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青山江灘人工打造雨水濕地 助力長江生態修複
【解說】采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兼具防洪排澇、環境修複、生態保護及空間複合利用等多種功能的武漢青山江灘,是武漢首個(ge) 立體(ti) 式長江主軸文化主題公園。
據了解,青山江灘首創在長江一級幹堤上采用“似堤非堤”的緩坡微地形手法,在確保防洪功能的前提下,打造生態園林景觀。
【同期】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 熊穎
生態式緩坡之後呢,實際上它可以保證我們(men) 的這個(ge) 覆土率,同時還能有很大的這個(ge) 水的吸附,還有我們(men) 植物的這樣一個(ge) 種植的空間會(hui) 更大,然後有更多的這樣的一些公共空間。可以更開放,還給市民。
【解說】10月27日,記者來到青山江灘看到,一大片的翠綠緩坡就映入眼簾,隨著山坡的起伏綿延到江水中。據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熊穎介紹,江灘內(nei) 建設多個(ge) 下沉式生態草溪和雨水花園的人工雨水濕地,總麵積近2萬(wan) 平方米。景觀水係不設人工補水設施,水源均來自場地內(nei) 雨水收集係統。 雨水通過景觀水係內(nei) 種植的挺水和沉水植物的根係進行生態過濾後,補充地下水,讓其恢複大自然的海綿狀態。
【同期】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 熊穎
我們(men) 整個(ge) 青山江灘的海綿綠地這一塊占到80%以上,是武漢市綠地率也是這個(ge) 海綿城市利用率是最大的一個(ge) 江灘。
【解說】同時,為(wei) 防止堤坡麵水土流失,青山江灘兩(liang) 側(ce) 的堤坡上都種植了大量的植被,構成了立體(ti) 的植被緩衝(chong) 帶。迎水麵堤坡及灘地部分雨水在灘地內(nei) 消納,背水麵堤坡雨水進入臨(lin) 江大道雨水係統,降低了堤防及灘地部分的徑流汙染負荷。
【同期】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 熊穎
它首先從(cong) 堤上麵這樣的一些髒水,我們(men) 通過那個(ge) 綠地,這樣植物還有淨化植物,包括這個(ge) 本身下麵的下沉綠地這樣一些吸附,它進到了長江之後,基本上就不會(hui) 是原來的這樣的一個(ge) 很髒帶各種化學元素的這樣一種水,同時又不會(hui) 形成排口,所以這個(ge) 對它的那個(ge) 水質、水量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解說】熊穎說,這樣設計在保證美觀的同時,不僅(jin) 可以有效降低灘地中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體(ti) 現生態水係的水資源再利用。
作為(wei) 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2015年改造後的青山江灘,碧水蕩漾、綠樹成蔭。目前,江灘共建成灘地公園2039畝(mu) ,總綠化率超80%,每年增加碳匯量約723.8噸,釋放氧氣量約2400噸。2017年青山江灘整治項目榮膺國際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獎項,係全國唯一獲獎城市項目。2018年斬獲中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項魯班獎,位列此獎項市政園林類第一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