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拒絕“套路”的“雙十一”,才是購物節該有的樣子

發布時間:2022-10-26 11:22:00來源: 新京報

  ■ 視點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來了,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據中新網報道,今年“雙十一”與(yu) 往年相比,迎來了一些新變化,比如預售時間縮短、購物車擴容、一鍵退差價(jia) 、告別零點……此外,今年貌似少了各種燒腦的優(you) 惠計算題,平台之間的優(you) 惠水平亦相差不大。為(wei) 了湊單更方便,有電商平台推出“多地址下單”,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支付一個(ge) 訂單時,可以將裏麵的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

  開始於(yu) 2009年的“雙十一”到今年已經有13個(ge) 年頭,很多消費者也養(yang) 成了每年“雙十一”啟動“買(mai) 買(mai) 買(mai) ”模式。但在此之前,某些平台無比燒腦的優(you) 惠規則、一些商家商品“先漲後降”的貓膩、消費者搶900個(ge) 最後兌(dui) 10塊錢的紅包大戰等套路卻攔住了不少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在往年的種種吐槽之下,這也損害了不少商家的利益。

  但今年以來,這些套路發生了些許變化。事實上,這些年網絡經濟快速發展,電商營銷競爭(zheng) 更加充分,平台和商家也意識到,那些“亂(luan) 花漸欲迷人眼”的套路留不住消費者,促銷就該多一些真誠、便利,少一些套路、障礙。大大方方讓利也該成為(wei) 一種自覺。

  “套路”少了,“便利”多了,消費者才能“買(mai) 並快樂(le) 著”。無論是線下購物還是網絡促銷,拉動消費的真正“套路”,其實萬(wan) 變不離其宗,那就是“以消費者為(wei) 中心”。這需要平台和商家將“更好的消費體(ti) 驗”擺在首位,主動為(wei) 消費者“減負”,真正從(cong) “拚流量”向“拚實惠”“比服務”轉變,讓消費者更省心、放心消費。

  這些年,從(cong) “剁手”到“吃土”,再到現在的“晚八人”,從(cong) 這些消費者戲謔的稱呼中也可窺見,購物狂歡的熱鬧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更人性化以及多樣化的購物體(ti) 驗。比如,更多平台開始簡化營銷規則,更多商家將全程保價(jia) 變成服務標配。

  “雙十一”遊戲規則的改變,既是消費端理性倒逼的結果,也是平台和商家順應市場的正確選擇。

  (新京報 評論員 徐秋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