵,機構改革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下一步,我們(men) 認真落實二十大精神,不斷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堅持在法治化、製度化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加快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謝謝!
(根據網絡直播文字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